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改进腹腔镜下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以期提高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成功率.方法 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开口微切开胆管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胆管(简称LcTDE)术.结果 全组60例,均成功采用LcTDE.胆管内取出单一结石32例,2~6枚结石28例.手术时间(38.7±15.1)min,住院时间(5.5±2.1)d.术后出现胆瘘1例,引流7d后无胆汁渗漏,拔除引流管,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发现胆管残留结石1例,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取出结石,痊愈.其余病例无胆管狭窄、胆管残留结石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LcTDE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术后胆漏少且易控制的特点,是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登岛作战对象可能有神经毒工厂并储备硫芥 ,做好登岛作战防化卫勤保障。方法 海峡的地形、水文、气象条件调研 ;航渡环境、装备器材调研 ;训练水平、心理素质调研 ;海战况调研和海上实验研究。“航海条件对兔沙林中毒预防和急救药的抗毒效价影响”在航海、陆地、海岛 3种条件下分急救、预防组 ,观察动物存活数并计算存活率 ;“溺水复合VX兔中毒对神经毒抗毒剂的急救和预防效价影响”在溺水条件下分急救、预防组 ,观察动物发生肌颤、出现惊厥、惊厥停止并计算存活率。结果 海峡的地形、水文、气象将对航渡作战的防化卫勤保障带来极大困难。 1d内任何时候都可以出现逆温(5 % )、等温 (70 % ) ,这就提示海上使用化学武器的机会将增加 ;船体摇摆度超过 2 0°时 ,大部分舰员将出现晕船反应 ,为抢救化学、复合火器伤员手术带来困难 ;舰上容易交叉染毒或二次中毒 ;舰船急救、手术环境因条件有限 ,相应配套辅助科室多 ,故手术台数少。即便是“加强船用医疗模块系统”具有 18个功能模块 ,也只能同时展开 3台手术 ,负责加强一线舰船伤员急救的“海上机动医疗队”一般也只有2 0~ 4 0人组成 ,将影响同一时间出现的大批化学、复合火器伤员的抢救 ;战斗力将取决于接受三防训练的理论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军  相似文献   
53.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癌(ICC)是源于二级及以上胆管上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其不良的预后源于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足、早期诊断方法匮乏和治疗手段有限。对ICC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促炎症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ICC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ICC患者手术标本(ICC组织与癌旁组织)以及30例正常肝内胆管组织标本中HMGB1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计数(CD31的表达),分析HMGB1表达与MVD与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两者在ICC组织中的相关性,及两者对IC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HMGB1的表达与MVD计数均表现为在I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胆管组织明显依次降低(均P<0.05)。HMGB1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与HMGB1有关(均P<0.05);MVD计数与肿瘤血管浸润明显有关(P<0.05);在ICC组织中,HMGB1的表达量与MVD计数呈明显正相关(r=0.330,P=0.008)。全组ICC患者术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4%、36.9%、7.7%。HMGB1阳性IC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HMGB1阴性ICC患者(χ~2=6.278,P=0.012),高MVD计数ICC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计数ICC患者(χ~2=5.101,P=0.024);具有HMGB1阳性与高MVD计数两种特征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只具有其中一种特征或两种特征均无的患者(均P<0.05)。结论:HMGB1在ICC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ICC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情况关系密切,作用机制可能与HMGB1通过各种信号通路系统诱导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有关。HMGB1可作为ICC患者预后评估、治疗方案选择的参考指标,以及提供了靶向药物开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探讨严重肝外伤伴肝周大血管破裂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2000年12月至2008年5月解放军一零一医院收治的12例严重肝外伤伴肝周大血管破裂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本组全部患者病例均为急诊手术.严重肝组织毁损行肝叶切除6例,其中肝右后叶切除1例,非规则性肝右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3例,左外叶切除1例,非严重的肝破裂处均以间断缝合修补.肝周血管破裂行修补术7例,其中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3例(经肝正中裂劈开、肝后下腔静脉修补术2例,直接行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1例),门静脉破裂行间断缝合修补术2例,肝右静脉破裂行间断缝合修补术2例.肝静脉缝扎7例,其中肝右静脉并肝中静脉缝扎术1例,肝右静脉缝扎术1例,肝中分支静脉缝扎术2例,肝左静脉缝扎术3例.肝固有动脉结扎1例.肝周纱布填塞3例.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9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术中严重创伤伴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重型颅脑伤及出血性休克1例.结论 及时手术,确切止血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p2 1waf1基因过表达在人胆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包含 2 .1kb的 p2 1waf1cDNA片段经阳离子脂质体DOTAP包裹转染人胆管癌细胞QBC939中 ,并得到稳定表达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逆转录 PCR(RT PCR)、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p2 1waf1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等情况。结果 p2 1waf1基因转染后 ,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 ,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 ,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 ,细胞周期G1期比例明显增加 ,S和G2 /M期比例明显减少(G1期 :5 7.32 %→ 73 .6 9% ;S期 :2 1.81%→ 15 .85 % ;G2 /M期 :19.35 %→ 11.76 % ) ,细胞凋亡率增加(3 .47%→ 15 .81% ) ,裸鼠致瘤性降低。结论 p2 1waf1基因能够抑制人胆管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开口微切开胆管并一期缝合胆管术(LTCBDE)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治疗胆囊并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3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胆囊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LTCBDE组65例、LCTD组65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止痛、切开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残留结石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LTCBDE组与LCTD组相比,在手术时间、术后胆瘘、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手术成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止痛及残余结石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经胆囊管开口微切开胆总管取石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不需要留置T管、术后胆漏少且易控制的特点,是胆囊并胆管结石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行改良腹腔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85例(观察组),同期开腹手术86例(对照组)行常规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腔感染和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微创效果,可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肠吻合采用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改良组)和传统胰空肠端侧吻合术(传统组)两种术式,分别观察两组术后胰瘘发生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改良组4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10.4%),其中胰瘘1例(2.1%);传统组3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36.7%),其中胰瘘5例(16.7%),1例死于术后胰瘘并发腹腔感染、出血。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改良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低,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紧邻肝门及重要血管的肝血管瘤的手术方式及其安全性.方法 总结自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第一零一医院对17例患者紧邻肝门及肝内外重要血管的肝血管瘤施行肝切除手术的方法和效果.结果 本组1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规则性肝叶切除术6例,其中绕肝提拉法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2例,肝右后叶切除术2例,左半肝切除术2例;外膜剥离术8例;肝实质劈开加外包膜剥离术3例.在绕肝提拉法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患者中,采用选择性连续右半肝血流阻断法,其他患者采用常温下间歇性入肝血流阻断法.术后并发症:胸腔积液5例,伤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根据患者肝血管瘤的不同部位、大小以及与肝门、肝内、外重要血管的关系,采用不同的手术切除方式,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rgical modality and safety of hepatectomy for hepatic hemangiomas close adjoining the hepatic portal and vital blood vessels. Methods From June 2005 to June 2010 17patients of hepatic hemangiomas underwent hepatectomy.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ll the 17 cases were operated on successfully. Six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natomic liver lobectomy including right hemibepatectomy through liver hanging maneuver by anterior approach in 2 cases,under right liver blood vessel blochade and anatomic right posterior hepatectomy in 2 cases, left hemihepatectomy in 2 cases. Eight cases were treated by hemangiomas enucleation, in 3 cases hemangioma was enuleated through liver parenchyma splitting under intermittent hepatic blood inflow exclusion.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postoperatively pleural effussion occured in 5 cases,wound infection occured in 1 case, and pulmonary infection occured in 1 case, all the cases were cured. Conclusions Different operation styles should be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size of hepatic hemangiomas close adjoining the hepatic portal and the important blood vess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