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疗程中的中医证候变化规律及其辨证施治方法。方法 根据激素使用的不同阶段、剂量及反应,运用中医理论加以辨证施治。结果 激素结合中药治疗肾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作用,减少副作用,提高肾病疗效。结论 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过程中配合中医辨证施治,是肾综的有效治疗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一种基于PCR 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法 (PCR SSOP)原理的寡核苷酸阵列芯片,用于对ACE基因的多个SNPs位点(C5467T,A9596G,A11860G,intron16上 287bpI/D)的同步检测, 并采用该芯片测定了 50名健康者和 80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多态性谱。结果 高血压患者ACE基因A11860G的基因型分布为(AA: 24;AG: 10;GG: 46),与健康者的基因型分布 (AA: 15;AG: 18;GG: 17)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1 39,P< 0 01);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的基因型分布为 (II: 37;ID: 12;DD:31),与健康者的基因型分布(II: 23;ID: 5;DD: 22 )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2 87,P< 0 01);而C5467T、A9596G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人群中未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E基因A11860G和I/D一样可能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CE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ACE基因的多个SNPs多态性位点的同步检测,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IgA肾病进行大样本的中医证候学调研,旨在探索能正确反映IgA肾病中医证候、病机及其演变规律的创新辨证方案。方法: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收集1148例IgA肾病患者的舌、苔、脉象,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肾病理资料。以原方案及新方案两种辨证方法,分别辨证,并比较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新方案分肾虚、瘀痹、风湿、肝风和溺毒五证,每一证候有主症、次症,主症均设客观和定量指标,结果以肾虚证最为多见(38.9%),其次为风湿证(25.7%),肝风证(16.8%),瘀痹证(14.6%),溺毒证(4.0%)。各证候与实验室检测指标,以及肾病理的Katafuchi评分,Andreoli方法的AI/CI指数均具相关性,各证候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IgA肾病辨证新方案,简明扼要,实用有效,贴近临床,有利于及时判断IgA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逆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方法早期发现肾内微型癥积.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尿TGF-β1、尿ColⅣ、Scr、Ccr、24 h尿蛋白排泄;时肾组织运用CMIAS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测定;观察尿TGF一岛、ColIV水平,与肾硬化程度、中医辨证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患者尿TGF-β1、Col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2)尿TGF-β1、COlⅣ与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间质浸润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尿ColⅣ呈负相关(P<0.05).随着硬化程度加重尿TGF-β1、ColⅣ水平逐级增高.(3)尿TGF-β1、COlⅣ分别与Scr正相关,与Ccr负相关(P<0.01);与血TGF-β1、24 h尿蛋白定量无关.(4)在轻度肾硬化组,Scr和Ccr尚正常时尿TGF-β1、ColⅣ已高于正常组(P<0.01),尿ColⅣ敏感程度要高于尿TGF-β1和Ccr.(5)98例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以脾肾气虚型为主,占66.3%,以传统"四诊"辩为兼瘀血证者仅占8例(8.16%),肾硬化均属于重度,肾功能已减退,尿TGF-βColⅣ水平显著高于无瘀血证者.结论:尿TGF-β1、ColⅣ能早于Scr和Ccr的异常反映肾硬化及硬化程度.不受血TGF-β1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可以作为监测肾硬化及其进展的一项无创性早期标志性指标,以尿ColⅣ更为敏感;同时揭示肾微癥积的病因为正虚邪郁,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加上微观辨证可明显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尿TGF-β1、ColⅣ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一项量化指标早期诊断肾内微癥积,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指导早期应用消癥散积中药防治肾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方法早期发现肾内微型癥积。方法:对98例肾活检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尿TGF-β1、尿ColⅣ、Scr、Ccr、24h尿蛋白排泄;对肾组织运用CMIAS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作半定量测定;观察尿TGF-β1、ColⅣ水平,与肾硬化程度、中医辨证间的相关性。结果:(1)肾病患者尿TGF-β1、Col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2)尿TGF-β1、ColⅣ与肾小球基质基底膜面密度、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间质浸润细胞数呈正相关(P〈0.05),与尿ColⅣ呈负相关(P〈0.05)。随着硬化程度加重尿TGF-β1、ColⅣ水平逐级增高。(3)尿TGF-β1、ColⅣ分别与Scr正相关,与Ccr负相关(p〈0.01);与血TGF-β1、24h尿蛋白定量无关。(4)在轻度肾硬化组,Scr和Ccr尚正常时尿TGF-β1、ColⅣ已高于正常组(P〈0.01),尿ColⅣ敏感程度要高于尿TGF-β1和Ccr。(5)98例肾脏病患者的中医辨证以脾肾气虚型为主,占66.3%,以传统“四诊”辨为兼瘀血证者仅占8例(8.16%),肾硬化均属于重度,肾功能已减退,尿TGF-β1、ColⅣ水平显著高于无瘀血证者。结论:尿TGF-β1、ColⅣ能早于Scr和Ccr的异常反映肾硬化及硬化程度,不受血TGF-β1和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可以作为监测肾硬化及其进展的一项无创性早期标志性指标,以尿ColⅣ更为敏感;同时揭示肾微癥积的病因为正虚邪郁,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加上微观辨证可明显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尿TGF-β1、ColⅣ可以作为中医微观辨证的一项量化指标早期诊断肾内微癥积,监测病情的动态变化,指导早期应用消瘕散积中药防治肾硬化。  相似文献   
16.
足细胞裂孔膜蛋白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细胞又称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是具有复杂细胞形态的高度分化细胞。足细胞足突通过α3β1-intergrin和α、β—dystroglycans锚定于肾小球基底膜上。足细胞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是覆盖在相邻足突之间靠近基底膜的一层薄膜连接,透射电镜观测到SD呈拉链样结构,间隙很小,约25--55nm,只允许小于一个白蛋白分子直径的物质通过,在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近年来已发现了多个位于足细胞裂孔隔膜的蛋白分子,如组成SD复合体(slit diaphragm complex)的足细胞关键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等。研究表明,这些蛋白分子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有待研究。本文拟对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与FSGS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肾损伤分子-I(Kidneyi.injury molecule-1,KIM-1)是多种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早期特异和敏感的标志物,近期研究表明,对肾组织及尿液中KIM-1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AKI,其应用价值优于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此外,KIM-1还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修复、转分化及肾间质的纤维化过程.本文对近期KIM-1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王旭翔  王永钧 《浙江医学》2001,23(12):763-763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曾先后诊治来自同一家系的4位原发性肾脏疾病患者。现将其病历摘要及染色体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以供参考。先证者 (Ⅱ1) ,男性 ,47岁 ,干部。因“反复尿检异常5年 (尿蛋白 ~ ,尿红细胞 ~ )”于1998年10月12日入院。体检无异常发现 ,血生化指标全套、抗核抗体、双肾B超检查和血气分析等均在正常范围。肾穿刺病理学检查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其中免疫荧光检查示IgM ,C3 ,IgA、IgG、C1q、f均阴性 ,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门诊随访。Ⅱ2 ,女性 ,44岁 ,农民 ,为先证者大妹。24岁…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功能进行性损害的结果,预后很差。有人统计当血肌酐(Scr)≥884μmol/L(10mg/dl)时,未透析而能生存60天以上者仅占40%。因此,欲改善CRF的预后,除不断提高透析和移植的水平外,还须发挥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10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本院1987年1月~1991年12月期间的104例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在中医辨证上,发现老年患者以肾阳虚为和特征,宜温肾摄精及时顾护阳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消除使病情恶化因素后,老年患者总有效率达56.7%,与对照组(60.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如能掌握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及临床特点,在肾功能不全的早中期及时合理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