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类成分抗氧化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采用体外实验对肉苁蓉中主要苯乙醇苷的抗氧化活性及构效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取分布于中国的5种肉苁蓉属植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CoolGeN和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和筛选苯乙醇苷抗氧化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3.6.1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普鲁士蓝法,测定肉苁蓉苯乙醇苷、苷元和结构类似物的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采用分子对接评价上述成分与重要靶点的结合能力,为药物的靶点预测和验证提供基础。结果 筛选得到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共71个,潜在作用靶点114个,进一步筛选抗氧化相关靶点,发现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44个靶点与抗氧化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述靶点涉及催乳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等51条通路。4种苯乙醇苷、苷元和结构类似物均能够清除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并且与靶点结合能力较强。结论 苯乙醇苷可以通过调节GSTP1、EGFR、MAPK1等靶点发挥抗氧化作用;苯乙醇苷的抗氧化作用与结构中的咖啡酰和3,4-二羟基苯乙醇基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33-237目的:咖啡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脑靶向性评价。方法: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咖啡酸与甲醇和乙醇直接反应合成咖啡酸甲酯和乙酯,咖啡酸在磷酸催化下与醋酐酰化得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用水作溶剂,从葛根中提取分离葛根素。方法水提取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再用酸水结晶来提取分离葛根素,并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直接从葛根中提取分离得到的葛根素,产率为6‰,含量为99.1%~99.7%。结论所用方法操作简便,产率和纯度高,且成本较低,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成都中医药大学牵头承担了四川省民族药标本资源共享平台(SPESR)项目。该项目作为国家自然资源条件平台建设的一部份,拟在2006至2009年,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民族药标本资料查询系统,为社会提供快捷、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该平台系统整合重庆中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民族药标本资源,以生物多样性与民族医药文化多元性的横断山区为核心研究区域,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进行特色民族药标本收集与医药知识编目整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650个品种的民族药标本资源共享服务,包括腊叶标本、药材标本、生药图片及标准药材等,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民族药品种整理与质量标准研究水平提高。本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民族药开发及民族地区居民利益保护三者间关系入手,分析了SPESR拓展空间与应用价值。认为现阶段民族药产业发展模式片面地强调资源的获取,忽略了民族医药知识的继承与保护,忽视了民族医药知识拥有者利益和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SPESR在标本收集方面的准确性以及资料收集的第一手性,可以回答哪些品种可能有进一步筛选价值;哪里可得到这些品种,在新药发现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拓展潜力。SPESR将在建设过程中参考国际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ICBG)模式,采用利益分享的契约模式对民族药的新药发现过程进行管理,保护民族医药知识提供者(群体)知识产权,推动民族药知识继承,探索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民族药资源产业开发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心迪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心迪软胶囊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在同一薄层板上进行定性鉴别:硅胶G板,以氯仿-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进行展开;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心迪软胶囊中的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同时进行含量测定: DiamonsilTM(钻石) C18(4.6 mm×250 mm,5 μm),乙腈-水-磷酸(30∶70∶0.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70 nm,柱温40 ℃。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可同时鉴别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3种黄酮苷元。槲皮素在0.412~1.648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0.9%(n=6);山柰素在0.021~0.083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6.9%,RSD为2.0%(n=6);异鼠李素在0.183~0.73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1%,RSD为1.6%(n=6)。结论:所建立的心迪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西藏沙棘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西藏沙棘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法及TLC法鉴别西藏沙棘药材;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测定西藏沙棘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其槲皮素、山柰素及异鼠李素含量。结果:确定西藏沙棘药材显微特征,建立槲皮素、山柰素及异鼠李素3种黄酮类成分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可用于西藏沙棘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藏药蓝花龙胆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蓝花龙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其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可鉴别蓝花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测定中,流动相为甲醇-水(22:78),龙胆苦苷在0.516 μg-4.12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6.6%-101.8%.结论:研究可为提高藏药蓝花龙胆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3800多年历史.多年来,各地藏医院和藏药企业为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但藏医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研究成果乏力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是现行培养模式下,院校教育培养的藏医药毕业生与藏医院、藏药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完全...  相似文献   
19.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的常见高原性疾病,属于藏医“血隆病”之“坏血增多”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和药物,藏医药治疗HAPC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对其诊治早有详尽的记载。本文从藏医治疗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法等方面,对藏医诊治特色进行概述。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发病机理、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需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进一步研究藏医复方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藏药蓝花龙胆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 TLC 对蓝花龙胆进行定性鉴别,采用 HPLC 法测定其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 通过薄层色谱可鉴别蓝花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测定中,流动相为甲醇 - 水( 22: 78) ,龙胆苦苷在 0. 516 μg~ 4. 12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 96. 6% ~ 101. 8% 。结论: 研究可为提高藏药蓝花龙胆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