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31.
常州市小学生肥胖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月渐减少,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倍受关注的社会性问题。笔者于2006年9—12月对常州市市区7~12岁小学生6016名进行了肥胖的现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道硝普钠、多巴胺并用治疗20例难治性心衰。硝普钠2μg/kg/分,多巴胺5~10μg/kg/分,溶于5%葡萄糖中于2~3小时内静滴,每日1次。其中19例1次显效。作者对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副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两者联用可扩大硝普钠的应用范围和安全度,不失为难治性心衰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3.
例1 男,12岁,1983年10月26日入院。入院前四天始间断性发热,曾出现一过性皮肤淡红色风团及颈项、背痛,肢体疼痛。3天后,突然行走无力,两手持物不紧,上肢不能上举,两下肢活动受限。既往有“中耳炎”史,传染病接触史不详。检查:体  相似文献   
34.
1病例摘要患者,27岁,因产后2个月阴道少量流血50天,于2003年4月18日入院。患者2002年12月22日足月平产1男婴,产时经过顺利,产后恶露45天净。2003年3月1日起阴道少量流血,时有时无,曾用抗炎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既往身体健康,无咳嗽、咯血,曾分别在1998年、1999年药物流产1次,无相关家族史。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89/min,血压114/66mmHg。一般状况尚好,心、肺、肝、脾检查无异常发现。妇科检查:阴道内少量暗褐色血性分泌物,阴道、宫颈未见结节,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中,无压痛,两侧附件未及包块,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兔离体隐动脉环双相血管收缩反应模型,利用哌唑嗪和α,β-亚甲基ATP(α,β-meATP)对双相收缩成分的特性进行药理学分析。方法兔离体隐动脉血管环张力记录法及电场刺激诱发血管收缩法。结果本实验条件下的电场刺激(电压15V、波宽1 ms、刺激频率2~16 Hz、连续刺激时程32 s)可诱发兔离体隐动脉产生双相收缩反应,且具有频率(2~16 Hz)依赖性。电刺激隐动脉收缩反应的第1相不被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0.1~10μmol·L-1)所阻断,P2X1受体激动剂α,β-meATP脱敏P2X1受体后完全抑制该相反应。0.1~10μmol·L-1哌唑嗪显著抑制8,16 Hz的第2相反应,P2X1受体脱敏剂α,β-meATP不影响8,16 Hz的第2相反应。联合应用α,β-meATP(3μmol·L-1)和哌唑嗪(1μmol·L-1)则完全阻断电刺激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哌唑嗪10μmol·L-1显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A,0.01~30μmol·L-1)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而哌唑嗪1μmol·L-1对α,β- meATP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无显著性作用。α,β-meATP3μmol·L-1对NA(0.01~30μmol·L-1)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建立电场刺激诱发兔离体隐动脉环双相收缩反应模型,该双相反应的第一相仅与交感神经嘌呤能递质ATP的突触后效应有关,第2相反应由肾上腺素能成分和少量嘌呤能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36.
王梅  张颖  刘伦  王新宇 《光明中医》2006,21(9):32-33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近几年来我院运用马钱子散治疗此病,取得了较满意效果,今不揣浅陋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早期(Ⅰ b~Ⅱa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135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10个非重复的特征性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期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以及治疗前血小板数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特征性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135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共切除盆腔淋巴结3996枚,平均每例29.6枚(20~47枚).其中,病理检查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6%(17/135).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直径(P=0.003)、深肌层浸润(P=0.004)、脉管浸润(P<0.01)、血小板数量(P=0.006)、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脉管浸润(OR=3.674,95%CI:1.825~7.393,P<0.0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OR=4.568,95%CI:1.779~11.725,P=0.002)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结论 脉管浸润和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8.
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中医药、针灸、康复等治疗老年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作用。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障碍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特点,结合临床观察与治疗疗效的体会,提出补肾填精,益气活血;涤痰化瘀、开窍醒神;针灸康复、养髓增智的重要治疗方法。结果针对该病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中药、针灸、康复疗法的特长,进行有机的结合,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整体调节,其作用较单一治疗方法为优。结论中药、针灸、康复训练方法,对于改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记忆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0.
全立新  王新宇 《中外医疗》2009,28(23):22-22
目的报告应用滑动髋螺钉治疗粗隆间骨折30例的疗效。方法择期行滑动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行患肢各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经6~12个月随诊,平均8.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6.5个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结论滑动髋螺钉应用于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可靠,是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