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罗刚  周四维  叶章群  李志坚  黎卫  周华扩  高新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9):1089-1091,1096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抗原MUC1及同种型MUCI/Y粘蛋白基因在膀胱癌中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2例膀胱癌的组织样本(实验组)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样本(对照组)中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样本中MUC1及同种型MUC1/Y粘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膀胱癌组织的MUC1mRNA水平较正常膀胱组织显著增高(P〈0.01);Ⅲ-Ⅳ期膀胱癌组织的MUC1/YmRNA水平较Ⅰ-Ⅱ期膀胱癌组织显著增高(P〈0.01)。结论:MUC1及同种型MUCI/Y粘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有关,对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临床意义一,  相似文献   
32.
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为300万,阿司匹林已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怎样才能科学使用阿司匹林呢?  相似文献   
33.
乙酰紫草素注射液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乙酰紫草素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S180肉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荷瘤动物的生长情况,测量各实验组小鼠肿瘤体积及瘤质量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治疗结束后取各鼠肿瘤组织及重要器官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乙酰紫草素注射液的抑瘤率分别为25.28%、39.55%、56.00%。0.5、1、2mg/kg可使肿瘤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各实验组小鼠重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乙酰紫草素注射液对S180荷瘤小鼠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4.
AKT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KT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KT注射液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应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进行AKT注射液的体内抗瘤实验,观察移植瘤的瘤质量及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AKT注射液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及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IC50值在3.54~5.29mg/L。小鼠移植瘤S180抗瘤实验结果显示,在0.5mg/kg、1mg/kg和2mg/kg的剂量下AKT注射液的抑瘤率(%)分别为23.06±7.42、34.76±8.76、50.12±12.4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随AKT注射液浓度增加,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有所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AKT注射液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瘤作用,其抗瘤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脾脏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5例脾脏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术前通过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脾大并提示有占位性病变,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8例,25例中24例行脾切除术,1例仅取活检.恶性肿瘤中7例加胰周淋巴结清扫,2例加胰体尾部切除.结论 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脾脏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颈静脉封堵婴儿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右侧颈静脉行房间隔缺损封堵的13例1岁以内房间隔缺损患儿,评价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婴儿均封堵成功,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引导输送轨道的建立,手术时间(27.2±15.1)min。全部患儿封堵器形态满意、位置固定,无新发心律失常、溶血、栓塞、感染、气胸、血胸及心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右侧颈静脉封堵婴儿房间隔缺损方法可行,可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低年龄、低体重患儿介入血管并发症,同时可避免潜在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37.
目的:构建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HLptn)真核表达质粒,在膀胱肿瘤细胞株BIU-87中表达重组质粒,并检测趋化活性。方法:用RT-PCR法自活化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扩增HLptn含编码区序列的cDNA,克隆至pGM-T Easy T载体,测序正确后,将目的片段插入pcDNA3.1( )载体,获得阳性克隆pcDNA3.1( ).HLptn;用脂质体介导其转染BIU-87细胞,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HLptn的表达;取转染后的上清液,采用Boyden小室法检测表达的HLptn趋化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克隆的cDNA序列与GenBank中U23772的序列编码区内第225位碱基不同,系同义突变,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 )-HLptn;转染的BIU-87细胞表达HLptn,其培养上清对CD4^ 、CD8^ T淋巴细胞具有趋化活性。结论:成功构建的HLptn真核表达系统可在人膀胱肿瘤细胞株BIU-87中表达。  相似文献   
38.
黏蛋白MUC1/Y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黏蛋白MUC1/Y在膀胱肿瘤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膀胱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和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48例膀胱肿瘤组织、45例腺性膀胱炎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对照组)黏蛋白MUC1/Y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MUC1/Y仅在膀胱肿瘤中表达,且平均灰度均显著低于腺性膀胱炎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P<0.001)。结论:MUC1/Y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标记物,它在膀胱肿瘤组织的高表达,为膀胱癌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在局部解剖操作中发现2例胸骨肌(M.sternalis),一般报道单侧多于双侧,男性多于女性[1],现将此2例报道如下.   1 标本资料   男尸,约60岁,切开皮肤、浅筋膜和深筋膜,在胸大肌表面胸骨两侧出现变异肌肉(图1),即胸骨肌,两肌均为带状扁肌,呈倒“V”型,其上端细腱在胸骨角处汇合后向上止于颈静脉切迹,与胸锁乳突肌胸骨端相连.……  相似文献   
40.
微创穿刺术治疗硬膜外血肿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和效果。结果表明,42例患者均治愈,无迟发性出血及颅内感染,无手术死亡。微创穿刺引流术是治疗硬膜外血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