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自1986年国内开始采用RA治疗APL以来,相继已有多篇报道并证明其具有缓解率高、毒副作用较轻及治疗中不易诱发DIC等优点。现将我院血液科几年来使用RA治疗APL13例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靛玉红(Indirubin)是我国首创的有效抗白血病药物。1977年以来临床应用于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的疗效已得到肯定。单用此药所得的缓解率为59.87%,有效率87.26%。为了提高疗效,我院在1982年4月至1982年12月,8个月内单独试用靛玉红B_2治疗慢粒6例,现将治疗效果小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6例慢粒,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6—45岁,平均28.5岁。5例初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rhIL3)刺激后AML细胞对柔红霉素(DNR)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细胞形态学、联苯胺染色,观察rhIL3对AML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AML细胞内DNR浓度;用半固体培养法观察CFUAML产率。结果:①rhIL3对体外培养的AML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能增强AML细胞对DNR的敏感性;②rhIL3或rhIL3联合DNR对AML细胞无明显诱导分化作用;③rhIL3不影响AML细胞对DNR的摄取与排泄平衡。结论:本实验为rhIL3与DNR联合应用,提高临床治疗AML的疗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我院近收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伴阴茎异常勃起报道如下。病例报告胡某,男性,16岁,学生,住院号100763。因发热、乏力、皮下出血1月,肝、脾、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出现阴茎异常勃起6天,于1988年6月11日入院。查体:重病容,轻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双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均可扪及多个  相似文献   
35.
36.
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奕  陈幸华  张曦  张诚  高力  高蕾  彭贤贵  孔佩艳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11,40(30):3039-304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输注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未缓解的骨髓细胞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留取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细胞,利用制备好的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细胞。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0~60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大于7×109,同时给予白细胞介素-2(IL-2)2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续10d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接受细胞输注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的50例患者中,4例在DC-CIK细胞输注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畏寒发热反应,但最高体温均低于39℃(37.8~38.5℃),经物理降温后恢复正常。其他患者均未出现异常不适反应。患者接受DC-CIK治疗结束后随访6~24个月,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均高于同期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中随访24个月时OS、DFS均显著高于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输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提示该治疗方法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探索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细胞促进照射鼠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可行性。通过基因转移造血细胞进行骨髓移植的小鼠模型动态观察移植鼠外周血细胞数量、肝脾及骨髓形态学,CFU-S,CFU-GM及血清GM-CSF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CFU-S及脾脏CFU-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骨髓CFU-GM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小鼠肝脾造血组织明显增多,而各组间骨髓象改变不大,并且血清GM-CSF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提示,给γ射线照射小鼠移植GM-CSF基因修饰的骨髓造血细胞能显著加快造血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大剂量化疗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生物治疗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对43例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序贯进行3周期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IL-2生物治疗.结果 26例NHL-CR 组中CR23例(88.5%),RE3例(11.5%),其中死亡1例(3.8%);NHL-PR组17例,CR11例(64.7%),RE6例(35.3%),其中死亡3例(17.6%).结论该序贯疗法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治疗前达到CR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黏附功能及JW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作用BMSC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和血管黏附分子-1(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的表达,检测共培养条件下BMSC细胞对Jurkat细胞的黏附率及Jurkat细胞生长曲线变化,RT-PCR方法检测BMSC JWA mRNA表达变化.结果 atRA作用后,BMSC表面ICAM-1、VCAM-1蛋白表达增加,BMSC对Jurkat细胞的黏附能力增强,并可促进Jurkat细胞增殖,BMSC内JWA-mRNA表达增强.结论 atRA可增强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功能,并上调JWA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0.
目的采取措施对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方法本组所研究的5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29例,女性有27例,他们的年龄在50-65岁之间。其中经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而按照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支数可以划分成双支、单支、多支病变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8例患者。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对所有患者的血清水平进行检测与对比性分析,并研究血清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清脂蛋白水平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不同支数组患者在血清脂蛋白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结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血清脂蛋白a与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程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