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前,可用于肿瘤治疗的天然产物已超过3000种。1959年以来已对160000种以上的微生物发酵产物,2500种植物中200,000种以上提取样品进行了筛选,从中发现了一些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少数已推荐临床使用。动物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虽始于70年代,但至今可用于临床的则极少。本文将近年来具有抗肿瘤作用,并已应用临床的天然化合  相似文献   
22.
徐长卿中3-羟-4-甲氧苯乙酮的镇痛、抑制胃肠蠕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表明,从徐长卿中分离出的3-羟-4-甲氧苯乙酮具有镇痛和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其效果与丹皮酚相仿;对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很弱。  相似文献   
23.
1—苄基哌啶—4—羧酸的新合成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从迭鞘石斛 (Dendrobiumchryseum)的茎中分离得到 8个单体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香豆素 (coumarin ,1) ,2 ,5 二甲基 4 甲氧基菲 (moscatin ,2 ) ,4,4′ 二羟基 3,3′ ,5 三甲氧基二苄(moscatilin ,3) ,2 ,4 二羟基 3,6 二甲基苯甲酸甲酯 (2 ,4 dihydroxy 3,6 dimethylmethylbenzoate ,4) ,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三十烷酯 (defuscin ,5 ) ,3 甲氧基 4 羟基反式肉桂酸二十八烷酯 (n octacosylferulate ,6 ) ,β 谷甾醇(β sitosterol,7) ,胡萝卜甙 (daucosterol,8)。以上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4.
槐果皮中的异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槐Sophora japonica L.为豆科植物,又名豆槐,白槐,细叶槐.槐角为槐的果实,其作为药用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槐角有"久服明目益气,头不白,延年,治五痔疮瘘,有堕胎,治大热难产、催生"等功效.  相似文献   
25.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酚酸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亮  楼凤昌 《药学进展》2004,28(5):209-213
银杏酚酸是银杏产品质量标准中一个重要控制指标,其除了具有毒性外,还有药用开发价值。综述近年来有关银杏外种皮中已知的银杏酚酸类成分的化学结构、波谱性质、提取分离方法、毒性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6.
银杏萜内酯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银杏 (GinkgobilobaL .)叶中的萜内酯类成分。方法 :95 %乙醇提取 ,索氏提取分段 ,硅胶柱层析得到总内酯 ,再用制备型RP HPLC方法得到纯化合物 ,用IR、1HNMR、13 CNMR ,尤其是通过 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得 6个萜内酯类成分 ,分别为白果内酯 (Ⅰ )、银杏内酯A(Ⅱ )、银杏内酯B(Ⅲ )、银杏内酯C(Ⅳ )、银杏内酯J(Ⅴ )和银杏内酯K(Ⅵ )。结论 :其中化合物Ⅵ为新化合物 ,并通过 2DNMR光谱技术对所分得的银杏内酯类化合物的碳氢信号进行了确切归属。银杏内酯K在 10 -6~ 10 -5mol/L的终浓度下 ,可对 2× 10 -7mol/LPAF刺激的中性粒细胞β 葡萄糖酸苷酶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7.
“黄疸树”系民间单方,无锡崇安区医院将其做成煎剂试治传染性肝炎43例,经初步观察,效果满意,据报导治愈率达100%。我们获悉后即前往了介,并带回黄疸树样品。经过鉴定,黄疸树实系小蘖科小蘖属植物庐山小蘖Berberis virgetorum Schneider,与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鉴定的结果相同。无锡民间因治疗簧疸病有效,故意为“黄疸树”。按该植物最早在江西庐山发现,庐山民间称作“土黄连”,因其味苦,且可代替黄连之故。  相似文献   
28.
豆科植物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Linn.)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作者在实验室中用薄层层析技术成功地从甘草的流浸膏、片剂及其他剂型中检出甘草酸。取20克硅胶 G,加水40毫升充分混合均匀,铺成厚度为0.25毫米的薄层板,于  相似文献   
29.
银杏总酸中有关成分的LC/DAD/API/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鉴别银杏总酸中的有关成分。方法:采用LC/DAD/API/MS联用技术分析。结果:鉴别出4种银杏酸的主要成分白果新酸、白果酸、氢化白果酸和氢化白果亚酸,同时发现2个未知成分。结论:根据两个未知化合物的UV光谱及质谱的裂解规律,推测为银杏酸的同系物。  相似文献   
30.
山茱萸总萜的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正常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和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大鼠研究山茱萸总萜的降血糖作用。方法:1.山茱萸总萜以100 mg.kg-1,50 mg.kg-1,25 mg.kg-1的剂量连续10 d灌胃给予正常小鼠,观察其降血糖作用。2.以相同剂量连续4 d灌胃给予正常小鼠,末次给药1 h后灌胃给予淀粉5 g/kg,观察其对糖耐量的影响。3.以相同剂量连续12 d灌胃给予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观察其降血糖作用及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4.以60 mg.kg-1,30 mg.kg-1,15 mg.kg-1的剂量连续14 d灌胃给予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大鼠,观察其降血糖作用及对胰岛素水平,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肝糖原含量的影响。结果:山茱萸总萜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100 mg.kg-1可提高正常小鼠的糖耐量(P<0.01);三个剂量均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值(P<0.05),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P<0.05);显著降低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值(P<0.05或0.01),增加肝糖原含量(P<0.05);60 mg.kg-1,30 mg.kg-1可以显著降低糖化血清蛋白GSP的含量(P<0.05)。结论:山茱萸总萜对糖尿病模型动物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