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8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天麻提取物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燕龙  徐德生  冯怡  袁莹 《中成药》2008,30(2):204-207
目的:对天麻提取物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以天麻素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纯化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提取、纯化后天麻提取物的出膏率为5.38%,其中含天麻素8.45%。结论:本实验研究为天麻药材及其制剂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2.
周扬  邱庆欢  钟其新  曾峰  洪燕龙 《中草药》2021,52(19):5862-5872
目的探讨陈皮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枳壳Aurantii Fructus、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牡丹皮Moutan Cortex、木瓜Chaenomelis Fructus、干姜Zingiberis Rhizoma、菊花Chrysanthemi Flos、山药Dioscoreae Rhizoma这8种中药原生药粉制得的软材物理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关系,为后续挤出滚圆制备微丸提供合理的处方依据。方法以微晶纤维素为载体,8种中药原生药粉为模型药,设置挤出机速度为60 r/min、滚圆机速度为1200 r/min,在30%载药量和4种加水量下制得32个处方的软材、挤出物和微丸,测定软材物理性质参数,得到微丸形态,采用数据统计软件分析软材物理性质和微丸形态间的关系,得到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基于枳壳的物理性质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进行模拟验证,探讨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软材的物理性质和微丸的形态有一定的关系,以黏附性/内聚性(Ad/Co)为1级分类指标,硬度/弹性(Ha/Sp)为2级分类指标,硬度×内聚性(Ha×Co)为3级分类指标,黏附性(Ad)为4级分类指标,含水量为5级分类指标,可将微丸分为3类,该分类结果准确性为96.87%。基于中药枳壳物理性质参数的CFD结果表明该模拟结果与枳壳的微丸成型性预测结果相一致。结论该32个处方软材的物理性质与微丸的成型性有一定的相关性,CFD模拟进行微丸成型性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采用HPLC-DAD-ESI-MS分析芍药甘草配伍体内外物质基础变化,确认大鼠血中移行组分。方法:以Kor-masil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带保护柱);以乙腈-0.5%乙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25℃,以甲醇为去蛋白溶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LCQdeca型质谱仪,在m/z100~1000进行扫描,并对特征离子进行2次裂解,获得二级质谱数据。结果:以芍药甘草复方组方前后的体外成分研究为基础,确认了芍药甘草汤体外的主要成分为芍药苷、儿茶素-5-O-葡萄糖苷、白芍苷、甘草苷、甘草酸等,入血移行成分中也发现此类糖苷类物质,另又发现了来源于甘草成分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甘草素葡萄糖醛酸和异甘草酸葡萄糖醛酸。结论: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芍药甘草汤大鼠血中移行组分,并与芍药甘草复方组方前后的成分进行对比,可对复方入血的成分进行推测和确认,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且对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流化床包衣法制备芍药总苷缓释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总苷速释微丸,用Eudragit RS 100作为包衣材料,制备芍药总苷缓释微丸.方法 采用mini Glatt流化床底喷包衣法制备缓释微丸,对其包衣工艺及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当聚合物包衣增质量为6%,增塑剂用量为10%时,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体外释放曲线符合Peppas和Higuchi方程.结论 制备的芍药总苷缓释微丸具备较理想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5.
电子舌在鉴别中药枳实药材产地来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用电子舌技术对枳实(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药材产地来源进行鉴别。方法 通过电子舌对不同产地样品的响应特点建立产地分类模型,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来判断测试枳实药材的产地归属,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验证。结果 市售的枳实药材主要分为江西类和四川类,电子舌对4种测试枳实药材的判断结果被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验证。结论 电子舌能够有效鉴别未知产地来源的枳实药材。  相似文献   
46.
针对干姜醇提物压缩成型性较差的问题,探究将其与少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共喷雾干燥进行物理改性的可行性。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星点设计考察2个自变量(产品中HPMC含量与喷雾物料固含量)对共喷雾干燥产物粉体学性质和片剂性质的影响。以片剂抗张强度和崩解时间作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优的处方条件:HPMC质量分数15%,喷雾物料固体质量分数25.6%。对所建抗张强度和崩解时间的回归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各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偏差分别为0.47%和-8.2%),表明模型预测良好,优化处方性能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优化处方所压片剂的抗张强度为干姜醇提物自喷粉的3.59倍,从远低于合格片剂基准2 MPa的1.18 MPa改善至4.24 MPa;另一方面,由于HPMC的引入,改性片剂崩解时间从原来的7.3 min延长至24.6 min。该研究为解决中药制剂原料压缩成型差的共性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高载药量中药片剂的成功制备。  相似文献   
47.
含阿魏酸的川芎效应组分缓释微丸的 制备及性质考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以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含阿魏酸的川芎效应组分(ACC)的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ACC速释微丸,以阿魏酸的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优化ACC缓释微丸的包衣液处方,并评价该缓释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缓释效果.结果:ACC缓释微丸圆整度好,在12 h内体外缓慢释药,尤特奇(Eudragit RS 100)的用量是影响微丸释药的主要因素.结论:制备的ACC缓释微丸在体外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优选不同辅料空白丸芯的制备工艺,探索微丸母核制备工艺和制剂原料之间的适宜性.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分别制备微晶纤维素、淀粉、糊精和乳糖4种辅料空白丸芯,以粒径分布在0.25 ~0.355mm的丸芯得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均匀设计试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法优化4种辅料空白丸芯的制备工艺,并分析其差异性.结果:适宜4种辅料丸芯制备的工艺参数为微晶纤维素以水为黏合剂,其他3种辅料均以50%~60%蔗糖溶液为黏合剂,喷浆速度12~16r·min-1,微晶纤维素、糊精和乳糖起母的主机转速225r·min-1,淀粉起母的主机转速275r·min-1,喷气压力0.025~0.05MPa,温度25℃,鼓风流量选小或中.结论:制备的4种不同辅料空白丸芯存在普遍适宜的工艺参数范围,研究为离心造粒法制备含药微丸的处方筛选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电子舌对中药滋味的区分辨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电子舌对中药的滋味进行区分辨识.方法:对22种常用中药的水煎液进行电子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区分不同滋味的药材以及相同滋味的不同药材;在主成分分析图上,22种中药按酸、苦、甜、咸的规律聚类分布;得到的酸、苦、甜、咸特征雷达图形状不同,可以很好的区分中药不同滋味;用判别因子分析建立滋味判别模型,并进行交叉验证,正确率为88.2%.结论:电子舌能够对中药滋味进行精确地区分辨识,结合统计方法,可以建立中药滋味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50.
中药辅料炼蜜物理性状参数表征及参数间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表征中药辅料炼蜜的水分含量、相对密度和黏度3个物理性状参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优选某一参数表征炼蜜的规格。方法:采用常压加热法和减压加热法制备炼蜜样品,利用阿贝折光计法测定水分含量,比重瓶法测定相对密度,优选旋转流变仪测定黏度的方法,通过回归分析考察2种制备工艺得到的不同规格炼蜜样品中水分含量、相对密度、黏度间相互关系。结果:常压(减压)炼蜜样品中水分、相对密度和黏度分别为15.05%~21.26%(13.72%~21.32%),1.401 7~1.447 8(1.403 3~1.456 4),1.89~51.28(1.93~86.01)Pa·s。不同规格炼蜜样品中水分含量、相对密度和黏度的对数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2均>0.98),不同工艺制得炼蜜样品的物理性状参数间相关关系一致。结论:随水分含量降低,炼蜜相对密度线性增加,黏度呈指数性增加,3个参数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直接采用含水量来表征炼蜜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