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下腰痛症状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下腰痛存在的相关性,旨在进一步阐述下腰痛的可能病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2—01/2004—04的文章,检索词为“back pain,human cytomegatovirus.virus”,限定文章浯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8—01/2004—12的文章,检索词为“腰痛、人巨细胞病毒”,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腰痛的病因学研究。②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疼痛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③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81篇巨细胞病毒感梁与下腰痛相关文献,其中25篇符合标准,排除的其余文章系同一类的重复性研究、较陈旧的及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下腰痛简介:成年人中60%~80%有下腰痛史,但85%的下腰痛原因不明,临床上不能针对病因开展有效治疗,由此导致5%~10%的下腰痛转为慢性或致残,因而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Muneshige等指出病毒感染理论是揭开慢性局部疼痛之谜有吸引力的假说。②人巨细胞病毒简介:成年人群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非常普遍,其抗体阳性率为40%~100%。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分为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和症状性感染。③人巨细胞病毒可能引起下腰痛的途径:有先天性感染、围生期感染和后天性感染;试验研究显示许多脊柱结构,包括韧带、平面关节、椎骨骨膜、椎骨周围的肌肉和筋膜、血管、纤维环和脊神经根病变可导致下腰痛。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下腰痛可能具有相关性,但其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观察验证.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1—2013-12符合入选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41例,随机分入传统保守疗法组(A组,19例)或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组(B组,22例)。A组综合采用健康教育、体位疗法、药物(脱水消炎镇痛、营养神经药),及颈部超短波、蜡疗、牵引(均1次/d,20 min/次),必要时佩戴颈托固定;B组在传统保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1)沉肩自我拔伸颈椎;(2)颈后伸等长抗阻;(3)颈向健侧等长抗阻;(4)患侧耸肩抗阻;(5)患侧上肢负重上举;其中(1)、(2)项运动为二选一,(3)、(4)、(5)为必选运动;动作(3)需坚持≥1个月,其他运动均应永久性实施。患者住院治疗10~15d。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疼痛程度采用VAS量表评估、麻木程度通过患者自述方法获得(分为严重、明显、轻微、无麻木);出院时评估疗效(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或不满意);出院后2个月通过电话或门诊复诊调查有无复发。结果 A、B组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VAS得分、麻木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疗效、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随访,A组5例26.3%复发,B组无1例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P0.05。结论无论传统保守疗法还是加用颈部及患侧上肢强化肌力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以获得显著疗效,但后者对于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痊愈,降低2个月的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较前者效果更为理想,但需要延长研究期限以获得长期疗效的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33.
目的 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健、患侧上肢最大等长收缩(MIVC)屈、伸肘时的表面肌电表现,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上肢的肘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设备采集观察组双侧上肢及对照组一侧上肢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提取3 s峰值的均方根值(RMS);计算出协同收缩率(CR)。统计分析观察组健侧、患侧上肢与对照组间RMS及CR的差异。结果 ①MIVC屈/伸肘时肱二、三头肌RMS:观察组患侧上肢 < 健侧上肢 <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MIVC屈肘CR/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为22.48±8.78/34.38±19.27、观察组健侧上肢为17.53±7.81/18.18±7.98、对照组为12.41±5.06/13.66±3.73。MIVC屈肘C/伸肘CR,观察组患侧上肢 > 健侧上肢 >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及健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均明显受损,且患侧上肢屈、伸肘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4.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关系,HCMV活动性感染与NLBP临床症状和内皮素(ET)的相关性。方法:PCR、HE染色检测尿沉渣HCMV—DNA和包涵体:ELISA、放免法测定血浆HCMV抗体和内皮素水平。结果:(DNLBP患者病毒包涵体、HCM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NLBP患者HCMV—IgM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疼痛加重病程、疼痛程度和内皮素水平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4.74(P〈0.01)、3.67(P〈0.01)、4.32(P〈0.01)。结论:NLBP患者腰痛症状可能与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成年人HCMV活动性感染后导致的NLBP患者,尿沉渣涂片经HE染色后光镜下见不典型HCMV包涵体.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成像在量化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痉挛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指部接受徒手感觉刺激前后,手指屈、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的变化规律。方法2020年4月至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徒手对患侧各指甲床和末节两侧依次实施感觉刺激,至患侧手指主动伸展。刺激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张力;采集双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sEMG信号,计算均方根值(RMS)。结果刺激后,所有被测肌群MAS等级均明显降低(|Z|>2.699,P<0.01);患侧指伸肌RMS增加(t=-2.069,P<0.05)。患侧拇短屈肌和指伸肌RMS刺激前、后均小于健侧(t>2.450,P<0.05)。结论指部徒手感觉刺激能即时缓解脑卒中患者屈指肌痉挛,可能与促进伸指肌肌力有关。  相似文献   
37.
脑瘫超早期康复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瘫患儿约占儿童残疾的23.5%,是致残重要因素。1998年全国0—6岁年龄段有脑瘫患儿31万,以后年平均增加4.6万。脑瘫主要导致运动功能障碍,但其中9.9%伴不同程度听觉障碍,18.1%伴言语障碍。超早期诊断、超早期康复及规范化康复介入,能极大提高脑瘫康复疗效,有效防治脑瘫儿运动、  相似文献   
38.
正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80—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残疾。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就是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而且给其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近年来,振动疗法(physical vibration therapeutics)在康复医学及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椎旁痛点治疗,1周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同时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治疗2周后NRS、ODI评分减低,AEMG和MPF增加,MFs绝对值降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ODI、MFs、MPF第1周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周结束后治疗组的NRS、ODI、AEMG及MFs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显著缓解LDH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评分以及腰部肌肉的电生理状况,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体的检测,试图探究人巨细胞病毒潜伏感染在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潜在致病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5/2004-01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完成。比较3组不同人群外周血清人巨细胞病毒pp65IgM抗体阳性水平。分别采集3组空腹静脉血2mL,作为待检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即人巨细胞病毒pp65重组蛋白抗原包被96孔酶标板,依次加入待测血清。经酶标抗人抗体显色后,用酶标仪(BIO-RAD,model550,US-A)测定A值。结果以(样品A450-本底)÷(对照组A450-本底)≥2.1判为阳性。结果:非特异性下腰痛组人巨细胞病毒pp65IgM阳性率为48.21%(27/56),高于健康大学生组的17.86%(5/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294,P=0.007);非特异性下腰痛组的人巨细胞病毒pp65IgM阳性率高于脑瘫患儿组的26.42%(14/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514,P=0.019)。结论: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出现腰痛症状时可能与人巨细胞病毒的再激活有关,但需进一步确定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体阳性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是否需要相应干预和干预后的变化,以及进行相应组织细胞的病毒分离从而获得腰痛与人巨细胞病毒再激活感染病源学结论的直接证据。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相关性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