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1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4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357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139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放射性核素177Lu标记的叶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177Lu-FA-DOTA-PEG-PLGA)纳米粒子的体内靶向分布,评价腹腔灌注纳米粒子治疗小鼠卵巢癌腹膜转移瘤及腹水疗效。方法 制备177Lu-FA-DOTA-PEG-PLGA纳米粒子,向人卵巢癌移植瘤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纳米粒子后4、24、72 h和7 d,行微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micro-SPECT/CT)显像,观察纳米粒子体内分布情况。将12只人卵巢癌腹腔转移瘤裸鼠模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化疗组(顺铂3 mg/kg,2次/周)和粒子组(177Lu-FA-DOTA-PEG-PLGA粒子18.5 MBq),每组4只,腹腔灌注给药。7 d后行活体荧光成像评价腹腔肿瘤生长情况,计算相对抑瘤率,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Ki67增殖活性,比较治疗后各组腹水体积。结果 micro-SPECT/CT显像显示,移植瘤放射性浓聚,24 h肿瘤肌肉摄取比值(T/M)最高,为2.81±0.49。活体荧光成像显示,腹腔给药治疗后,粒子组、化疗组和阴性对照组的腹腔肿瘤荧光强度分别为(1.45±0.19)×1010、(2.21±0.36)×1010和(2.63±0.79)×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P=0.029);粒子组和化疗组的相对肿瘤抑制率(TGI)分别为35.6%和18.6%。粒子组和化疗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AI)均高于阴性对照组(F=9.96,P=0.009),粒子组和化疗组的Ki67指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F=9.93,P=0.013),粒子组和化疗组腹水体积均小于阴性对照组(F=13.43,P=0.006)。结论 177Lu-FA-DOTA-PEG-PLGA纳米粒子可行小鼠卵巢癌靶向显像,腹腔灌注后局部滞留和降解吸收,抑制卵巢癌腹膜转移瘤和腹水生长,为晚期卵巢癌伴腹膜转移患者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642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调查及其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642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调查及其临床分析王竹兰,冯根宝,王燕燕,王坚对642例糖尿病(DM)患者进行了糖尿病性肾脏病(DN)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其总发生率为47.66%,其中早期DN发生率为34.11%,临床DN的发生率为13.55%。...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下调食管癌患者放疗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对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根据81例食管癌患者放疗中血清VEGF水平分为用药组(沙利度胺)32例和未用药组49例,通过随访观察分析其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根据32例使用沙利度胺处理后的血清VEGF水平变化,又分降低组20例和升高组12例,分析其OS和PFS。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分别为17.0个月、59.4%、31.5%和18.7个月、56.4%、28.6%;两组的OS和PFS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EGF水平降低组和升高组的中位生存期及1、3年生存率分别为19.7个月、65.0%、42.1%和10.7个月、43.3%、8.3%;两组OS和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5、4.15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性别、病变部位对患者预后没有影响。结论 对于用药后VEGF水平降低患者,沙利度胺联合放疗能够增加食管癌患者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4.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点是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手术风险较大,是肝胆外科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出现,通过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手术可切除性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就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对47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患者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观察病变大小、形态、数目、内部回声、基底部宽度及彩色血流情况。超声造影观察病变模式、增强强度、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减退时间。结果常规超声示24例胆固醇性息肉表现为窄基底,16例表现为宽基底,7例息肉多切面扫查难以确定基底部位置,彩色多普勒测及血流信号者8例。所有息肉行超声造影均可被强化,增强模式呈蜂窝状不均匀增强者29例,均匀增强者18例,高增强40例,低增强7例。本组病例造影始增时间为(17.03±6.51)s,达峰时间为(29.27±9.71)s,减退时间为(54.42±10.37)s。超声造影均能显示病变基底部,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超声造影表现为"蜂窝状"不均匀增强对胆固醇性息肉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息肉基底部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系统对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急诊病情进行评估,评价NEWS对老年患者病情的评估作用。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361例≥60岁老年急危重患者进行NEWS评分,跟踪患者24h内病情变化、急诊转归停留期以及预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最佳截点。以最佳截点为界分为低分组和高分组,比较两组间24h内病情变化、入住监护病房和急诊停留期间死亡,以及30d内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NEWS可预测患者24h内病情变化、急诊转归、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043),(0.970±0.011),(0.861±0.039),最佳截断点分别为7分,6分,8分。以6分为最佳截断点,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比较两组之间24h内病情变化、入住监护病房和急诊停留期间死亡,以及30d内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EWS能有效评估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57.
2007-2013年,我们共收治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患者,现将有关诊治体会情况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6~67岁.3例有活动后心悸、气短,2例伴心绞痛.查体:心前区可闻及全期连续性杂音,较柔和,Ⅲ级.心电图检查ST段下移2例,心前区导联T波完全倒置1例.2例经心脏超声可见扩张的冠状动脉,确诊后手术.2例经冠状动脉CT确诊,其中1例因合并冠心病又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走行、狭窄及瘘口部位.1例为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未确诊,行二尖瓣置换术,开胸、切开心包后确诊.病例中,右冠动脉-右房瘘1例,右冠动脉-右室瘘1例,左冠动脉-主肺动脉瘘2例,左冠动脉-左室瘘1例.  相似文献   
58.
随着影像学、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胆道外科领域的广泛运用,残余胆囊的临床诊断率也日趋增高[1-2].残余胆囊可伴有或不伴有结石残余,可出现类似胆囊炎的症状,更有部分患者继发癌变[3-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收治的48例残余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残余胆囊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43例在外院行手术治疗,5例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开腹胆囊切除术所致35例,LC所致13例;择期手术18例(其中12例为LC),急诊手术30例(其中25例为单纯胆囊切除术、5例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48例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14 d至3年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纳差及腰背部放射痛等,部分出现黄疸和发热,且均与饮食无因果联系.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追加MRI、MRCP及ERCP检查.  相似文献   
59.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散发的、迅速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帕金森病样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不同组合。对此疾病早期识别的研究进展导致了诊断标准的修订,包含首次将神经影像学特征列入诊断标准。例如MRI显示壳核、小脑中脚、脑桥、小脑萎缩;FDG-PET显示壳核、脑干、小脑代谢减退;SPECT或PET显示突触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失神经支配。MSA的影像学特征可以作为临床生物学标记物用于早期识别MSA。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drp1和mfn1对阿德福韦酯引起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根据阿德福韦酯给药剂量差异,对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分别给予0.2、0.4、0.8 mg·kg-1·d-1阿德福韦酯灌胃。给药60 d后取出大鼠肾脏,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上皮中drp1和mfn1蛋白的表达。结果:阿德福韦酯干预的可见嗜酸性凝固坏死物和空泡样变性,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刷状缘结构不清,上皮细胞排列较紊乱。在drp1及mfn1的免疫组化中,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动力学蛋白drp1/mfn1可能介导了阿德福韦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