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肝细胞肝癌组织ICAM-1及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A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42例HC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CC组织ICA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CC组织中ICA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CC中ICA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C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AM-1无转移组(P〈0.05),A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A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CC组织中高度表达ICA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A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C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AM-1有可能作为HC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武昌区417例24个月内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标志物的模式及意义,为临床诊断、分析乙肝病毒感染以及疫苗免疫效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年龄0~24个月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婴幼儿4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婴幼儿乙肝5项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及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共出现7种模式,其中5项全阴者144例,占34.53%;单纯保护性抗体(HBsAb)253例,占60.67%;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2个月年龄段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为94.8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13~24个月年龄段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有所下降,为75.41%;男女婴幼儿单纯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及时检测乙肝标志物,便于后期复种,对于母亲是乙肝携带者的婴幼儿,应加强乙肝标志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52例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微波治疗、针灸治疗和红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体外冲击波和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在疗程0、2、4周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上肢功能评分(DASH)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后,其VAS评分、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VAS评分、DASH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得分(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提高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及其提取部位对大鼠流产子宫的作用。方法采用化学提取分离方法由益母草注射液中提取分离得到益母草生物碱部位(LH-1-B)、非生物碱部位(LH-1-A)。早孕大鼠ig米非司酮(8.3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μg/kg)造成不完全流产,24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迅速剖取子宫,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采用累积给药方式,分别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浸膏(37.5、37.5、150.0uL)或LH-1-A、LH-1-B(75.0、75.0、150.0μL),每次给药后记录10min收缩曲线,比较给药前后收缩张力、频率和活力的变化。结果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可使流产大鼠离体子宫的活力和收缩张力增强(P〈0.01);LH-1-A使流产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活力、张力及频率降低(P〈0.05、0.01):LH-1-B高剂量具有增加流产子宫收缩张力最小值作用(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可显著增强流产后大鼠子宫收缩活动,但其内含有促进流产子宫收缩和抑制流产子宫收缩的活性部位,其中水溶性生物碱部位是其缩宫的主要部位,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不同模式与前S1抗原(Pre-S1Ag)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9 273例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模式的检测,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结果 HBsAg阳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61.8%,HBsAg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1.4%;HBsAg阳性组的血清学模式主要有7种,以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g(+)模式Pre-S1 Ag阳性率最高,占93.3%; HBsAg阴性组的血清学模式主要有7种,PreSlAg阳性率0.1%~6.5%,不同的HBV血清学模式Pre-S1 Ag阳性率也有很大差异.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Pre-SlAg的测定在不同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模式中均有重要意义,能对HBV的感染、复制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高危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的器官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46例术中失血量3 000 ml以上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术后静脉使用乌司他丁剂量将上述高危患者分为大剂量组(HD组:400 kU,q6 h)和常规剂量组(RD组:400 kU,q12 h)。HD组63例,术中失血量(5.0±2.9)L,术后当天APACHEⅡ评分20.9±7.5、SOFA评分15.0±3.2;RD组83例,术中失血量(6.2±4.5)L,术后当天APACHEⅡ评分20.0±7.4、SOFA评分14.6±3.4。观察静脉应用乌司他丁5 d治疗后第3、7天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改变。同时了解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肾替代治疗比例以及90 d生存曲线。连续性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资料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MELD评分、CTP评分、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后当天APACHEⅡ和SOF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静脉应用5 d乌司他丁后,未观察到有不良反应发生。虽然两组术后90 d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2=0.566,P=0.452),但HD组第3天和第7天的APACHEⅡ评分、第7天的SOFA评分改善更为明显(5.6±4.5vs.3.6±3.4,t=-2.910,P=0.004;8.5±4.7 vs.4.5±3.9,t=-5.468,P<0.001;4.7±3.2 vs.3.2±2.8,t=-2.944,P=0.004);RD/HD感染发生率(39.6%vs.23.8%,OR 2.11,95%CI 1.024.37,?2=4.129,P=0.042)、肾替代治疗比例(22.9%vs.9.5%,OR 2.82,95%CI 1.054.37,?2=4.129,P=0.042)、肾替代治疗比例(22.9%vs.9.5%,OR 2.82,95%CI 1.057.55,?2=4.51,P=0.034)、机械通气时间(Z=-5.112,P<0.01)、ICU停留时间(Z=-2.604,P<0.01)较RD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高危肝移植术后患者多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77.
为使电化学实时定量PCR仪能够满足PCR扩增过程对温度特性的要求,对普通PCR芯片进行了结构和材料方面的优化,设计了一种电化学实时定量多通道PCR芯片。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分析了PCR芯片温度特性,并提出了隔热和热补偿的措施来改善电化学实时定量PCR仪的热循环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首先采用环形结构改善芯片各通道温度的一致性;同时针对电化学检测特点,采用由单晶硅片、铝片和聚碳酸酯组成的三层结构来减小芯片反应池的热迟滞性。其次,在该芯片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温度场仿真;先采用稳态分析方法确定隔热层厚度与热补偿温度来削弱芯片与外围空气的对流换热作用,以改善芯片的温度准确性与均匀性;再通过瞬态分析测试改善后热循环系统中芯片的热迟滞性和恒温性。改善后热循环系统的热分析结果为:芯片温度准确性与均匀性误差小于0.2℃,各通道温度一致性误差为0℃,试剂升降温速度分别为4℃/s和3℃/s。结果表明该热循环系统的温度特性能够满足PCR仪工作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S100A4蛋白对N2a细胞突起生长及细胞内骨架蛋白tubulin聚合的影响。方法:在N2a细胞培养基中加入S100A4蛋白(A组)或DMSO(B组),使其终浓度为5μmol/L,观察0、12、24及36h时间点N2a细胞突起的生长情况,测量突起长度,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2a细胞内骨架蛋白tubulin的聚合情况。结果:2组孵育12h时,N2aA组细胞胞体均增大,部分细胞长出短小突起差异无统计意义;24h时,A组的大部分N2a细胞生长出2~5个突起,平均突起长度较B组更长(P〈0.05);36h时A组部分N2a细胞突起交织成网络,且较B组发达(P〈0.05)。免疫印迹检测显示,A组N2a细胞12、24及36h,细胞浆内未聚合的tubulin含量较0h时减少(P〈0.05),而B组N2a细胞内未聚合tubulin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S100A4蛋白能增加胞浆内骨架蛋白tubulin的聚合,促进N2a细胞突起的生长。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贞清方和方中的地龙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肿瘤,其起病隐匿,误诊、漏诊率高.本研究通过对MM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构建蛋白指纹图谱在MM诊断及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WCX2蛋白芯片结合SELDI-TOF-MS技术检测初诊的46例MM(其中Ⅰ、Ⅱ期15例,Ⅲ期31例,ISS分期)患者组及3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含量.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MM与健康对照,及不同分期的MM进行比较,Biomarker Patterns 5.0软件,找出最佳标志物组合.结果 M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由荷质比(m/z)为4 180、5 260和5 342建立的决策树模型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3.3%.MM Ⅰ、Ⅱ期组与Ⅲ期组比较,当m/z 2 020≤6.58且m/z 3 485≤1.26,诊断为MM Ⅰ、Ⅱ期,其准确率为100.0%;当m/z 2 020≤6.58且m/z 3 485 >1.26,诊断为MMⅢ期,其准确率为87.1%.结论 SELDI-TOF-MS筛选出了MM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其构建的诊断模型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