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胃炎1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维酶素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胃炎1号”口服,疗程均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胃镜及病理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反酸嘈杂、食欲不振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88.9%,40/45)优于对照组(82.2%,37/45),电子胃镜疗效(80.0%,36/45)优于对照组(60.0%,27/45),病理疗效(84.4%,38/45)优于对照组(68.9%,31/45)。结论 “胃炎1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病变,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病理分类情况,并对其发病概况、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方法]收集REG患者1 343例,其中行病理检查的1 293例患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SG)1 08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06例;同时还收集慢性胃炎(CG)患者13 264例,其中CSG 11 782例,CAG 1 482例。收集333例REG患者进行中医临床证候学问卷调查。[结果]①REG患者以偏嗜甜食多见,占39.94%。同时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偏嗜酸、甜、香蕉、芋头、土豆与竹笋(P0.05);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偏嗜糯米制品(P0.01)。②REG伴发疾病以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炎最多,分别占总例数的11.09%和9.83%。③REG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CG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为CSG的REG患者与CG患者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类为CAG的CG患者Hp阳性率明显高于REG患者(P0.01)。REG患者中CSG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CAG患者(P0.01);CG患者中CAG患者的Hp阳性率明显高于CSG患者(P0.01)。④REG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G(均P0.01)。⑤REG中医临床辨证出现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3种。实证以脾胃湿热证多见,占总例数的12.91%;虚证以脾胃虚弱证为主,占总例数的18.92%;虚实夹杂证以脾虚湿热证为主,占总例数的24.32%。3种证型Hp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Hp感染在REG及CG的发病中均起一定作用。②REG伴发十二指肠溃疡及十二指肠炎等酸相关性疾病最多,考虑该病的形成与胃酸分泌增高有关。③REG较CG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更大,中医治疗应以清热化湿、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9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祖国医籍中,没有UC的名称,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多被归于中医学"泄泻"、"痢疾"及"肠辟"等范畴.但虽似"泄泻",却无脓血便;虽似"痢疾",却无传染性的特性;虽似腹痛,却又不能概括本病特点.因此,国家中医管理局医政司提出把UC归结为"大瘕泄".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最佳乙醇浓度及动物造模环境。方法 SPF级30只雌性Wistar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4组,每组6只。将正常对照组、模型1组(50 m L/L TNBS与无水乙醇)、模型2组(50 m L/L TNBS与300 m L/L乙醇)、模型3组(50 m L/L TNBS与500 m L/L乙醇)放入普通环境内,模型4组(50 m L/L TNBS与500 m L/L乙醇)放入高温高湿气候箱内,观察5组的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病理组织学。结果溃疡性结肠炎造模过程中化学诱导剂—乙醇的不同浓度对溃疡性结膜炎造模效果不同,呈浓度正相关(P<0.05)。结论无水乙醇对于提高造模效率、增加模型的稳定性是较佳的。  相似文献   
95.
陈慧  李春平  陈碧贞  王美玲  沈超群  柯晓 《西部医学》2020,51(3):32-33,36
目的观察十香止痛贴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急性胰腺炎腹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并采用自制芒硝腹袋外敷于胰腺体表投影区及周围腹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十香止痛贴贴敷神阙穴,2组均持续治疗10 d。观察2组腹痛评分、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2组治疗3、5、7、10 d后腹痛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腹痛评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香止痛贴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改善患者腹痛症状,加快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6.
邬小娟  李结实  柯晓 《新中医》2022,54(5):101-104
目的:观察枫蓼肠胃康片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胃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法莫替丁治疗,治疗组给予枫蓼肠胃康片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及激素水平变化,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超敏肌钙蛋白I(hs-Tn I)、肌红蛋白(MYO)和血浆B型心钠素(BNP)等生化指标在老年患者心肌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心肌损伤患者87例为研究组,87例无心肌损伤、无肺功能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清CK-MB、CK-MBmass、CK、LDH、α-HBDH、hs-Tn I、MYO和血浆BNP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血清指标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研究组血清中CK-MB、CK-MBmass、CK、α-HBDH、hs-Tn I、MYO和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K-MB、CK-MBmass、CK、LDH、α-HBDH、hs-Tn I、MYO和BNP诊断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38,0.730,0.656,0.549,0.597,...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研究现状,了解其研究脉络,揭示其研究热点,预测其研究前景,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方法: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收集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3月该领域相关文献,并采用CiteSpace(6.1.R1)和VOSviewer(1.6.18)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603篇。关于中医药治疗STC的文献发文量从2002年开始,集中在2018年。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于永铎,共计参与发表文献26篇;机构以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产出最多。关键词共现图谱共纳入165个热点词汇,排名居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为“cajal间质细胞”“大鼠”“中医药疗法”“针灸”与“临床观察”。结论:近年来中医药治疗STC的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典型的时代变迁特点,研究领域发展前景良好,作者合作网络初具规模,但机构间的合作亟待进一步加强;中药与针灸是治疗STC的主要干预手段,探讨中医药的疗效机制是新...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卯时通腑操和深刺中下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滞型排便障碍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选择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气滞型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期间对照1组脱落1例,对照2组脱落2例,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1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照2组采用卯时通腑操联合深刺中下髎治疗,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卯时通腑操和深刺中下髎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CSBMs)、中医证候积分、肛门直肠动力指标(肛管静息压、肛门残余压和直肠推进力)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CSBMs均增多,中医证候积分、肛管静息压、肛门残余压均降低,直肠推进力均增高(P均<0.05);治疗后3组比较,治疗组CSBMs多于对照1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1组(P均<0.05),肛管静息压、肛门残余压、直肠推进力改善均优于对照1组(P均<0.05);3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1组的60.00%(P均<0.0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对比X线排粪造影(XRD)与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177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XRD和3D HR-ARM检查结果,将符合耻骨直肠肌痉挛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77例中XRD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33例(男19例,女14例),3D HR-ARM诊断56例(男34例,女22例),两者均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22例,Kappa值为0.339(P<0.001),XRD与3D HR-ARM对耻骨直肠肌痉挛诊断的一致性一般。3D HR-ARM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水平较高,分别为66.67%、76.39%、90.91%。结论 建议联用XRD与3D HR-ARM诊断耻骨直肠肌痉挛,指导临床治疗,尤其是指导外科手术时须两项检查诊断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