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5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322篇
耳鼻咽喉   78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84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665篇
内科学   577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84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8篇
外科学   325篇
综合类   1866篇
预防医学   579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718篇
  17篇
中国医学   1071篇
肿瘤学   14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89篇
  1983年   64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7篇
  1965年   13篇
  1959年   22篇
  195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鹅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6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鹅胃肠各段的内分泌细胞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腺胃显示有较多促胃泌素释放肽和生长抑素细胞。肌胃有较多促胃泌素释放肽、生长抑素和胃泌素细胞,少量胰多肽细胞。幽门部有大量的生长抑素细胞,密集的胃泌素细胞,偶见胰多肽细胞。小肠内有胃泌素、胰多肽和生长抑素细胞,细胞类型和数量由前段向后段逐渐减少。未检出胃动素和抑胃肽细胞。  相似文献   
102.
一种基于经典的光子漫射理论的混杂、反射型的光学传感器已被设计了。该传感器可连续地测量全血中的血红蛋白含量(Hb)和氧饱和度(Os)。该样品传感器包型一个发光二极管(LED)及安装在单片基座上的光敏芯片,并装在一个表面复盖一层干净的环氧树脂的盒子里。LED发射的波长为665及795nm。血红蛋白含量的采集是通过波长为795nm的光反射的,该波长非常近似于isosbestic所发射的805nm的波长。在评价血红蛋白含量和氧饱和度时,将传统的双重波长率法作了一些修改:即增加一个常数C,并将其命名为R795-(R665 C),以此来排除红细胞压积变化的影响,在R795与R665处是相应于665与795nm的反射,常数C取决于传感器的几何形状和血液的生理特性。这种传感器曾用于测量山羊、小牛和人,全血的红细胞压积在20~45%的范围。此种修改比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中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但部分中药在临床的长期应用过程中,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出来,肝损伤属于其中之一。肝损伤也是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作为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检查项目,已成为众多上市药物退出市场的重要原因。随着对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关注增加,关于中药肝损伤研究日益增多,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中药或者中药成分的肝脏损伤研究。为了提高中药的安全性,该文总结了部分致肝损伤中药的物质基础和机制及降低中药肝损伤的措施,包括减少给药剂量和疗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药物剂型,药物配伍和炮制等方法;此外该文还总结了防治各种诱导物诱发肝损伤的单体中药、中药复方和中药成分及防治肝损伤的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结合现代致肝损伤中药的减毒研究,提出明确致肝损伤中药的安全剂量和“毒-效”界限,明确减毒措施的减毒机制及确定致肝损伤中药的毒性物质基础,为致肝损伤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保障;结合中药防治肝损伤的研究,提出加强中药防治肝损伤的临床研究的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局部到整体”来阐释中药复方防治肝损伤的科学内涵,进而为临床防治肝损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益气止血药对脾不统血证模型动物前列腺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复合因素的脾不统血证大鼠模型 ,以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酮 PGF1α)和血栓素B2(TXB2 )作为观测指标 ,对益气止血药对脾不统血证模型大鼠血浆和子宫前列腺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 :大剂量组益气止血药能降低脾不统血证模型血浆和子宫的 6 酮 PGF1α及子宫 6 酮 PGF1α/TXB2 比值。说明 6 酮 PGF1α及 6 酮 PGF1α/TXB2 比值升高可能是脾不统血证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5.
对21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儿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误诊原因。既往对此病的发病机制认识不足,临床上常易误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原体肺炎、支气管淋巴结核等,致使治疗不当使疾病迁延不愈。复习本病的发病机制,认识到CVA发病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且为哮喘的一种潜在类型。掌握CVA的诊断标准,全面分析,及早进行有关检查并试用支气管扩张剂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理想治疗方案 ,笔者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进修期间 ,应用奥米拉唑 (洛赛克 )、氟莱莫星 (羟氨苄青霉素 )、济得 (替硝唑 )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 ;同时 ,对疗程 1周和 2周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进行了对比观察。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本组 87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3例 ,其中男 3 3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43 .0± 1 3 .6岁 ,十二指肠溃疡 (DU) 3 4例 ,胃溃疡 (GV) 8例 ,复合溃疡 1例。对照组 44例 ,其中男 3 3例 ,女1 1例 ,平均年龄 43 .5± 1 3 .2岁 ,DU3 5例 ,GU7例 ,复合溃疡…  相似文献   
107.
患者 ,男 ,2 7岁。因精神失常 2年余 ,复发加重 1月余 ,于 1992年 11月 4日入院。患者于 1990年 9月起病 ,曾于同年 11月及翌年 7月两次住院 ,诊断 :精神分裂症 ,均为治疗好转后复发。体检 :心肺正常 ,肝脾未及 ,无神经病理征。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2 0g L ,红细胞 4 0× 10 1 2 L ,白细胞 8 4× 10 9 L ,中性 0 71,淋巴 0 2 9。肝、肾功能、X线胸片、心电图正常。患者于 11月 10日起用氯氮平治疗 ,每日口服 2 0 0毫克 ,11月 13日及 30日因“感冒”各以复方氨基比林肌注一次 ,12月 1日查血 ,发现白细胞骤降至 1 0× 10 9 L ,分类…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病理定性误诊原因,探讨降低误诊措施,提高病理定性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湖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4420例会诊病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单位病理定性误诊235例,误诊率为5.3%,其中良性误诊为恶性139例(59.1%);恶性误诊为良性96例(40.9%).结论切片质量差与诊断水平偏低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建立病理质量控制网络与及时会诊方可降低误诊.  相似文献   
109.
天然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资源、种类丰富且具有多种药效如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抑菌、心脏保护、预防肥胖与糖尿病等多种药效作用。目前,植物多酚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利用纳米、微胶囊等技术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产生较好的生物学效应。以植物多酚为研究对象,通过Phenol-Explorer等数据库挖掘,结合文献研究,综述其在植物中的分布、种类、生物活性及开发利用现状,为植物多酚的综合开发利用及植物多酚新资源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对中药治疗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疾病的研究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为中药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中药治疗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疾病的研究,建立数据文件。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66个中药单体成分和217首中药复方,含中药242味,其中白芍、川芎、茯苓、柴胡使用频数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最为常见,药味以苦、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居多,归经以肾经最多,心经次之;白芍临床常用量以10 g、15 g居多,川芎、茯苓及柴胡均为10 g;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0种关联强度高的中药组合;聚类分析可将中药分为4类。结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得到最关键的中药配伍、用量和高频疾病类型,对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以及中药治疗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疾病新药的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