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桥本病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本地区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常因颈粗、颈前区肿物、颈前区压迫感而就诊。甲状腺肿大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左旋甲状腺素钠对桥本病甲状腺肿的疗效。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  相似文献   
82.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时代的到来,蛋白质组学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重点研究方向之一。直接运用蛋白质组学分析将对不明发病机制的疾病研究有较大突破,并对新的治疗方法、诊断技术和新的药物靶点提供直接线索。由于蛋白质翻译调控和翻译后修饰的存在,蛋白质组学能弥补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缺陷,提供比基因组学更多的信息,直接揭示基因的功能。本文拟将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血液病研究中的有关技术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3.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计算机辅助手术(CAS)是近年来在外科手术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CAS在骨科手术中的具体应用被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CAOS的含义是利用当今医学领域的先进成像设备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数字血管减影(DAS、超声成像(US)以及医用机器人(MR)所得到的多模图像数据,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结合立体定位系统,对人体骨骼的解剖结构进行显示和定位,并由计算机规划手术路径,制定合理、定量的手术方案,进行术前手术模拟,在适当的图像监视和立体定位系统下,利用一定的导引系统,在骨科手术中使用计算机和医用机器人进行手术干预,为骨科医生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CAOS在提高病灶定位精度,减少手术损伤,执行复杂外科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卓越的表现,配准和定位是CAOS的核心技术。CAOS已应用在脊柱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术、创伤骨科、骨肿瘤治疗中。  相似文献   
84.
目的应用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进行模型骨股骨颈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实验,通过对空心钉导针置入平行度的计算、导针的位置和术中所需X线透视时间来评估该系统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是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发的一种基于术中X线图像的手术导航系统。对5例Synbone模型股骨颈内置入15枚空心钉导针,每例3枚。测量每例任意两枚空心钉导针入点处和出点处距离,用其差值与股骨颈内导针长度的比值(P)来评价导针的平行程度,观察导针在股骨颈内的位置,记录术中X线透视时间,并与12例常规手术中空心钉导针置入X线透视时间及透视次数进行比较。结果P值为0.0037~0.0181,即在100mm的导针长度内,最大平行偏差小于2mm。使用机器人辅助系统的X线透视时间为2.32s,平均照射次数为4.4次。常规手术中的X线透视时间为28.30s,平均照射次数为54.3次。结论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为股骨颈空心钉导针的置入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同时极大地减少了术中医护人员的X线照射时间,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5.
交通运输业的迅速扩展,导致了越来越多复杂及高能量损伤病例的出现,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即微创术,于是新的医疗器械推陈出新,髓内针的出现即从根本上解决了四肢长骨干骨折的微创,早期负重,中心性固定等世界主流原则,但最大缺陷是远端锁孔的锁定,而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是为了解决此方面问题,合作研制了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以下简称CAOS技术),其与手动髓内针相比,优势在于;(1)增加骨科手术的精确性,适用于要求精度较高的操作;(2)微创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失血,减少了感染发生率和伤口并发症;(3)使医生能更好的进行术前计划,模拟手术过程;(4)大大的减少对患者和手术人员的射线照射。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该病的诊断,手术疗效及病情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LDH 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4 天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与同期住院接受脊柱手术的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结果:①手术前LDH组T淋巴细胞亚群低于术前对照组(P< 0.05)。②手术后LDH 组T细胞亚群则明显高于术前(P< 0.05),与术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 0.05)。说明手术疗效与免疫学指标密切相关。结论:①LDH 患者术前存在自身免疫反应的异常,术前的免疫学指标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LDH 的破裂型及游离型。②LDH 手术能够减缓或不同程度阻断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LDH 的辅助诊断、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外展截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4月—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8例。8例均为男性,年龄17~52岁(平均34.1岁),均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近端外展截骨DHS固定治疗。患者此次外展截骨DHS固定手术与其初次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间隔时间为4~26个月,平均10.1个月。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Pauwels角及颈干角矫正情况、肢体长度差异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240 min,平均134 min。术中出血量200~750 mL,平均为356 mL。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切口及深部感染。本组8例患者术后随访13~23个月,平均18.6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塌陷。经股骨近端外展截骨DHS固定手术治疗后,8例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处以及小粗隆截骨部位均达到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7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颈干角和Pauwels角分别由术前的113.13°±4.64°和67.50°±6.19°改善至140.75°±2.38°和40.50°±2.56°,两侧肢体长度差异由术前的(1.21±0.79)cm减少至(0.36±0.18)c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66.50(65.00,69.50)分提高至97.00(92.75,99.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7、17.08、3.35,Z=-2.53,P值均<0.05)。结论 股骨近端外展截骨结合DHS内固定术,通过矫正颈干角降低骨折端剪切力,可以有效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手术更精准地实施。  相似文献   
88.
骨盆髋臼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致残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它的临床治疗是一个难题.本研究通过采集患者的CT图像进行计算机处理,去除软组织图像,重建出骨盆的三维模型,将数据输入快速原型机,使用分层实体制造的方法,制造能够反映出骨盆髋臼骨折实际情况的生物模板.通过研究生物模板,可以做出准确的手术方案,完成钢板精确预弯和模拟手术,指导实际手术,并为手术复位与导航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9.
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mputer 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CAOS-International)是一个既年轻又朝气蓬勃的国际性专业学术团体.  相似文献   
90.
目的提出弹性牵引理论,即通过下肢弹性牵引装置平衡骨盆周围主要肌肉的阻力,利用弹性牵引装置中弹性体在牵引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形变提升医生复位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以此解决现有骨折复位机器人无法兼顾大负载与操作灵活性要求,并在搭建的骨盆骨折复位过程中肌肉约束力模拟平台上进行重复复位实验,以探究弹性牵引对骨盆骨折复位力及操作灵活性影响,为骨盆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基于肌肉弹性体简化条件,搭建了模拟骨盆骨折复位过程中肌肉约束力的实验平台,模拟骨盆损伤状态下肌肉在复位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并利用该模拟平台开展验证实验,测试比较了0 kg、5 kg、10 kg不同下肢弹性牵引条件下复位实验过程中复位力曲线,并对复位操作过程中复位力进行单因素误差分析及LSD事后多重检验分析,以此分析下肢弹性牵引装置对复位力大小的影响。最后,将患侧骨盆分别沿x、y方向平移3 cm,分析弹性牵引对平移操作灵活性的影响。结果弹性牵引可以显著减小复位操作力大小。在复位维持阶段,5 kg和10 kg弹性牵引使维持复位位置所需的把持力分别减小32. 99%和60. 85%(1号把持螺钉),以及31. 06%和62. 72%(2号把持螺钉)。在操作灵活性实验中,弹性牵引辅助下操作力相较于无弹性牵引时平均减小60%以上。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弹性牵引对辅助骨盆骨折复位的有效性,下肢弹性牵引可以有效减小复位操作过程中复位力的大小,并兼顾操作灵活性,同时有利于正确复位位置的稳定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