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和毒性的关系。[方法]67例胃癌患者治疗前采集外周抗凝静脉血进行DNA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测序;评价伊立替康治疗的毒性及疗效,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和毒性的关系。[结果](TA)6/(TA)6野生基因型、(TA)6/(TA)7杂合基因型及(TA)7/(TA)7纯合突变型的患病率分别为80.6%(54/67)、14.9%(10/67)、4.5%(3/67);UGT1A1*28非野生型的基因多态性患者发生Ⅲ级以上腹泻38.5%显著高于野生基因型11.1%( P <0.05);UGT1A1*28非野生型基因患者需下调伊立替康剂量的患者多于野生基因型(46.2% vs18.5%,P<0.05);野生基因型与非野生基因型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伊立替康治疗的胃癌患者中,UGT1A1*28非野生型的基因多态性患者发生重度腹泻风险较高,基因多态性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磁共振成像(MRI)DWI检查。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子宫鳞状细胞癌患者ADC值差异, 根据放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 比较两组ADC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效果的因素。结果 80例中晚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 放疗后达完全缓解21例, 部分缓解31例, 疾病稳定25例, 疾病进展3例;放疗有效组52例, 无效组28例。放疗有效组放疗前ADC值高于无效组[(0.99±0.14)×10-3 mm2/s比(0.76±0.20)×10-3 mm2/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1, P<0.001);放疗有效组放疗后ADC值也高于无效组[(1.43±0.25)×103 mm2/s比(1.11±0.23)×10-3 mm2/s], 差异具有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TCs)评估结直肠癌肝转移微波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因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术前与术后CTCs检测结果。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经影像学评估,29例患者局部病灶微波消融的近期疗效为完全消融者8例、部分消融16例和进展5例。29例患者微波消融术后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89,P=0.013);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CTCs升高与否、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与微波消融近期疗效均无关(P>0.05)。微波消融术后CTCs数目<7个/ml患者局部肝转移病灶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P=0.031)。2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30.0个月(95%CI:10.7~49.3个月)。入组患者的年龄、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及肝转移后的治疗方式与中位OS相关(P<0.05),而性别、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术后CTCs升高与否及术后CTCs值/ml与中位OS均无关(P>0.05)。结论 微波消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治疗前后CTCs数量的监测可能有助于评估其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奥曲肽和雷替曲塞不同药物及浓度作用下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VEGF-C阳性率,从细胞水平探讨联合用药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胃癌细胞株SGC-7901进行常规培养、传代后,进行MTT实验,各组相应给予奥曲肽500μg/L、250 μg/L,雷替曲塞320 μg/L、160μg/L,联合用药组奥曲肽+雷替曲塞250 μg/L+ 160μg/L、125 μg/L+ 80μg/L,分别培养24 h、48 h、72 h后,测定各组细胞的抑制率并进行比较.另选择奥曲肽组500μg/L、雷替曲塞组320μg/L、联合用药组奥曲肽+雷替曲塞250 μg/L+160μg/L 3组培养48 h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VEGF-C的表达,用半定量法统计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奥曲肽及雷替曲塞组均随着浓度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对胃癌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奥曲肽500 μg/L组作用72 h达到最大抑制率,高于250 μg/L组(P<0.05);雷替曲塞组320μg/L作用72 h达到最大抑制率,高于160μg/L组(P<0.05).联合用药奥曲肽250 μg/L+雷替曲塞160 μg/L组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奥曲肽500 μg/L组以及雷替曲塞320μg/L组(P<0.05).免疫组化实验显示奥曲肽、雷替曲塞及联合用药组均可以抑制VEGF-C的表达,各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奥曲肽+雷替曲塞250 μg/L+ 160μg/L组VEGF-C表达阳性率为与奥曲肤500 μg/L组与雷替曲塞320 μg/L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奥曲肽具有雷替曲塞的增效作用.两药联合可以明显降低VEGF-C的表达,提示在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同时还可以抑制胃癌淋巴管形成,降低胃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ALP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9例[骨转移组(n=82)、无骨转移组(n=77)] 和83例肺炎患者(肺炎组)。检测血清CEA、CYFRA21-1和ALP的水平,记录年龄、性别等信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EA、CYFRA21-1和ALP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5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未发生骨转移77例,发生骨转移82例,骨转移发生率为51.6%,腺癌与鳞状细胞癌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组CEA、CYFRA21-1和ALP的水平均高于非骨转移组和肺炎组(P<0.05),非骨转移组血清CEA、CYFRA21-1和ALP的水平均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与CYFRA21-1、CEA呈正相关(r= 0.278,P<0.01;r= 0.34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FRA21-1、CEA和ALP是NSCLC患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CEA、CYFRA21-1和ALP联合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61~0.884,约登指数为0.512,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0%和79.2%。结论 肿瘤标志物联合ALP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盆腔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误差的原因并加以控制,以提高放疗准确性.方法 选取40例盆腔部肿瘤患者,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拍摄验证片,将验证片和计划靶区影像图进行误差比较.结果 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2.10 ±1.25)、(2.65 ±1.60)、(2.40 ±1.50)mm.结论 对于盆腔部调强放疗的患者,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扩边范围为左右6.13 mm,头脚7.75 mm,前后7.05 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和顺铂同期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DT70 Gy调强放疗,放疗中给予脂质体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天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放化疗同天进行,先化疗后放疗。2周后给予3个周期的辅助化疗。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34个月(13~41个月)。35例患者完成治疗计划,全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和78%,Ⅲ、Ⅳ期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8%,P=0.34;92%:70%,P=0.24)。同期放化疗期间3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4例(10%),恶心呕吐3例(7%),口腔黏膜炎14例(34%),皮肤炎4例(10%)。结论调强放疗联合脂质体紫杉醇和顺铂同期化疗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药替吉奥二线治疗吉西他滨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吉西他滨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19例,予替吉奥40 mg/m2口服,2次/d,持续28 d,休息14 d为1个疗程。重复疗程,直到患者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停止。根据实体瘤疗效反应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接受治疗的19例患者,18例可评价疗效。治疗有效率为5.6%,疾病控制率为55.6%,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2.4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26个月。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疲乏,所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对于吉西他滨化疗失败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单药替吉奥化疗是一种有效的,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法,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已经进入到临床应用阶段[1]。本实验选用C225?GNPs观察其对EGFR高表达SMMC?7721人肝癌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探讨其作用机制,希望在靶向纳米金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放射治疗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及生存质量变化。方法 选取放疗联合普瑞巴林治疗32例肝癌骨转移患者,前瞻性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止痛疗效及生存质量变化,基线、放疗后1个月、2个月采用简易疼痛评估表、DN4评分评估疼痛,国际骨转移共识终点定义判断止痛疗效,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和骨转移模块(QLQ-BM22)评估生存质量。结果 放疗后1、2个月,神经病理性疼痛DN4评分均数均降低,疼痛客观缓解率为分别为62.8%、68.6%;放疗后1月EORTC QLQ-C30功能量表躯体、情感、社会、角色功能评分显著升高,症状量表疼痛(P=0.015)、失眠(P=0.035)、食欲降低(P=0.022)症状改善,疲倦症状加重(P<0.05);放疗后2个月与基线相比,整体健康状况评分及功能量表评分明显升高,除疲倦、便秘、经济困难(P<0.05),其他症状量表评分均降低;放疗后2个月与疼痛无应答者比较,应答患者表现出情绪功能(P=0.025)和躯体功能显著改善(P=0.029),症状量表中疼痛(P=0.014)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