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胸腔镜下胸壁打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壁打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方法。方法:采用右侧胸壁打3个小孔(1-2cm),股动脉、静脉、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灌注保护心肌,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5例。结果:手术时间为170-247(平均209)min,体外循环时为36-67(平均45)m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15-35(平均24)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胸壁打孔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并且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重症瓣膜病的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5月至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46例此类病人,入院时心胸比率0.56~0.87,平均0.67±0.5,≥0.7者9例,心功能均为Ⅳ级;给予综合、系统治疗后心功能转为II级15例、III级26例,无改善5例。采用氧合含钾机血灌注保护心肌下行瓣膜置换术。结果住院死亡5例,死亡率10.9%;并发症:延迟性心包填塞1例,低心排2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术前、术后长期、正规的强心、利尿等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对此类病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报告12例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3年8月完成的12例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5例动脉硬化性升主动脉瘤和2例马凡综合征施行Bentall手术,5例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置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8.3%,死亡原因术后吻合口出血。术后并发症:呼吸衰竭1例,纵隔感染合并胸骨哆开1例,上消化道穿孔1例,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随访8个月~6年(平均2.57年),心功能恢复至Ⅰ级9例,Ⅱ级2例。结论采用不同术式治疗胸主动脉瘤可取得良好效果。手术关键在于处理好主动脉夹层和吻合口的出血以及在冠状动脉重建过程中避免出现冠状动脉扭曲和吻合口漏血以及张力。  相似文献   
54.
目的总结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患者外科治疗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其中心上型4例,心内型2例,混合型1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为年龄最大患者(22岁),死亡原因复跳后发生低心排致脱机困难。其余6例术后呼吸机辅助6~17h。2例术后发生交界性心律,复查均在1个月内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经皮氧饱和度均达97%以上,效果满意。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须早期手术以防梗阻性肺动脉高压发生。手术关键是矫治彻底,避免术后出现远期肺静脉梗阻。术后预防肺水肿,加强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55.
穿透性心脏损伤( penetrating cardiactrauma,PCT)是胸部创伤的危重疾病,常由于弹片、锐器刺入胸部造成.由于其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约有69%~84%的患者在现场和送往医院的途中即已死亡[1].而如果能够及时救治,生存率可达80%以上[2].笔者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99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PCT患者68例,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PCT的临床特点,总结PCT的救治经验.  相似文献   
56.
心电图ST段测量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电图ST段是临床心电图测量中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一种ST段分析的神经网络方法.该方法通过训练BP神经网络学习已知的10类心电图ST段形态,使其能够对ST段进行分类识别,根据分类结果,更准确地确定ST段的起始位置和测量点,从而提高ST段指标测量的准确性.预处理时将ECG片段"标准化",使ST段测量和形态识别基本不受心率和波幅的影响,可以适应运动心电数据的分析.在心电报告中,根据ST段分类结果,增加了ST段形态分类结果,有助于医生分析ST段变化的原因.本文还对BP神经网络的结构、训练方法及优缺点作了详细叙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7.
介绍一种利用激光反射法测量红细胞变形性的仪器。采用 8098单片机和双圆筒切变系统,实现 TOPCON486微机自动采集分析光强信号,可快速测量 3个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58.
59.
作者对发育程度不同的蟾蜍卵母细胞膜电位测定观察到直径为0.2,1.0和1.6mm的卵母细胞膜电位分别为-6.0±2.0mv(n=13),-22±3.2my(n=13),-50±4.7my(n=10);有随着胞体增大膜电位逐渐超极化的趋势;然而卵母细胞成熟后,膜电位明显去极化。诱发成熟的和自发成熟的卵母细胞膜电位分别为-30.3±3.9mv(n=8),-37±8.4my(n=9)。这些变化的确切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TEVAR治疗的8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常规行左肱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直切口,升主动脉DSA造影明确AD破口位置、真假腔及与重要器官血管开口位置关系;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升主动脉造影复查观察近端破口封闭情况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真假腔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84例患者TEVA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1例术前麻醉过程中突发AD破裂死亡.9例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完全封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例行无名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Ⅰ型内漏2例,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均存活,远端再发新破口2例.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院外管理是手术成功、提高远期生存率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