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44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近年来有发生率增高的趋势.特别是一氧化碳(CO)等有害气体,是秋冬季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产后盆底肌肉组织,提高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43.
胎头高直后位时,由于胎儿的胎头与后背形成向后凸起的弧形曲线与母体腰骶部前凸的弧形曲线相交,直接引起的后果为:胎头高浮,衔接困难,近半数的产程停滞在活跃期前,几乎均需剖宫产结束分娩,故认为是严重的异常胎位。我们就胎头高直后位的产程特点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9月~2005年9月分娩总数为15323例,头位分娩(对照组)14663例,产妇年龄在23~38岁,身高152~171cm。胎头高直后位者47例。其中初产妇43例,经产妇4例,均为足月妊娠,骨盆内测量无明显异常。2.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产程延长。(2)腹部检查:母体腹部全部为胎…  相似文献   
44.
45.
门诊输液病人的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选择门诊输液这种治疗方式,因为它比口服治疗起效快,又比住院治疗经济、自由。但门诊输液病人流动性较强,医护人员与每个病人接触的时间较短,如何把握好这短暂的护患接触时间,给病人提供一个优质满意的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门诊输液病人的特点,做好针对性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苦参生物硷抗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苦参又名地槐、野槐、牛参等,为豆科原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是传统药材之一。东汉时期的名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述:"苦参性苦、寒","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具有"燥湿、解毒"之功能。因此,我们根据山西野生苦参资源丰富的特点,将原植物苦参分离、纯制而得到的苦参硷(Matrine),脱氢苦参硷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以及GKT-1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含量,并与传统真菌培养法作比较,研究(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58例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为40例,阳性率为68.97%,含量为(70.25±48.88)pg/ml,阴性为18例,含量为(8.53±2.32)pg/ml。经t检验分析,阳性组含量明显高于阴性组(t=2.023,P<0.05);同时传统真菌培养法检测阳性为29例,阳性率为50.00%,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真菌培养法(χ2=33.621,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术对子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我我院收治的子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宫颈妊娠8例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2例.所有患者均经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氨甲喋呤(MTX)50mg,再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至血流停滞.结果①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成功率均为100%.②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经复潮③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④患者的住院天数为5~1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术治疗子宫颈妊娠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以明显降低子宫切除的风险,最大可能的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是一种微创,低麻醉风险,副反应轻,疗效显著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0.
程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657-658
目的观察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同方法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应用方式。方法随即选择剖宫产产妇300例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A、B及对照组C各100例,观察组A手术前0.5~1h应用头孢呋辛钠2.0g,静脉滴注,术后同剂量每隔12h一次,时间24~48h,如果头孢呋辛钠皮试为阳性,改用克林霉素0.9g静脉滴注;观察组B则为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甲硝唑0.5g(iv,Bid);对照组C从术后5h后开始应用头孢呋辛钠2.0g或克林霉素0.9g(iv,Bid)至出院共6天。结果三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病率、产褥病、切口愈合、子宫复旧不良比率及恶露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及术后短时间应用单剂头孢呋辛钠或克林霉素是一种预防术后感染的合理有效而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