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VHL 1993年被鉴定的肿瘤抑制基因,其抑癌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因转录水平,通过抑帛longinABC复合体的形成来实现,对基鲺功能的进一步研究表明,VHL基因在控制细胞周期、基因的稳定、细胞的死亡及其它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VHL基因在VHL疾病及散发的非遗传型肾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在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大鼠肾上腺交感神经离断对于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平均分为A、B、C、D四组。A组为单侧(左侧)肾上腺交感神经离断组,B组为假手术组,C组为肾上腺髓质增生组,D组为正常对照组。A、B组术后1周同C组给予相同剂量利血平6周。C组停药后1周测定激素水平并处死5只大鼠,测定肾上腺髓质百分数。剩下大鼠行双侧肾上腺交感神经离断,术后1个月处死并与1个月前比较。结果A、B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D组,A组手术侧(左侧)肾上腺髓质百分数明显低于未手术侧(右侧,P〈0.05),而与D组无明显差异。C组双侧肾上腺交感神经离断术的大鼠,术后激素水平较术前有所下降。结论大鼠肾上腺交感神经离断可抑制利血平诱导大鼠肾上腺髓质增生,同时降低髓质增生大鼠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53.
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同侧睾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大鼠动物模型来研究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EV)对其同侧睾丸的影响。方法:EV模型的制作是通过在雄性SD大鼠左侧精索内静脉和肾上腺静脉内侧部分结扎左肾静脉。60只雄性青春期SD大鼠随机分为EV持续6、12、18周组(EV6、EV12、EV18组,每组12只)和相应的接受假手术的对照组(每组8只)。于6、12、18周,摘取成功复制成EV模型大鼠(分别为10,8,9只)以及各自接受假手术的对照组大鼠左侧睾丸,检测其Johnsen's评分、生精小管超微结构、睾丸组织睾酮浓度(ITC)和生精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EV6、EV12、EV18组Johnsen's评分(6.92±0.52,4.83±0.41,2.95±0.26)和ITC(6.32±0.85,5.17±0.76,4.11±0.69)均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9.56±0.35,9.63±0.31,9.39±0.46)和(9.64±1.23,9.38±0.69,9.73±0.49)](P<0.05),并且随着精索静脉曲张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EV6、EV12、EV18组AI(5.32±1.23,15.21±0.97,21.13±1.12)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3.21±1.15,3.43±1.21,3.61±1.15),并且随着精索静脉曲张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各EV组生精小管的超微结构损伤也随着精索静脉曲张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严重。结论:EV导致同侧睾丸ITC下降、生精功能的进行性损害、生精细胞AI增加。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生物酶消融利血平诱导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7只,皮下注射利血平建立大鼠肾上腺髓质增生模型。6周后随机取2只大鼠肾上腺行体外生物酶消融实验,其余45只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只。A组为生物酶消融组,将生物酶注入肾上腺;B组为D-Hanks液对照组;C组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1个月后处死全部大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体外实验中,4h后生物酶可将肾上腺消融塌陷,髓质呈现空洞状,与对侧对比有显著变化。A组大鼠治疗后,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3-甲基4-羟基苦杏仁酸均有下降,治疗前分别为(2.36±0.48)nmol/L、(4.80±0.52)nmol/L、(8.43±1.03)mg/24h,治疗后分别为(1.10±0.12)nmol/L、(1.59±0.23)nmol/L、(2.67±0.38)mg/24h;肾上腺区塌陷,无明显粘连;肾上腺体积变小,失去正常的三角形或半月形;22侧肾上腺仅剩皮质,无明显髓质组织;8侧肾上腺髓质仅剩少许。B、C组鼠肾上腺仍维持增生状态。结论生物酶消融对于利血平诱导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增生有一定治疗作用,为临床上治疗肾上腺髓质增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5.
自制尿道引流管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尿道引流管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合适的引流方法。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应用自制尿道引流管联合Foley导尿管引流修复74例尿道下裂,其中远端型尿道下裂(阴茎头、冠状沟、阴茎前1/3)22例,中段尿道下裂(阴茎中1/3)28例,近端型尿道下裂(阴茎阴囊交界、阴囊、会阴)10例,行一期尿道重建;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5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9例,行再次手术。结果74例患者术后获随访4个月~4年,3例拔导尿管后出现尿瘘,3例术后出现尿道狭窄,其中5例均已获二期手术治愈。其余67例一期治愈,无尿瘘和尿道狭窄发生。结论尿道引流管和Foley导尿管联合经尿道引流是一种尿道下裂术后有效、可行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56.
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两种术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7月~2009年3月就诊的11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予以腹腔镜精索血管高位集束结扎术(Palomo术式),B组予以腹腔镜单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Ivanissevich术式).分析两组之间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精液改善情况等指标,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精液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精索水肿、睾丸鞘膜积液等近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睾丸萎缩等远期并发症;但A组复发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有明显临床疗效,但Palomo术式因其术后复发率更少,且具有操作简便、治愈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首选.  相似文献   
57.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一种具有独特荧光性质的纳米半导体晶体,因其独特的荧光效应在生物传感、生物分析、细胞成像和动物活体靶向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受到生物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Chan等[1]和Bruchez等[2]研究小组同时在上报道了QDs应用于细胞及组织的标记成像研究成果,标志着QDs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开始.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5例肾结石患者分别行MPCNL(69例)和标准通道PCNL(56例)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成功建立16F和22F经皮肾通道并一期行碎石术。MPCNL组手术时间长于标准通道PCNL组;单纯肾盂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低于标准通道PCNL组,而肾盏多发性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则高于标准通道PCNL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鹿角型结石患者一期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或术后出血明显需要输血治疗者分别为1例和3例,术后发热分别为10例和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两组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比较两组术后肾功能改善、稳定和恶化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CNL与标准通道PCNL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结石患者术后近期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两种手术方式各有特点,标准通道PCNL联合应用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碎石效率高,适合处理较大的肾盂结石;MPCNL碎石效率较低,但治疗肾盏多发性结石较标准通道PCNL有优势。  相似文献   
59.
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所致的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致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其中2例为孤立肾结石梗阻。结石大小(0.6-1.7)cm×(0.7-1.8)cm,血肌酐(Scr)560-1450μmol/L,平均740μmol/L,血尿素氮(BUN)13.7-37.8 mmol/L,平均19.2 mmol/L。结果:29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碎石后留置双J管。单侧手术时间10-45 min不等,平均19 min。术后第1天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第2天共17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周后所有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4周,24例患者结石排净,5例患者肾盂内有结石残留加行体外冲击波碎石,2周后残石排净。29例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可安全有效地一期处理输尿管全段结石所致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0.
肿瘤抑制基因VHL失活与肾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HL基因是1993年被鉴定的肿瘤抑制基因,其抑癌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因转录水平,通过抑制ElonginABC复合体的形成来实现,对其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研究表明,VHL基因在控制细胞周期、基因组的稳定、细胞的死亡及其它肿瘤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VHL基因在VHL疾病及散发的非遗传型肾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突变率,在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