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于涉及主动脉弓部的病变,外科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主动脉弓部手术常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操作复杂,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以及预后变差~([1])。应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ear  相似文献   
72.
急性肾损伤(AKI)是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评估高龄、糖尿病及体外循环时间等因素,可帮助识别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AKI高风险人群,但目前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及治疗AKI仍存在众多难题。本文对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后AKI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3.
冠状动脉帝路移植术后早期拔管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4.
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心脏术后早期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围术期因素、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记录95例心脏手术患者术后12 h内的每小时SvO2、心指数(CI).按SvO2均数分为<60%(Ⅰ组,n=10)、60%~70%(Ⅱ组,n=45)、>70%(Ⅲ组,n=40)三组.统计各组患者年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ACT)、ICU停留时间、术前基础疾病和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各组间年龄、LVEF、基础疾病发生数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的ACT、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较Ⅱ、Ⅲ组显著延长,CI降低,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某些围术期因素可降低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SvO2水平低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75.
10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107例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结果 常见的并发症分别为:高血压(43.00%)、心律失常(31.58%)、肺部感染(8.41%)、大出血(7.48%)、低心排(6.54%)、ST-T段改变(6.54%)。经积极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种类与其他心脏手术基本相似,但其发生率和发生原因有所不同,故监测和防治措施应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76.
王翔  穆心苇  陶和 《广州医药》2005,36(6):28-2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阻塞性肺不张过程中,如何快速、有效、安全的促进肺复张.方法对60例已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急性阻塞性肺不张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同三组:常规潮气量(VT)+呼气末正压(PEEP)组(简称NV组)、高PEEP组(简称HP组)、30 min高VT或压力预设(PC)后再高PEEP组(简称HV组).比较三组中在机械通气后30 min、24、48、72 h肺复张的人数和复张后再次不张人数.结果 HV组在30 min肺复张人数均高于NV和HP组(P均<0.05),NV组和H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4、48、72 h HV组同HP组差异逐渐缩小,而48 h HP组已优于NV组(P<0.05).二次肺不张人数HP和HV组均低于NV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短时间高VT或PC,后再配合高PEEP能快速、有效、安全、稳定的治疗急性阻塞性肺不张.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可调式房间隔内漏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术中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7例重度CHD患儿。男19例,女8例;年龄4~14岁;体质量13.7~42.0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Ebstein畸形伴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经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有双向分流的重度PH的CHD,常规手术属于禁忌证。结果经可调式房间隔造瘘和畸形矫正处理,14例手术结束关胸时闭合造瘘口,7例术后第2天、3例第3天闭合造瘘口,1例第4天闭合,但术后并脓胸,感染控制后出院,1例VSD造瘘口永久开放,1例PDA术后死于低心排。手术总有效率92.6%,接近常规手术效果和风险。结论可调式房间隔造瘘术简便易行,能有效控制术后PH风险,为多数近终末期分流型CHD创造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78.
1病例资料患者,男,72岁,因“咳痰气喘伴下肢浮肿一周”于2016年2月19日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30余年,平时使用诺和灵30R控制,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一年,未规律治疗。否认头孢菌素类等药物过敏史。近一周患者受凉后咳少量黄痰,胸闷气喘,下肢浮肿明显,社区医院查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改变伴右肺上叶感染,给予静脉头孢类药物抗感染两天无明显好转,故而转院。诊断: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10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危重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对9例危重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10h的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4h的血K 、Na 、Cl-、血pH值、尿素氮(BUN)及肌酐(Cr)的变化情况,并监测治疗过程中呼吸(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CVVH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CVVH治疗后的BUN及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4h的BUN及Cr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升高(P<005),接近治疗前的水平(P>005)。结论10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治疗危重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影响,并可保持电解质、酸碱的相对稳定,对BUN及Cr有清除作用,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食道压监测调整呼气末正压的方法在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中的疗效。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收住的4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分为食道压监测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预后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气体交换及呼吸力学指标,包括呼气末正压、氧合指数、呼气末跨肺压、吸气末跨肺压、肺驱动压、肺弹性阻力、胸壁驱动压、胸壁弹性阻力、呼吸系统驱动压及呼吸系统弹性阻力。 结果两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入组时、入组24 h和入组48 h的呼气末正压、动脉血氧合指数、呼气末跨肺压、肺驱动压和肺弹性阻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83、9.544、17.806、4.799、6.830,P=0.004、0.004、< 0.001、0.035、0.013),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食道压监测组患者入组24 h和入组48 h的呼气末正压、动脉血氧合指数及呼气末跨肺压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均< 0.05),而肺驱动压和肺弹性阻力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均< 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食道压监测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降低[(68 ± 20)h vs.(55 ± 16)h,t=2.261,P=0.030]明显缩短;而两组患者住ICU时间[(101 ± 26)h vs.(92 ± 24)h,t=1.226,P=0.228]及和28 d病死率(10% vs. 5%,χ2=0.360,P=0.54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食道压监测调整呼气末正压可以明显改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指数,降低肺驱动压及肺弹性阻力,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