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电解剖(Carto)系统引导左房(left atrium,LA)内环肺静脉(pulmo-naryvein,PV)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和再消融治疗。方法共对77例房颤患者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治疗,其中男性58例,20~76岁;阵发性房颤56例,持续性房颤21例。穿刺2~3次房间隔送入2~3支2·67mm(8F)长鞘至LA,送入1~2支Lasso导管入PV。应用Carto-XP系统,3·5mm生理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在LA内建立三维电解剖结构图。行PV选择性造影标识出PV口。在沿PV口外0·5~1·0cm的LA,设定围绕左或右侧上、下PV的环状消融线,消融终点为PV-LA电隔离。结果71/77例左侧和右侧PV-LA均达到电隔离,6/77例仅单侧PV-LA电隔离。复发病例中,14例再次消融,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8例,房速-房颤5例,典型心房扑动1例。13例(93%)有左和/或右侧PV-LA传导恢复,其中左、右两侧均恢复8例,左侧和右侧恢复分别为3例和2例。7例患者在术中记录到左房房速,均起源于PV。13例再次消融均达到PV-LA电隔离,1例典型心房扑动达到三尖瓣峡部双向传导阻滞;随访3~30个月,其中12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结论采用Carto系统引导环同侧PV线性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PV-LA传导恢复可以是房颤消融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再次消融达到PV-LA电隔离可进一步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2.
雌二醇洗脱支架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雌二醇(E2)洗脱支架植入对高脂喂饲兔腹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兔高脂喂饲后分别于腹主动脉植入裸金属支架、磷酸胆碱(PC)涂层支架和17β-E2洗脱支架,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蛋白印迹方法观察17β-E2洗脱支架抑制内膜增生的作用及机制。结果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壁ERK迅速活化,磷酸化ERK(p-ERK)在术后0.5 h时达峰值。各组支架植入12周时血管内膜均明显增厚。E2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较裸金属支架组减少36%。支架植入后0.5 h时E2洗脱支架组p-ERK表达明显低于裸金属支架组。2周时E2洗脱支架组内皮化率明显高于裸金属支架组及PC涂层支架组。结论 E2洗脱支架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实验兔支架植入后的血管内膜增生;与普通裸金属支架对比,E2洗脱支架能够加速支架段血管的再内皮化;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1/2可能介导了支架植入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探讨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7),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血浆BNP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浆脑钠肽(μg/L)水平:治疗前为(407.9±58.1)μg/L、治疗1个月(88.0±10.8)μg/L、6个月(112.0±11.6)μg/L与同时间段对照组相比下降,对照组、治疗组与同组前一时间段相比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够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分泌,降低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4.
<正>锁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中较常见的创伤性骨折,由于锁骨及其皮肤区域受到颈胸多种神经从的分布,呈现双重支配,因而在其麻醉中常常出现阻滞不全等不足。我科自2010年2月至10月对50例患者使用颈丛臂丛联合麻醉方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应用不同栓塞剂开展院前急救不同类型血管损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制造不同类型血管损伤动物模型,应用不同栓塞剂,包括明胶海绵、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弹簧圈,进行介入救治手术实验,记录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影像清晰度及设备可操控性,探讨其救治效果。结果共对10只实验动物分别应用明胶海绵、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实施损伤血管介入栓塞手术,成功10例,成功率100%,死亡0例。手术过程中数字化减影(DSA)成像性能及设备可操作性良好,可有效保障介入诊治顺利进行。结论灾难现场或战场一线在综合手术救治方舱内恰当选择不同栓塞剂介入救治不同类型血管损伤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6.
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同时出现黎明现象者,并根据试验前空腹血糖(FBG)水平的不同分为三组:一组7.0mmol/L〈FBG≤8.5mmol/L;二组8.5mmol/L〈FBG≤10.0mmol/L:三组FBG〉10.0mmol/L。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0.5—0.85g,观察患者试验后FBG水平的变化,FBG≤7.0mmol/L为达标,FBG〉7.0mmol/L为未达标,记录患者病程、年龄、身高、体重。结果①一组、二组、三组达标率分别为62.5%、45.5%、21.1%。试验后不论那一组血糖水平都有所下降,但FBG水平越低,疗效越佳,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病程对疗效有明显的影响,而年龄及体重指数对疗效没有影响。结论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黄芪冻干粉(LPA)对心脏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Langedorff氏方法观察LPA对冠脉流量、心肌收缩力及心率的影响。结果:LPA可明显增加冠脉流量(P〈0.01)、显著减慢心率(P〈).01)和降低心博幅度(P〈0.01)。结论:LPA具有明显降低心肌兴奋性作用。从而导致心率减慢及心肌收缩力降低,由于心舒期的增长及心肌收缩力的降低,延长了冠状动脉的灌注时间及减轻了心肌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枝的压迫,使冠脉流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8.
梁明  唐晓昭  胡茵 《华西医学》2004,19(1):138-138
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是眼科急症,是引起视力急骤下降的临床常见疾病。目前认为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同时应用大量B族维生素以及急性病例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对皮质类固醇药物的治疗时机和方案有较多不同观点。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梁明 《现代医院》2003,3(3):16-17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对50例Ⅱ型糖尿病病人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的血糖、体重指数和胰岛素剂量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平均胰岛素用量为28U/日,体重指数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Ⅱ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 (VT)射频消融放电过程中VT由电轴左偏转变为电轴右偏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2 2例特发性左心室VT患者 ,VT发作时心电图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电生理检查确定此 2 2例患者为起源于左心室左后分支区域VT。经股动脉送入消融导管至左心室 ,按寻找VT时最早Purkinje纤维电位 (PP)或舒张期电位 (DP)部位的方法进行射频消融。采用温控法放电(5 5℃~ 6 0℃ ,能量最高 5 0W ) ,如放电 10~ 30s无效 ,则重新标测消融靶点。结果  2 2例患者的VT均消融成功 ,其中 2例在放电过程中出现VT由电轴左偏改变为电轴右偏 ,但VT周长无明显变化。在发生此改变的放电处PP均提前VT时体表心电图QRS波 30ms。窦律时体表心电图也均表现为电轴右偏。VT由电轴左偏改变为电轴右偏后局部PP距希氏束电位时间不变 ,但PP距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间由 30ms分别延长为 5 0ms和 4 0ms。在发生VT和窦律下体表心电图电轴改变前分别在VT时PP较为提前的部位消融 4次和 3次。最后VT均在发生电轴改变消融处的上方 ,局部PP或DP在VT时分别提前体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