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是属少见肿瘤 ,近10年来报道约百余例。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易与子宫其它疾病混淆而误诊、漏诊。为此 ,本文对该病的命名分类 ,临床表现 ,病理诊断 ,治疗及预后综述如下。1命名及分类过去由于对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认识不清 ,命名繁多[1,2],如间质腺肌病(stromaladenomysis)、淋巴管内间质肌病(Endolymphaticstromalmyosis)、间质肉瘤(stromalsarcoma)等。Norris等[2]认为 ,此类肿瘤是起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  相似文献   
12.
颅内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 ,近年来报道的CT定位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已成为治疗脑血肿的一种先进方法[1,2 ] 。也有部分病人不需开颅 ,经钻颅置管引流以微侵袭的方法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目前国内有一次性置管引流配套装置 ,但价格昂贵 ,使用不方便。在临床工作中自行研制简易引流装置 ,6 5例病人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制备 自制金属探针 1根 ,手锥 1把 ,脑穿针 1根 ,一次性输液器 2个 ,引流袋 1个 ,无菌导尿包 1个。1 2 方法 依据病人头颅CT确定出血部位 ,选择穿刺点并确定穿刺深度。局麻下手锥…  相似文献   
13.
病例 :患儿女 ,2 0h ,因间歇抽搐 19h入院。患儿系G1P1孕 38w足月剖腹产儿 ,出生时有窒息史 ,体重 340 0g ,Apgar评分不详 ,生后 30min患儿开始出现抽搐 ,表现为眨眼、嘴角抽动、双手握拳、呈划浆样动作 ,最长时间可持续 2min。当地卫生院治疗不好 ,以“新生儿窒息 ,缺血缺氧性脑病 ,颅内出血 ?”收住我科。母亲怀孕期间无特殊病史及用药史 ,家住农村 ,周围环境无污染。查体 :成熟儿貌 ,发育、营养可 ,反应差 ,头围 39cm ,前囟 2cm× 2 .5cm ,膨隆 ,张力稍高 ,骨缝约0 .5cm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 3.5mm ,对光反射迟钝 ;鼻翼无扇动 ,唇…  相似文献   
14.
以肺炎为临床表现的恙虫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11岁。因持续性高热3d,伴盗汗、乏力、进行性消瘦、咳嗽、痰多,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转入我院。胸部X线片报告:右上肺病灶.多考虑节段性肺炎,肺结核不除外,抗炎后复查。入院时体检:体温39.7℃,呼吸28次/min。脉搏108次/min,血压95/50mm Hg(1mm Hg:1.33kPa)。一般情况较差.神志恍惚。入院后多次详细体检,全身皮肤黏膜未发现焦痂、皮疹。结膜明显充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DC-CIK(DC细胞即树突状细胞,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埃克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评估。方法 18名晚期NSCLC患者接受DC-CIK联合埃克替尼治疗,埃克替尼为每日3次口服,每次125mg,疗程为3个月,在服用埃克替尼治疗过程中接受DC-CIK生物免疫治疗1~2个疗程。若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疾病进展时停用。结果其中疾病控制率为77.7%(14例),客观有效率为33.3%(6例),所有患者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部分患者外周血肿瘤标记物水平下降显著。共6例出现I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和恶心。结论 DC-CIK联合埃克替尼在一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中早期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无脑疝、出血量40 ~50 ml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无脑疝、出血量40 ~5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185例的临床资料.93例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骨瓣组),92例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穿刺组),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骨瓣组为53.8%,穿刺组为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骨瓣组死亡32例,病死率34.4%;穿刺组死亡17例,病死率18.5%,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出血量40 ~50 ml且无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优于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 选择我院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216例,其中112例经软通道治疗(软通道组),104例经硬通道治疗(硬通道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总病死率15.3%,软通道组病死率13.4%,硬通道组病死率1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软通道组平均7.6 min,硬通道组平均3.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实质内血肿引流时间软通道组平均4.6d,硬通道组平均4.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内血肿引流时间软通道组平均4.8d,硬通道组平均5.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炎、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碎骨片残留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及穿刺针道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良好效果,但其适应证不同,临床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对乳腺癌40例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bcl-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高、中分化组bcl-2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组(P=0.0041)。nm23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也与乳腺癌低分化有关(P=0.0076)。bcl-2与nm23表达呈正相关。bcl-2影响乳腺癌的分化,而nm23除抑制肿瘤转移外,也与分化程度有关。乳腺癌中,bcl-2和nm23共同表达可能代表恶性程度较低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能Wolffian管起源的女性附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用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4例此类肿瘤,探讨其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此类肿瘤多位于阔韧带或输卵管系膜,即Wolffian管残留处;肿瘤细胞可排列成实性分叶状、小管状或筛网状;免疫表型示CK(AE1/AE3)、CD10、CD99和弹性蛋白(Vimen-tin)阳性,α-抑制素部分阳性、EMA阴性。组织化学染色示PAS基底膜阳性。结论:可能Woliffian管起源的女性附件肿瘤是罕见的肿瘤,诊断基于其特征性的组织学特点和发生部位,应与支持-间质细胞瘤、透明细胞瘤、粒层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研究了49例原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NB),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GNB)和神经节细胞瘤(GN)的病理资料。结果表明,这3种肿瘤为分化程度不同的同源性肿瘤,统称为神经母细胞瘤。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E、S-100、CGA和p53、C-erb-B2、p21在该肿瘤中的表达和分布,发现NSE、S-100和CGA阳性率分别为85%、73%和50%,在肿瘤的Ⅰ~Ⅳ级之间,分化越好者阳性率越高(P<0.05),可做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估计预后的指标;p53、C-erb-B2和p21在肿瘤各级中均有表达,提示在该肿瘤发生中抑癌基因突变和原癌基因激活起一定的作用,其中低分化组p53蛋白的表达明显强于高分化组(P<0.05),亦可做为估计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