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最近,广州市“登革热”搞得人心惶惶,大家“谈蚊色变”,连空气中都充满了非典时期的恐怖气息。9月中旬,广东省卫生厅还专门举行了以“全民齐动手,防控登革热”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到底什么是登革热,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92.
93.
94.
目的:分析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选取50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创伤性膈疝的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结果50例创伤性膈疝在入院时有44例确诊,3例未明确诊断,后经开胸探查术确诊;3例误诊,误诊率为6.0%;CT对创伤性膈疝确诊率(70.0%)较高;本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创伤性膈疝表现复杂,容易出现误诊,进而耽误患者的治疗,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尽早发现病变,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伴颈椎半脱位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性。方法选取RA伴颈椎半脱位64例作为RA伴颈椎半脱位组,另选取RA无颈椎半脱位192例作为RA无颈椎半脱位组,分析RA伴颈椎半脱位临床表现,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治疗、RA疾病活动度、RA关节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本研究入选的RA伴颈椎半脱位64例,最常见形式为寰枢椎前后脱位(AAS)(90. 6%,58/64),其次分别为垂直半脱位(VS)(20. 3%,13/64)、下颈椎半脱位(SAS)(4. 7%,3/64)。RA伴颈椎半脱位患者78. 1%(50/64)有颈痛,伴颈椎活动受限、枕后放射样疼痛;15. 6%(10/64)有脊髓、神经根损伤症状和体征;另有7. 8%(5/64)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RA伴颈椎半脱位组较RA无颈椎半脱位组年龄小、病程长、大关节及小关节受累数目多及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A伴颈椎半脱位组骨侵蚀评分及X线下骨质破坏率均高于RA无颈椎半脱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发病年龄小、病程长、关节受累数目较多(尤其是大关节受累)、外周关节骨破坏明显及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RA患者,需警惕颈椎半脱位。  相似文献   
9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见于生育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组织、器官的沉积,出现多系统损害.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妊娠妇女容易出现狼疮疾病活动与妊娠意外[1].因此,年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妊娠与围产期管理成为广大风湿科医师和产科医师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合理用药和选择正确的妊娠时机,可大大提高此类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但妊娠时机的选择、药物的应用、围产期病情变化的处理仍须进一步探索[2].我们通过分析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妊娠结局,并复习文献,旨在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田锋  张晓霞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15-4416
1病例资料患者陈×,男,2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2天"入院。患者于2011年3月13日凌晨睡眠过程中突然出现突发意识不清,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双侧上肢屈曲,双侧下肢伸直,四肢震颤、大汗淋漓,持续时间约3-5分钟,后症状消失,约20分钟后患者意识转清,感双下肢酸痛不适,周身疲劳感,四肢活动自如,无法回忆当时情况,无大小便失禁。当日于  相似文献   
98.
胸部X线孤立块影性质的判断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某些患者通过常规检查,包括痰标本中脱落细胞检查难以确诊,而经皮肺穿刺或开胸肺活检因风险及创伤较大患者不愿接受,因此寻找一种有价值、风险及创伤较小的辅助诊断肺部孤立块影性质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主要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造成的骨折.部分为开放性骨折.外伤易引起局部挫伤,由于胫骨远端皮肤软组织较薄,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往往会造成皮肤坏死、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情况.现在MIPPO技术的临床上得到推广.该技术最大优点是减少了术中对软组织及血运的损伤[3],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0.
背景:众所周知,踝关节骨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切开复位内固定已成为其治疗的金标准,然而踝关节骨折伴有下胫腓前韧带撕脱骨折在以往文献中鲜有报道。目的:探讨Wagstaffe骨折的诊断、评估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方法:本文收集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Wagstaffe骨折患者35例,均为Weber-B型踝关节骨折。男25例,女10例。按照Wagstaffe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27例,Ⅲ型6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复内固定术,术前术后进行影像学以及功能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WagstaffeⅡ型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最为常见,本报道中有27例(77.1%)患者为此类骨折。AOFAS评分由术前(26.4±8.1)分提高到术后(83.1±5.9)分,Maryland足部评分由术前(37.1±7.5)分提高到术后(82.1±5.9)分,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疼痛减轻。Leeds和Ehrlich的影像学标准优良率85.7%,无差病例。结论:Wagstaffe骨折Ⅱ型发生率较高,术中对Wagstaffe骨折进行准确的复位固定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