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脑电双频指数在门诊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60例择期在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行胃镜检查的门诊病人,随机分为BIS组(Ⅰ组)和常规组(Ⅱ组),每组30例。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丙泊酚0.5mg/kg负荷量后,丙泊酚的维持量Ⅰ组根据BIS值(40~60)调节,Ⅱ组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观察丙泊酚用量、术中反应、胃镜检查时间及留观时间等。结果两组麻醉前MAP、HR、SpO2、BIS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Ⅰ组丙泊酚用量明显明显少于Ⅱ组,留观时间Ⅰ组显著短于≥Ⅱ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两组均有下降,但Ⅰ组降幅低于Ⅱ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BIS监测可预防门诊无痛胃镜检查病人麻醉药逾量或用量不足,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避免术中肢动、知晓。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肥胖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其中体质量正常组(A组)20例,术中气腹压力设定为14mmHg;肥胖患者组(B组)60例,根据气腹压力不同又分为B,组(12mmHg)、B2组(14mmHg)和风组(15mmHg),每组20例。首先观察A组和B2组气腹前5min、气腹后10min,以及术毕10min时的各项血气指标,然后观察B1、B2和B3组在气腹前5min、气腹后10min,以及术毕10min时的各项血气指标和各组手术时间。结果 A组与B2组,两者分别与气腹前相比较:HR、SBP、DBP和PETC02明显上升(P〈0.01)。B2组与A组相比较,在气腹前5min,两者各指标间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气腹后10min,B2组HR、SBP和PETC02明显增高(P〈0.01或P〈0.05),DBP、PH和SaO2指标间则无统计学意义。在B组中,各组分别与气腹前比较,HR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PETCO2、SBP和DBP指标上,B1组与气腹前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而B2和B3组则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各组的组间比较中,B2和B3组与B1组相比,其HR、SBP、DBP和PETCO2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B2和风组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比较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CO2气腹对肥胖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较体重正常患者显著,术中如能选用低压气腹(12mmHg),则能明显减轻气腹对肥胖患者上述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羊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建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用剑突结扎法制备羊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心肌梗死前及梗死后即刻、30 min、1 h和2 h心电图(ECG)ST段、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术前描记ECG均正常.心肌梗死后即刻有8只、30 min有10只、2 h有18只羊可见ST段抬高;2只羊术中死亡.术后4周18只羊ECG描记均可见胸导联有病理性Q波;MAP、CVP和心率变化较心肌梗死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有6只羊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均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后消除.结论 羊小范围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建立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形成梗死可靠,术后动物可长期存活,为临床冠心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5.
背景肠缺血/再灌(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就肠I/R损伤产生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内容针对肠I/R损伤机制(氧自由基、能量缺乏、细胞内Ca^2+超载、炎症反应、细胞异常凋亡)及其防御措施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趋向肠I/R损伤是综合性原因引起,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可防治肠I/R损伤。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在难治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胃肠道激素变化。方法难治性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鼻胃管置入序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序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置管情况,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72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活性肽(VIP)和胃动素(MTL)。结果 两组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较好,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VIP水平高于术前,血清MTL水平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VIP水平低于术后24 h,对照组术后72 h血清VIP水平仍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MTL水平高于术后24 h,观察组术后72 h血清MTL水平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24、72 h血清VIP水...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那不勒斯预后评分(NPS)对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 根治性放疗的163例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根据放疗前血常规及生化结果计算每例患者NPS,然后依据NPS分值分 为低危组(0分)、中危组(1~2分)以及高危组(3~4分)并比较3组生存预后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 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NPS与预后 营养指数(PN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等其他营养及炎症指标对生存预 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依据放疗前NPS结果,将163例患者分为低危组38例、中危组71例及高危组54例。对低、 中、高危组生存状况的分析显示,1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89.7%、78.3%、66.9%,3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60.1%、40.7%、 26.6%,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48.1%、25.2%、17.1%(Log-rank χ2=16.398,P<0.01);1 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 76.7%、 52.7%、50.8%;3 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 50.1%、25.3%、19.4%,5 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 42.0%、21.1%、12.9%(Logrank χ2=16.852,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NPS中、高危组和同期未化疗为影响患者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 险因素。NPS预测生存的AUC值(0.658)优于PNI(0.581)、NLR(0.561)、LMR(0.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 1.938、2.016、1.950,P<0.05)。结论 放疗前NPS是接受根治性放疗的临床Ⅲ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对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营养及炎症指标,NPS较高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8.
背景:阿托伐他汀作为过氧化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的激动剂,不仅可以调节脂质代谢,而且能够抑制炎症递质生产,减轻缺血性炎症损伤,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原代培养的人单核细胞中阿托伐他汀对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的影响和抗炎作用。 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单核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10,1,0.1 µmol/L阿托伐他汀组和抗过氧化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抗体组;预先被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的人单核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0.1,1,10 µmol/L阿托伐他汀组,分别和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共同孵育24 h,通过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抗过氧化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明胶酶B的水平,并且通过氧电极法测定细胞氧耗量。 结果与结论:在未被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的单核细胞中,阿托伐他汀可以呈浓度依赖性激活抗过氧化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降低明胶酶B的水平,但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而在预先被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的单核细胞中,阿托伐他汀使抗过氧化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上调的作用并不明显,但仍可浓度依赖性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和明胶酶B的水平,同时阿托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降低细胞氧耗量达41%。说明阿托伐他汀具有确切的抗炎效果,但这种作用并不完全依赖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途径。  相似文献   
99.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0例(VLBW112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早期经口微量喂养、饲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微量输液泵间断喂养(IBG)、微量输液泵持续喂养(CNG)等四种喂养方法,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不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结果不同喂养方法中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微量喂养FI发生率27.8%(VLBW为28%),管饲持续喂养FI发生率24.3%(VLBW为28.1%),均较间断喂养低(P〈0.05);VLBW中,不同喂养方法达到FEF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G(15.6±2.1)d较IBG(19.8±2.2)d、(18.8±2.0)d达到FEF早(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加喂养耐受性,经口微量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低;管饲法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耐受CNG喂养,且达到FEF早。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