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应用抗凝药物可提高治疗效果.我们自1999~2000年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凝血酶法连续监测血浆Xa因子的变化及与凝血因子的关系,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调查2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A)的菌株亲缘性.方法 收集2010年3月到2010年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DR-ABA菌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3种管家基因和37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 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等水平转移基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本组PDR-ABA菌carO、gyrA和parC3种管家基因均存在突变,且突变形式一致;blaTEM、bla ADC-like、blaoxA-23、aac(6')-I b、ant(2”)-Ⅰ、ant(3”)-Ⅰ、aphA1、adeB、tnpU、ISCR1、IS26和ISabal基因全部阳性,blaCARB-2、blaDHA-1和IS903基因阳性率为5%.样本聚类分析显示本组PDR-ABA菌为克隆传播.结论 本组PDR-ABA菌为医院内克隆传播,应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63.
中国部分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中国部分地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北京、浙江、江苏及湖北等地区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65株铜绿假单胞菌,PCR方法检测5种AMEs基因。结果165株铜绿假单胞菌111株检出AMEs基因,总检出率为67.27%,各种AMEs基因检出率分别为:aac(3)-Ⅱ28.48%、aac(6′)-Ⅰ24.85%、aac(6′)-Ⅱ32.12%、ant(3″)-Ⅰ26.06%和ant(2″)-Ⅰ31.52%,各地区AMEs基因型有较大差异。结论中国部分地区铜绿假单胞菌AMEs基因携带率高;各地区AMEs基因型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4.
目的:调查1株尿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NB8株携带的毒力因子和可能存在的致病机制。方法:UPEC NB8株分离自2012年4月宁波市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尿液标本,做16SrDNA和gyrA基因测序BLASTn比对确认为UPEC,用Illumina HiSeq与Ion Torrent PGM这2种大规模并行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再进行人工测序补缺口。再对NB8株做毒力因子数据挖掘和分析,最后把NB8株和9株全基因组测序的UPEC的毒力因子做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UPEC NB8株全基因组测序得到一条推定的染色体序列,长4 550 369 bp(内含14个缺口)。推定的质粒序列,长635 377 bp(内含33个缺口)。NB8株全基因组中挖掘出黏附(黏附素、P菌毛、1型菌毛、大肠埃希菌共同菌毛)、铁摄取系统(产气菌素、血红素摄取、肠杆菌素)、蛋白酶(分泌自转运毒素)、毒素(溶血素)、抗原43、SHI-2毒力岛等多种毒力因子。结论:UPEC NB8株中检出的多种毒力因子可能会在细菌黏附、侵袭、溶细胞活性、细胞毒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并能增强细菌的生存能力和致病力,导致宿主的泌尿道感染。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具有超高速、高通量、低成本和高效益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5.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非组核蛋白.1999年Wang等~([1])发现HMGB1可释放到细胞外并介导炎性反应,为一种重要的炎性介质,随后细胞外HMGB1的致炎作用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66.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携带多种转座子与插入序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临床分离菌株中8种转座子、插入序列遗传标记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2010年3-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DRAB共2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8种转座子、插入序列遗传标记。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ABA)对15种抗菌药物均耐药,20株PDRAB均检出转座子、插入序列,包括ISCR1、tnpUI、S26I、Saba1I、S903,检出率分别为100.0%、95.0%、95.0%、95.0%、10.0%;18株同时携带tnpUI、SCR1、IS26I、Saba1等4种基因;1株同时携带tnpUI、SCR1I、S26I、S903I、Saba1等5种基因;1株同时携带ISCR1I、S903等2种基因;未检出ISEcp1I、Saba4I、Saba9。结论 ABA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药物呈泛耐药,可能与它们携带多种转座子、插入序列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2008-2010年产气肠杆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到的产气肠杆菌,进行标本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年内共分离出产气肠杆菌570株,主要来源于痰334株,占58.6%、尿液121株,占21.2%和血液32株,占5.6%,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220株,占38.6%、ICU 174株,占30.5%和神经外科42株,占7.4%;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酯及头孢呋辛钠耐药率均>5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产气肠杆菌多为多药耐药,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延缓产气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情况和有关机理。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qacE△1—sul1)的检测。并对CARB基因进行了测序。结果PCR显示CARB、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aac(6’)-Ⅱ、ant(2″)-Ⅰ、ant(3″)-Ⅰ AMEs基因、qacE△1-sul1耐消毒剂基因和耐磺胺基因扩增阳性,oprD2基因扩增检测呈缺失型。CARB基因扩增产物测序,经BLAST程序分析(WWW.ncbi.nlm.nih.gov)为CARB-3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基因,管壁涂有季胺类、双胍类消毒剂和磺胺的Ⅱ代导管的抑菌效果需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69.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inoglycosides-modifying enzymes,AMEs)基因的流行状况. 方法采用PCR法检测41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9种AMEs基因. 结果 41株革兰阴性杆菌25株检出AMEs基因(61.0%),其中aac(3)-Ⅱ基因检出率最高(46.3%), ≥2种AMEs基因的占76.0%;不同菌株产生的AMEs也有一定差异;4株表型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但检出AMEs基因,8株表型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但9种AMEs基因检测为阴性. 结论革兰阴性杆菌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且多种AMEs基因共存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70.
小儿痢疾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前 ,细菌性痢疾仍是儿童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 ,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使痢疾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不断变化。我们对2000年6月至2002年10月 ,本院门诊及传染科住院患儿大便培养分离所得204株痢疾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本实验所用的菌株来自本院2000年6月至2002年10月 ,本院门诊及传染科住院的患儿大便培养分离所得204株痢疾杆菌 ,其中福氏志贺菌145株 ,宋氏志贺菌59株。二、方法细菌培养根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按常规方法进行 ,采用VITEK_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