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已不再是超声乳化手术的禁忌症,越来越多的高度近视白内障受益于超声乳化手术。但是,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对我院1999~2005—12高度近视白内障58例(78只眼)实施超声乳化手术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检查位(坐位)与治疗位(卧位)的眼位、瞳孔变化规律及虹膜定位的重要性。方法57例近视眼患者共107只眼接受LASIK手术。术前利用VISX Wavescan波前像差仪获取患者检查位(坐位)的虹膜影像图,手术时掀开角膜瓣后用VISX STAR S4 IR准分子激光治疗机获得患者(卧位)虹膜影像图,比较两幅图的差异,计算出眼球的旋转度数和瞳孔中心移动的距离。结果106只眼发生旋转,107只眼瞳孔中心移位,86.5%的右眼发生外旋,63.6%的左眼发生内旋,眼球最小旋转0.0°,最大旋转9.2°。瞳孔中心大部向颞上和颞下象限移位。结论LASIK手术医师应重视术中普遍存在的眼球旋转运动和瞳孔中心移位,从而实现精确的个性化切削,避免偏中心切削及散光矫正偏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收集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21例40眼为波前组,同期接受常规LASIK的近视患者16例31眼为对照组。随访1年,对两组术后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年所有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均≥0.8,其中UCVA≥1.0者波前组97.5%,对照组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VA≥1.5者波前组35.0%,对照组1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者波前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5%vs 19.4%,P>0.05)。术后1年波前组等效球镜度在±0.5D及±1.0D范围内眼数所占比(分别为75.0%和95.0%)与对照组(分别为77.4%和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6 mm瞳孔直径时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均高于术前,但波前组术后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相比,提高裸眼视力的优势不显著,但在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方面优于常规LASIK。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在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高血压及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1个月龄清洁级京都维斯特(WKY)和SHR大鼠各16只,随机分为WKY对照组、WKY+LDN57444组、SHR对照组和SHR+LDN57444组,每组8只。WKY+LDN67444组、SHR+LDN57444组连续给予UCHL1抑制剂LDN67444[20μg/(kg·d)]灌胃治疗4个月。采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检测视网膜病理变化,二氢乙锭(DHE)荧光法检测视网膜活性氧(ROS)水平,同工凝集素(Isolectin B4)/DAPI染色检测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CHL1、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NOX)1、NOX2、NOX4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HL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人核转录因子-κB(p-NF-κB)和磷酸化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