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PCR技术对35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检测,旨在研究血清HBV-DNA与血清HBV-M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PCR法检测HBV-DNA的临床意义。并以HBV-DNA为依据进一步考察HBV-M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在HBsAg(+)、HBeAg(+)、抗-HBc(+)病例中HBV-DNA(+)者102例(90.27%),说明HBeAg基本可反应病毒处于复制状态;在137例HBeAg(-)/抗-HBe(+)中,HBV-DNA(+)为68例(49.63%),表明病毒活动并未终止;在抗-HBs(+)14例中,HBV-DNA(+)2例(14.29%),说明抗-HBs出现后仍然可有HBV复制;在HBV-M均阴性的85例中,HBV-DNA(+)23例(27.06%),说明不能单纯依靠HBV-M检测来诊断乙肝,需定期查HBV-DNA或肝活体组织检查HBV-DNA、HBsAg及HBcAg。  相似文献   
72.
研究钙内流对原代培养的皮质和海马神经元内pH(pHi)的影响。为了达到此目的,暴露单个神经元于谷氨酸(Glu,100μmol/L)或氯化钾(KCl,50mmol/L)。用微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Ca2+〕i)和pHi。结果表明,Glu暴露或K+-诱导的去极化可导致海马神经元明显酸化(△pH~0.4)。在无钙溶液中,这一pH降低被显著减少(Glu暴露)或转化成增高(K+-诱导的去极化)。相反,皮质神经元对Glu的反应很弱,只有轻微的酸化。实际上,去极化诱导的pHi在两种细胞中呈反方向变化。由上述结果得出结论:海马与皮质神经元的不同是海马神经元在钙通道激活后允许更大量的钙离子从细胞外液流入。  相似文献   
73.
对48例手术证实为儿童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患者,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认为它具有早期出现贫血,意识障碍加重,发展缓慢,神经定位体征出现较晚,癫痫发生率高等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清除血肿及术前积极抗休克、术中充分止血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6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多在夏季,病情加重或病情变化以夜间和凌晨多见,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夜间巡视,切实做好有关治疗、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可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急性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血清NO水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用4%兔脑粉(组织凝血活酶)浸液(2ml/kg+生理盐水稀释至30ml)静脉注射复制家兔急性实验性DIC动物模型,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NO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ACE活性。结果:家兔血清NO在注射浸液开始后15min下降,30、60min升高,与注射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5、30min家兔血清ACE活性变化无显著性(P>0.05),但60min明显下降(P<0.01)。DIC组血清NO水平与血清ACE活性呈显著负相关(γ=-0.841,P<0.01)。结论:在组织凝血活酶所致的急性DIC发病机制中,血液NO可能不起重要作用,其变化与血清AC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诊断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依靠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具有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原理、检测方法、引物设计、结果等方面阐述了这种方法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0.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探求新的更为理想的治疗心肌梗死的方法,也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课题,虽然成果显著,但现有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溶栓、经皮冠脉内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CA S)以及外科手术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