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制备何首乌抗性淀粉并优化提取率。方法以何首乌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法制备抗性淀粉,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0%、普鲁兰酶添加量13.5 U/g,普鲁兰酶作用时间30 h、老化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质量分数是35.21%±1.43%。;电镜试验表明:淀粉颗粒经压热-酶法处理后表面形态发生变化,淀粉经过脱支重结晶后,重结晶淀粉颗粒形状为不规则的碎片,可有效增加淀粉的溶解度同时降低淀粉膨胀度;体外消化模拟试验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大鼠胃、肠液对抗性淀粉消化能力降低。结论该研究可为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对开发新的药用辅料及保健型膳食纤维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23.
山辣子皮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辣子皮Daphne papyracea var.crassiuscul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山辣子皮根茎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反复硅胶、反相硅胶柱色谱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瑞香属植物山辣子皮根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香新素(1),瑞香素(2),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3),西瑞香素(4),1-4’-羟基苯基-5-苯基-2(E)-烯-1-戊酮(5),瑞香醇酮(6),β-香树脂醇醋酸酯(7)和(+)-松萝酸(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山辣子皮中得到,化合物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4.
正交试验研究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道平  张雪琴  周欣  梁光义  莫彬彬 《中成药》2005,27(9):1085-1086
药用莪术的来源是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F.Liang的干燥根茎[1].药理研究表明[2],莪术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升高白细胞和保肝等药理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莪术中主要含挥发油成分,油的组成为多种倍半萜衍生物和桉油精等.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3],本文采用超临界萃取正交实验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正交实验对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考查比较了两种提取方法的优劣,为莪术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中药蓬莪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产于四川的姜黄属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数据测试和波谱技术分析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莪术酮、莪术烯醇、异莪术烯醇、吉马酮、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26.
GC-MS法建立温莪术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建立温莪术挥发油的指纹图谱测定分析方法 ,为温莪术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同时也为温莪术中药制剂制定指纹图谱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温莪术挥发油 ,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指纹图谱测定 ,并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建立温莪术挥发油的共有指纹图谱。结果与结论 :建立的GC-MS研究温莪术挥发油指纹图谱的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稳定性 (RSD均小于 5% ) ,再加上GC-MS具有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 ,所建立的温莪术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40例腹部CT血管成像(CTA)分为2组,A组:采用30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100 ml、生理盐水30 ml;B组:采用400 mg I/ml对比剂剂量为60 ml、生理盐水30 ml.注射流率均为4 ml/s.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像,评价两组病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肾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结果:两组病例均清晰显示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及其分支;两组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虽然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肾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程度评分,B组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源治疗前列腺癌的剂量分布.方法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 进行实验模拟,前列腺癌用肿瘤模型代替,应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模拟测量前列腺癌中的剂量分布.结果实验表明,125I粒子源治疗前列腺癌是在不均匀剂量模式下受照,剂量直接与粒子源的数量和几何位置有关.结论 125I粒子源表面剂量最高,随着距离增加而剂量迅速下降.粒子源的间距越小瘤内剂量越高.  相似文献   
29.
迎春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迎春花叶的化学成分,为迎春花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部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迎春花叶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最佳分析条件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了56个成份,占挥发油的89%以上。结论迎春花叶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和酯类的衍生物,占挥发油的61.59%,其中9,12,15-十八碳三烯甘油酯的含量最高达36.18%。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苗药土一枝蒿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72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7.2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β-倍半水芹烯(40.227%)、(Z, E)-α-大根叶烯(12.853%)、E -β-法尼烯(11.205%)等。结论:土一枝蒿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