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检测Twist-1与骨髓增生性白血病病毒癌基因(myeloproliferative leukemia virus oncogene,MPL)在髓系白血病患者和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Twist-1是否通过MPL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耐药发挥促进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初次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的骨髓标本41例(其中AML 23例、CML 18例),用Re-al-time PCR检测AML、CML患者以及髓系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Twist-1和MPL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构建MPL过表达载体,制备慢病毒并感染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U937,通过细胞计数实验、集落形成实验以及药物敏感实验评价其对白血病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能力以及耐药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Twist-1是否通过MPL发挥白血病促进作用.结果:在U937和K562细胞中过表达Twist-1明显增加MPL蛋白水平(P<0.05),敲降Twist-1后MPL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AML、CML患者骨髓单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Cs)中Twist-1 mRNA表达与MPL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过表达MPL使K562和U937细胞对化疗药物柔红霉素及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显著降低(P<0.01),且提高K562-MPL、U937-MPL的细胞增殖、集落形成数目(均P<0.01);干扰Twist-1并过表达MPL显著降低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均P<0.01).结论:Twist-1通过MPL促进AML、CM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存活和耐药.  相似文献   
32.
疱疹病毒(Herpes virus)是研究多年的一类DNA病毒,已确定有些动物疱疹病毒的致癌性,如鸡的马立克氏病可用其疱疹病毒疫苗预防,解决了养鸡业的一大难题。人类疱疹病毒(HHV)中的Epstein-Barr vires(EBV)与鼻咽癌、淋巴瘤有关,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近十多年来相继发现的HHV-6、HHV-7和HHV-8被称为新型疱疹病毒,它们的病原学和发病学意义是研究重点。已确定HHV-6可引起婴幼儿猝发疹,并怀疑与淋巴瘤有关;HHV-8在南欧、非洲部分地区和艾滋病患者引起卡波氏肉瘤。国内研究不多,近年来见到少数有关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旨在构建野生型及N187D突变型P2X7与ICN1基因的共表达载体,并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探讨P2X7在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采用Overlap PCR法,通过2A连接,构建野生型或N187DP2X7与ICN1的共表达载体;经DNA序列分析验证后,包装病毒、感染K562细胞并经细胞分选获得稳定感染细胞系。采用RT-PCR、Western blot、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等方法,验证外源基因的表达及P2X7受体的功能。结果表明,序列分析显示载体构建正确;包装病毒对K562细胞感染效率40%-70%,流式分选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结果显示,P2X7受体和/或ICN1基因可在对应的稳定表达细胞株中高效表达;Western blot也证明,P2X7受体可在感染编码P2X7受体基因病毒的K562细胞中高效表达;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检测显示,在BzATP刺激下,表达野生及N187D突变型P2X7的K562细胞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持续升高。结论:本研究在白血病细胞中成功共同高表达P2X7受体与ICN1,为进一步探讨野生型和N187D突变型P2X7受体在白血病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35.
采用生物素标记探针核酸分子原位杂交(ISH)对5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AMKL,FAB-M7)患者细胞的癌基因表达进行了观察。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巨核细胞变患者的N-ras、c-sis、c-abl和c-myc mRNA高表达,其中1例同时高表达c-fms;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M7患者c-mvc、c-sis和c-fms mRNA高表达;另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ANLL-M7)患者c-myc和c-fms mRNA高表达。本文对癌基因与AMKL恶性克隆扩增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巨核细胞多倍体化障碍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从人白血病细胞系J6-1克隆并表达变异的M-CSF的功能区,研究其受体结合活性。方法:RT-PCR克隆muM-CSF并在大肠杆菌BL21trxB(DE3),pET32c( )系统中表达;镍柱鏊合层析,抗体亲和层析纯化。ELISA法测定其受体结合活性和解离常数,并测定对J6-1细胞增殖刺激的活性。结果;muM-CSF可在本文实验系统呈可溶性表达,纯化产物具有M-CSF受体的结合活性,解离常数为3.7nmol/L低于正常M-CSF,且刺激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大于正常M-CSF。结论:从人白血病细胞系J6-1克隆的muM-CSF能在BL21,pET32c( )系统表达,可得电泳纯产物。  相似文献   
37.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溶性受体与儿童血液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患者血清M-CSF可溶性受体(M-CSFsR)水平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特异性检测M-CSFsR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了正常儿童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4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2例患儿的M-CSFsR。用免疫沉淀及Western-blot测定阳性血清的M-CSFsR。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M-CSFsR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ALL:(0.15±0.21)ng/mL,P=0.001;ANLL:(0.19±0.19)ng/mL,P=0.00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血清M-CSFs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6)。Western-blot显示阳性血清中的M-CSFsR分子量约90kD。结论:血液病患儿中息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血清M-CSFsR水平均异常,为深入研究M-CSFsR的病理意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膜结合型干细胞因子(membranebound stem cell factor,mSCF)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克隆并构建携可溶型干细胞因子(soluble stem cell factor,sSCF)前体的真核表达质粒pTARGETs,采用Overlap PCR法去除外显子6序列,进一步构建mSCF的表达质粒pTARGETm,DNA测序鉴定。通过脂质体介导分别将上述载体和空载体pTARGET转染白血病K562细胞,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并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以及集落形成实验观察不同细胞株体外增殖特点。结果:成功构建了sSCF和mSCF的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稳定转染细胞株K562V、K562S、K562M。U底培养条件下,K562M增殖能力明显高于K562V和K562S(均P<0.01)。K562M集落形成率显著高于K562V 和K562S (均P<0.01),且集落形态大于其他两种细胞。结论: mSCF与Ckit之间的并置性作用显著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0.
EDAG在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细胞内自激因子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肿瘤细胞自律性生长的细胞内自激因子假设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将新发现的造血相关核蛋白EDAG基因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比较过表达EDAG对K562细胞的增生能力,以及对细胞的造血调控、凋亡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过表达EDAG的K562细胞的增生能力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细胞,并且有c—myb和bcl-2mRNA表达的显著上调。结论过表达的EDAG可以起细胞内自激因子作用。为核蛋白异常表达可以起细胞内自激因子作用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