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常见,但文献报告近年有增加趋势。临床特征为育龄经产妇突发乳腺肿块,脓肿形成,继发窦道和溃疡,可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棒状杆菌感染可使病程变得复杂。经皮活检是主要的确诊方法,病理特征为以小叶为中心组织细胞的上皮样和多核巨细胞浸润的非干酪样肉芽肿伴微脓肿,但须做排除性诊断。根据不同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分类,随后可行手术、激素治疗后手术和抗分枝杆菌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02.
hCG对实验性大鼠乳腺癌化学预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甲基亚硝脲(MNU)诱导的实验性大鼠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选取50 d龄雌性未经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hCG早干预组、hCG晚干预组、他莫昔芬(TAM)组、暴露组和空白对照组。在鼠龄276 d时处死所有大鼠,取乳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hCG早干预组、hCG晚干预组、TAM组、暴露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乳腺癌发生率分别为8.3%(1/12)、16.7%(2/12)、9.1%(1/11)、60.0%(6/10)和0(0/12)。hCG早干预组和hCG晚干预组大鼠乳腺中分化较成熟的小叶(Lob)、泡状芽苞(AB)比例高于暴露组,而未充分分化的终末导管(TD)、终末芽苞(TEB)比例低于暴露组。非成癌组大鼠乳腺中分化较成熟的Lob和AB比例高于成癌组,而未充分分化的TD和TEB比例低于成癌组。结论:在对未经产SD大鼠予致癌剂MNU之前,hCG可以显著降低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hCG预防乳腺癌发生的机制可能是促进了乳腺结构的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剂Suramin对实验性大鼠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12只,腹腔注射甲基亚硝脲(MNU);B组8只,腹腔注射MNU,在导管内癌(DCIS)生成高峰前皮下注射Suramin;C组8只,腹腔注射MNU,在DCIS生成高峰后皮下注射Suramin;D组12只,腹腔注射MNU,在DCIS生成高峰前皮下注射他莫西芬(TAM).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记录肿瘤大小和数量;在鼠龄98 d时,取各组大鼠乳腺组织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构建大鼠乳腺IDP、DCIS和浸润癌(ID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MVD.结果:B组和C组的IDC发生率均较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IDC发生率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平均肿瘤体积较A组和D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B组、和C组的IDC中,MVD计数依次为79.9±8.6、44.4±6.2和59.1±7.1,各组所有病变的平均MVD计数依次为61.3±2.4、29.6±1.2和26.1±3.3,B组和C组所有病变的平均MVD均较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P=0.01.IDP、DCIS和IDC中的VEGF表达率分别为30.4%、42.9%和83.1%,全部IDP、DCIS和IDC中的MVD计数分别为17.3±3.4、30.4±3.6和68.2±8.6,VEGF与MVD呈正相关.结论:Suram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是一种乳腺良性间质增生性病变,少数病例呈结节状增生而被临床误诊为纤维腺瘤或分叶状肿瘤。笔者报道11例乳腺PASH,对其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目的是加强对此类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镜检查分级在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Mokbel’S分级系统略做调整,对61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的纤维乳管镜检查资料进行分级,评估纤维乳管镜图像特征分级诊断的准确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对纤维乳管镜分级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评价,计算出纤维乳管镜图像特征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采用ROC曲线对分级诊断进行检测。结果根据调整后的纤维乳管镜分级,617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中0级0例,1级21例,2级71例(含恶性1例),3级386例(含恶性9例),4级43例(含恶性8例),5级96例(含恶性78例)。纤维乳管镜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9.6%、89.8%、61.9%、97.9%和89.8%。ROC曲线下面积是0.897,95%可信区间是0.859~0.935。结论纤维乳管镜检查分级可用于乳头血性溢液的乳腺疾病,对早期发现乳腺癌、减少乳腺癌的漏诊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微浸润癌(DCIS—MI)的病理及生物学指标表达差异,探讨DCIS发展为浸润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病理或生物学特性改变。方法回顾分析40例DCIS和30例DCIS-MI,采用Pearsonx。检验比较两者导管内癌成分的病理学指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P53及Ki67生物学指标的差异。结果DCIS的病理分型中,粉刺型和非粉刺型的病例分别占25.0%(10/40)和75.0%(30/40),而DCIS。MI的导管内癌成分中粉刺型和非粉刺型分别占63.3%(19/30)和36.7%(11/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0.38,P=0.001);DCIS—MI的导管内癌成分中高级别的核分级和伴坏死的比例明显高于DCIS(x2=9.52,P=0.009,x2=8.57,P=0.003)。DCIS与DCIS—MI两组间ER、PR、HER-2和P53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DCIS—MI中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20%)比例明显高于DCIS(40.0%比17.5%;Z=-2.35,P=0.019)。结论Ki67增殖指数对评价DCIS发生浸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早期乳腺癌的筛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 405例乳腺疾病进行以近红外线扫描为主的筛查,对其中481例进行以B超扫描为主的早期乳腺癌重点筛查,结果发现:乳腺癌的发现率为0.7%,重点筛查发现率为3.3%,其中早期乳腺癌占25%。近红外线扫描的乳腺癌发现率为76.2%,假阳性率为31%,B超扫描的乳腺癌发现率为87.8%。筛查平均费用为51元/人,重点筛查平均费用为115元/人。我们认为应用宣传教育、自我检查、近红外线扫描筛查,然后进行B超检查为主的重点筛查模式,早期乳腺癌发现率高,费用低,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109.
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现代诊治——附8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纤维乳管内视镜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及合理的治疗模式。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8月-2001年12月不同方法诊治的乳管内乳头状瘤89例,总结乳头状瘤的诊断、易发部位、定位方法以及治疗评价。结果:乳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以血性及浆液性溢液最常见,占98.7%,1、2级导管多发,占88.6%。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乳头状瘤有特征性图象,诊断准确率可达91.7%,可以术前定位病变。导管和区段切除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乳管内视镜是目前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最佳检查手段,治疗有向微创手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乳管镜(FDS)检查中冲洗液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辅助诊断乳头溢液病因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6月间107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FDS和冲洗液TCT检查,79例接受手术活检和治疗,将各种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FDS下确定30例乳头溢液患者,乳管内隆起型病变的占77例,位于三级以下乳管占88.3%。FDS和TCT检查总符合率为74.7%和81.0%,病变在二级导管以上FDS和TCT检查符合率为86.7%和76.7%,三级以下导管,两种检查符合为67.3%和83.7%;FDS和TCT检查诊断多发乳头状瘤符合率、阳性试验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of a positive test,LR)分别为60.3%、3.67和84.2%、4.46;FDS和TCT检查诊断乳腺癌符合率、LR分别为66.7%、1.46和100%、6.84。TCT或FDS联合后对恶性病变诊断阳性试验似然比(LR)可达25.5。结论二级以上乳管病变FDS检查准确性高,三级以下辅助乳管冲洗液TCT检查,提高乳头溢液诊断准确性。对于FDS诊断疑难的病例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