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总结并评价儿少期头颈部交界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案的靶区与剂量设计。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经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的儿少期交界性肿瘤患者11例, 以大体肿瘤靶区外扩0.5~1.0 cm为计划靶区, 处方剂量80~120 Gy, 活度为18.5 MBq, 全麻下按治疗计划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区。术后进行随访, 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评析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以及局部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1例儿少期患者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131个月, 中位时间48个月。局部控制率100%, 完全缓解率71.4%, 客观缓解率100%, 急性不良反应率81.8%。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儿少期头颈部交界瘤, 在合理的靶区及剂量设计下,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 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总结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应用手术联合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的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75例原发性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患者,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或部分切除,经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于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处方剂量60~120 Gy。患者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肿瘤控制及生存情况,并应用Cox回归分析对其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0%、78.8%,T1~T2患者分别为92.2%、82.0%,T3~T4患者均为82.6%。无瘤生存率为3年74.9%、5年54.3%。总生存率3年、5年分别为86.0%、79.6%,其中T1~T2患者均为91.3%,T3~T4患者分别为73.9%、59.7%。3年、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4.4%、76.7%,其中T1~T2患者分别为83.4%、79.6%,T3~T4患者分别为86.0%、67.8%。通过COX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是影响患者局部控制的预后因素,肿瘤分期及肿瘤部位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口腔颌面部腺样囊性癌术后辅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高龄者易出现局部复发,肿瘤分期高及肿瘤位于鼻腔、鼻窦者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对剖宫产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重庆市合川区妇幼保健院收入的 100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 尼复合异丙酚,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两组新生儿 Apgar 评分。 结果: 麻醉诱导前,胎儿娩出后 5 min,两组产妇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 者麻醉诱导后、胎儿娩出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且均低于同时间观察组产妇的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平稳,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新生儿 1 min、5 min Apgar 评分、脐动脉氢离子浓度指数(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初产妇行剖宫产术时,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行全身麻醉能保证术中各项指标平稳,且对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唾液腺癌经手术联合125 I粒子治疗后远处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影响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10月至2010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经手术联合125 I粒子治疗的唾液腺癌患者197例,总结远处转移的发生特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远处转移率为14.2%(28/197),常见部位是肺(25/28,89.3%),其次是骨(5/28,17.9%)和肝(4/28,14.3%);诊断至远处转移的时间为5~168个月,平均时间(44.2±45.8)个月,中位时间64个月;远处转移至死亡的时间为0~54个月,平均时间(9.7±13.4)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0.8%,87.8%;5年分别为84.0%,81.0%。单因素分析局部区域控制情况(F=26.997,P <0.01)和组织学分型(F=1.592,P<0.01)是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T分期、术后淋巴结是否阳性、肿瘤切缘及面神经侵犯情况,与唾液腺癌远处转移无显著关系;多因素分析局部区域控制情况(F=29.332,P<0.01)是影响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手术联合125 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局部控制率高,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时间,局部区域控制情况是影响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石妍  杨澍平 《北方药学》2009,6(1):59-61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不足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引起的贫血,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世界50亿人口中约有1/3的人贫血,而IDA或铁营养不良的人群约占5亿。在发展中国家铁缺乏(ID)发生率是发达国家的4倍。在我国大约有20%的人口存在IDA或铁营养不良。为了改善ID,并进行合理,安全有效的补铁,  相似文献   
16.
蒙成药给喜古纳 - 6散 ,别名为西木星 - 6散 ,由沙棘、碱面、木香、大黄、皮硝 (制 )、山奈等六味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之效。用于妇科血瘀、闭经、小腹疼痛等病。本方来源于《蒙医验方》,收载于《内蒙古蒙成药标准》(1984版 )中 ,仅有性状鉴别。本文采用化学和薄层色谱方法对成药中的每味药进行鉴定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1 实验仪器与材料UV- 8型紫外光灯 (上海分析仪器厂无锡分厂 ) ,CX- 10 0型超声波清洗机 (北京市医疗设备二厂 ) ,939型薄层制板器(重庆贝可得公司 )。大黄对照药材、大黄酸、木香对照药材 (中国药…  相似文献   
17.
改良兔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及纯化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提高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全角膜组织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利用机械刮除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并传代,通过倒置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兔全角膜24 h贴壁,48 h后即可见有细胞自角膜缘爬出,5d后细胞大量爬出可见成纤维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共存,界限明显;角膜上皮细胞复层生长.在界限融合前刮除成纤维细胞,角膜上皮细胞继续旺盛生长,10 d后达到融合.兔角膜上皮细胞传至第4代后细胞体积明显变大,传至第5代,细胞衰老、凋亡.兔角膜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CK单克隆抗体阳性.结论 改良原代培养及纯化兔角膜上皮细胞的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并可获得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的角膜上皮细胞,为角膜及角膜疾病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0例AC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咯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治疗1个月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为(311.±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80.0%(6/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2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0.0%(21/75),与对照组患者的266.7%(20/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显著降低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较好,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腋部臭汗症是发生在腋窝部位,由于顶泌汗腺分泌物被细菌分解而产生的臭味,多见于青壮年,具有遗传性[1],该病是部队夏季常见病[2]。传统的腋毛区梭形切除术,易出现手术原发缺损张力大、伤口开裂、形成挛缩性瘢痕,严重者影响患者肩部功能。本研究采用微小切口皮下搔刮术治疗腋部臭汗症116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复方姜黄降脂片(姜黄素、丹皮酚、姜黄总酚)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的丹皮酚和姜黄素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姜黄总酚的含量.结果:丹皮酚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503 ug"-O.5034 ug(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8.25%(RSD=0.66%,n=5);姜黄素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0202 ug~0.2020 μg(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97.55%(RSD=0.66%,n=5);姜黄总酚的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2.580ug.nd-1~5.160 ug.ml-1(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1.08%,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姜黄降脂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