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医十层脉是熊鸣峰教授根据扁鹊的脉学理论提出的一种脉诊方法,包括肺脉、大肠脉、心脉、小肠脉、脾脉、胃脉、肝脉、胆脉、肾脉、膀胱脉十层。附子半夏配伍为中药配伍中的“十八反”之一,中药相反是指两味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产生增毒或减效的不良反应,故一般临床不推荐使用相反中药。经考证,我们发现,古代经典医学中有附子半夏配伍使用的方剂,而熊教授也认为,附子与半夏相反,是与生半夏相反,而临床中我们常用的是法半夏、姜半夏等经过炮制的半夏。所以熊教授在辨脉辨病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十层脉获取信息,将附子、法半夏配伍应用于大多数临床疑难病症的治疗中,该配伍用药有辛开燥降、温阳化痰之功,在临证中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文章通过梳理附子半夏配伍的古代经典理论渊源及现代研究,结合熊教授的典型临床验案2则病案分析,探索验证附子半夏临床使用的安全可行性及有效性,总结发现附子半夏配伍的临床应用及作用特点,也为“相反”“相畏”中药的临床使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2.
中药配伍是中医的特色,合理的配伍可以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本文从附子、甘草及附子与甘草的不同层面进行介绍,表明附子、甘草及附子与甘草的作用和特点;并从当今的相关研究中,探析附子与甘草配伍的相关性研究及进展;并阐明中药配伍的意义,展望附子与甘草配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