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9 毫秒
31.
目的:建立了LC-APCI-MS/MS法测定全血中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溶液(50:50)。大气压喷雾离子源(APCI),正离子检测,采用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离子为m/z 253→182(苯妥英钠),m/z 316→270(内标氯硝西泮)。结果:全血中苯妥英钠浓度在4~24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2 ng/ml。苯妥英钠的萃取平均回收率为71.45%~87.27%,日内及日间RSD都低于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苯妥英钠的临床毒物分析。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叶及其配方颗粒中番泻苷A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四氢呋喃-水-醋酸(15∶85∶1.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65 nm;柱温:30℃.结果:番泻苷A在0.02~0.1 g·L^-1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57.14X+9.61,r=0.999 1.加样回收率为99.04%,RSD为1.2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33.
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阿奇霉素致过敏反应的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上关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文献,筛选收集过敏反应个例,统计各病例的性剐、年龄、原患疾病、既往过敏史、给药方法、过敏反应发作时间和转归、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关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以过敏反应报道例次最多,严重的发生休克性致死,仅2003年始就筛选到32例过敏反应,其中过敏性休克16例,休克致死亡3例,皮疹为主13例;28例在用药后1d内发生。结论 对阿奇霉素的临床用药要给予高度重视,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大黄素在树突状细胞中的分布。方法:在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中加入大黄素,利用大黄素的荧光特性,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黄素在细胞内外的分布。结果:在细胞膜上大黄素的荧光最强,细胞浆中荧光较弱,且呈颗粒形式散在分布,少数出现在胞核内。结论:大黄素在树突状细胞中呈现选择性分布。  相似文献   
3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酸模各部位大黄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酸模大黄素含量的方法,并对酸模各部位的大黄素含量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HPLC法测定酸模大黄素含量.Zorbax 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70:30(V:V);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 大黄素进样在1~500μg·mL -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加样回收率为97.52%,RSD为2.40%(n=6).酸模根、根茎与叶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2.7204、2.5966和0.0580 mg·g-1.结论 本法适用于酸模中大黄素含量的检测.酸模根与根茎中大黄素含量高于叶中大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用LC-MS法检测大鼠血中的甲苯磺丁脲的方法。方法 Agilent Zoxbax SB-C18色谱柱,30℃柱温;流动相:0.1%甲酸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使用SIM测定甲苯磺丁脲,卡马西平(内标)m/z 237,采用峰面积法定量。结果甲苯磺丁脲在10~1000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8)。日内精密度RSD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回收率均大于80%。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且操作简单,达到生物样本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浙产吴茱萸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20个化合物。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主要成分为Caryophyllene oxide(19.773%),Bicyclo〔3.2.1〕oct-6-en-3-one(16.985%),Vanillin(14.090)。结论浙产吴茱萸叶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石竹烯氧化物。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血来源树突细胞(DC)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培养后获得未成熟DC(iDC),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6IU.L-1)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8×105IU.L-1)诱导获得成熟DC(mDC)。实验分为iDC组、mDC组和大黄素组,mDC组于d 5加入脂多糖(LPS,1 mg.L-1)刺激,大黄素组采用mDC在d 5经LPS刺激后于d 7加入大黄素(100 mg.L-1)共培养2 d。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DC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经rhGM-CSF、rhIL-4诱导和LPS刺激,培养9 d后可获得表面有丰富分叉状胞浆突起的毛刺状mDC。大黄素组DC表面突起短而少,呈iDC形态。大黄素组CD80、CD83和CD86表达率分别为(13.4±6.6)%、(9.3±2.2)%和(84.2±6.3)%,低于mDC组[分别为(39.3±8.6)%、(30.7±5.6)%和(95.4±3.2)%,P<0.01];大黄素组CD14表达率为(8.4±2.8)%显著高于mDC组的(3.7±2.3)%(P<0.01)。大黄素组HLA-DR及CD11c表达与mD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黄素能干扰DC表面突起的形成和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浙江产水菖蒲根茎和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32个化合物,根、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成分为细辛醚、水菖蒲酮和榄香素。结论:浙江产水菖蒲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药用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积雪草全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积雪草全草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57个化合物。其中有α-丁香烯(.alpha.-Caryophyllene,18.90%)、丁香烯(Caryophyllene,18.78%)、氧化丁香烯(Caryophyllene oxide,9.64%)、β-榄香烯(Cyclohexane,8.01%)等。结论丁香烯含量可作为积雪草的质量指标之一。积雪草也可作为提取β-榄香烯的原料药材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