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运用电子舌技术对炒制前后酸枣仁滋味进行定量表征,建立生、炒酸枣仁滋味判别模型。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对生、炒酸枣仁本身味道进行检测,通过配对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获取的各味道特征值进行处理,分析酸枣仁炒制前后各味道的变化情况。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酸枣仁炒制对AHS(酸)、CTS(咸)、NMS(鲜)、ANS(甜)、CPS(通用)、SCS(苦)味值的变化均有影响,对PKS(通用)味值影响不明显,其中SCS、NMS、CPS、AHS、ANS味值上升,CTS味值下降,炒制对各滋味的影响程度为SCS>NMS>CPS>AHS>ANS>CTS>PKS;通过PCA可以区分酸枣仁与炒酸枣仁;通过OPLS-DA可以建立酸枣仁与炒酸枣仁滋味判别模型,该模型对X矩阵的解释率(R2X)=0.900、对Y矩阵的解释率(R2Y)=0.967、预测能力(Q2)=0.965,表明该模型拟合度、预测性良好。结论:电子舌技术可以从数值上客观化体现炒制对酸枣仁滋味的影响,可以对生、炒酸枣仁滋味进行鉴别,为生、炒酸枣仁差异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2.
背景与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rbB3激酶区的氨基酸替换位点.材料与方法:采用序列对比方法研究ErbB受体家族和酪氨酸受体家族的同源序列,以得到可能的重要替换位点,并在EGFR晶体结构上定位.结果:共存在54个可能有意义的替换位点,其中17个最为重要,R726E,L738T,E740H,D815N,K830Q,L836V,R838D可能是关键的替换位点;ErbB3的DFG motif后缺乏有效的酪氨酸位点.结论:这些替换可能与ErbB3活性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增加米非司酮剂量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给药终止10周~18周妊娠的效果。方法:从第一天晚上8点开始服用米非司酮,以后每12h服用一次,共6次,每次服50mg(2片),总量为300mg(12片),第四天早服用最后米非司酮后1h内,口服米索0.6mg,之后每2h加服0.2mg,总量不超过1.6mg,每次服药均用凉开水冲服,观察米索用量、流产时间、阴道出血情况、月经复潮情况。结果:双份米非司酮剂量  相似文献   
7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以"间断胸闷、胸痛16 h,加重10 h"为主诉入院.16 h前患者散步时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呈阵发性,未诊治.10 h前患者睡眠时突感剧烈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及大汗淋漓,急诊入住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溶栓、抗凝、抑制血小板、调脂等治疗,约2 h症状未能好转而转入本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 a,糖尿病史6个月,结核性胸膜炎病史2个月,现口服四联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75.
患者,女,45岁,7年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VVI);此次以“晕厥并心肺复苏术后半小时”为代主诉而急诊入院。患者深昏迷,心电监护可见(图1):起搏心律并异位心律,频发室性早搏,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正常。(图2):起搏心律并异位心律,心室颤动,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正常,噪音反转功能启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骨折线累及椎体中1/3的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病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后骨水泥的差异分布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及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急性OVCF且骨折线位于椎体中1/3而接受PVP手术的病人92例,根据术前及术后影像资料判断骨折线位置并评估骨水泥与骨折线的差异分布,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骨水泥与骨折线相对位置良好的43例纳入A组,骨水泥与骨折线相对位置较差的49例纳入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Cobb角等。结果所有病人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5);但A组病人术后1 d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骨水泥与骨折线相对位置、病程与病人术后1 d时症状改善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PVP可明显改善急性OVCF病人的症状和功能,虽然骨折线累及椎体中1/3时骨水泥分布与骨折线的相对位置会影响病人的近期疗效,但远期临床结果相似。未来如何使骨水泥更均匀地分布在骨折线内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7.
胃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Fa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as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8例胃腺癌组织及74例非癌胃粘膜组织中的Fas蛋白。结果:发现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及癌组织中的Fas蛋白表达较正常上皮明显下降(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Fas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浸润愈深,Fas表达率越低。随癌分化程度下降,Fas蛋白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低分化者阳性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者(P<0.05)。结论:Fas蛋白表达的变化是胃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可能与癌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56例考虑恶性病变,13例考虑单纯性肾囊肿,6例考虑为多房性肾囊肿。4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其中开放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5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3例 ,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术后2~3周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密切随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7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细胞癌囊性变38例,多房囊性肾癌16例,单房囊性肾癌(囊腺癌)8例,肾囊肿恶变13例。随访25~147个月,平均6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需根据不同的亚型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作为囊性肾癌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9.
缺血性QTc间期改变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QTc间期在心肌急性缺血发作时变化特点,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心电图出现QT间期变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观察缺血发作时与缓解(静息)时心电图QT间期、RR间期以及QTc间期的变化特点.QTc间期按Bazett's公式计算.结果:3例患者出现缺血性QTc间期改变,其中2例表现为QTc间期延长,1例QTc间期缩短.在QT间期改变中以ST段、T波时限改变为主,QRS波时限未变化,伴T波振幅绝对值增大,ST段可抬高、压低或不变.结论:缺血性QTc间期异常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的心电图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发病后 2 4小时的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 AM)浓度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和脑钠素 ( BNP)的相关性。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发病在 2 4小时内 AMI患者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9~73( 47.3± 17.8)岁。根据有无心力衰竭(心衰 )分为心衰组 ( 8例 )和无心衰组( 12例 ) ;心功能按 Killip分级。对照组为健康人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5~ 70 ( 45 .8± 11.6 )岁。 2组间年龄、性别、治疗药物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1.2 检测方法 :2 0例 AMI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