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通过绿色通道进行静脉溶栓的效果。方法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科通过绿色通道进行静脉溶栓(EICU组)和在心血管科住院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CCU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开始溶栓时间、再通率、病死率、溶栓治疗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结果EICU组平均开始溶栓治疗时间为(35±5)min;再通41例(73.2%),急诊科住院期间死亡2例(3.8%);溶栓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2.01±0.18)%。CCU组平均开始溶栓治疗时间为(130±15)min;再通40例(57.1%),住院期间死亡6例(8.6%);溶栓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3.11±0.13)%。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绿色通道的建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显著提高了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在急性期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比实施急诊一体化运转模式前后1年中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和开始溶栓时间;对比发病3 h、发病6 h但3 h行rt-PA溶栓和发病6 h脑梗死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的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d、7 d、21 d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实施一体化前后一年中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0.9%和38.3%,开始溶栓时间分别为(4.7±1.5)h和(3.8±1.6)h;发病3 h、发病3 h但6 h进行rt-PA溶栓治疗前和发病6 h保守治疗前三组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1d后NIHSS评分分别为(7.2±5.2)分、(8.2±5.5)分和(12.9±4.6)分,7 d后分别为(4.9±5.9)分、(6.8±6.3)分和(9.7±5.5)分,21 d后分别为(4.0±4.8)分、(5.7±4.6)分、(8.7±4.0)分,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救一体化运转模式能有效缩短脑梗死诊断时间,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的溶栓治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溶性PD-1(sPD-1)过表达后对衰老肿瘤细胞疫苗(STCV)抗小鼠乳腺癌的增强作用。方法干扰素γ(IFN-γ) 刺激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流式细胞术检测PD-L1表达;sPD-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4T1,显微镜观察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 CCK8实验比较4T1、4T1/sPD-1增殖活力;qRT-PCR、Western blot 从mRNA、蛋白质水平验证sPD-1表达;干扰素γ预处理4T1细 胞,添加4T1/sPD-1培养上清,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PD-1阳性细胞比例;X射线照射联合Veliparib处理4T1、4T1/sPD-1细胞, 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蓝染细胞比例;Balb/c小鼠右后腿皮下种植4T1,左后腿注射PBS、4T1 STCV、4T1/ sPD-1 STCV,观察各组小鼠成瘤率。结果IFN-γ能导致4T1细胞PD-L1上调(P<0.001),且浓度越高,PD-L1表达上调越明显, 最高达(84.80±1.03)%;病毒感染4T1细胞后,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CCK8实验中4T1、4T1/sPD-1细胞增殖曲线无明显差异 (P>0.05);4T1/sPD-1细胞在mRNA和蛋白质上均可检测到sPD-1表达产物,4T1细胞则均未能检测到;干扰素γ预处理的4T1细 胞,PD-1阳性比例(6.893±0.271)%,添加4T1/sPD-1细胞培养液处理后,PD-1阳性细胞比例升高达(55.450±0.555)%(P<0.001); 4T1、4T1/sPD-1在联合处理后,镜下见大量蓝染变形的衰老细胞;小鼠荷瘤实验中,预防肿瘤发生实验,PBS组所有小鼠出现肿 瘤生长,4T1 STCV组有28.787%小鼠未发生肿瘤,4T1/sPD-1 STCV组近55.556%小鼠未发现肿瘤发生;治疗肿瘤实验中,观察 期内PBS组小鼠均发生肿瘤,4T1 STCV、4T1/sPD-1 STCV组无瘤小鼠比例分别为11.111%和38.89%。结论衰老肿瘤细胞疫 苗对小鼠乳腺癌具有防治作用,且sPD-1过表达后能够增强衰老肿瘤细胞疫苗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护理措施,以供参考借鉴。方法 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治疗,采用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和分级,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 总共217例次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静脉滴注后,共发生不良反应26例次。首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4%,第2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为2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多为1~2级,3级仅2例次(<1%),无4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通过健康宣教、减慢输液速度、对症处理等措施,及时处理,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输液治疗,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结论 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输液应重点观察首次和第2次输液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情况,通过注射前给药、输液过程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及时对症处理等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公民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本地区公民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和技能培训方法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多个群体的公民共350人,采用问答试卷调查与技能培训。结果培训前350名公民对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不掌握。公民培训前、后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按压与通气比例、操作正确人数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公民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普遍缺乏,急需培训学习。短期培训可明显提高公民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6.
丙酸睾丸酮配合药流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惠文 《广东医学》2000,21(11):975-976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流产后出血过多或时间过长的副作用又限制其临床的使用。我们采用丙酸睾丸酮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有效地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药流后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门诊停经35~50d,B超诊断宫内早孕的健康妇女,无用药禁忌证,愿意接受治疗与随访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孕次、停经天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 用药方法 A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小时1次,共3次,第3天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科医源性心衰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1年在我院发生的医源性心衰18例临床资料,同期随机选取20例分娩无发生心衰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寻找产科医源性心衰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例(50%),产后大出血8例(44.4%),妊娠合并贫血9例(50%),低蛋白血症12例(66.7%);心衰发生的时间,产前2例,产时2例,产后14例。结论产科医源性心衰的主要病因是产科医务人员对孕产妇的病情评估不足够,静脉补液的量及速度控制不恰当,护理观察不够细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其孕产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我院33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选择性妊娠19例,非选择性妊娠14例,分析比较患者妊娠病情变化和妊娠结局。结果其中选择妊娠组妊娠期病情加重9例(47.4%),胎儿丢失4例(21.1%)。非选择性妊娠组有12例(85.7%)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加重,11例(78.5%)胎儿丢失。非选择性妊娠组的妊娠丢失率较选择性妊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患者中,15例(45.45%)出现产科并发症,狼疮。肾炎12例(36.3%)。结论SLE患者需在产科和内分泌风湿科医生的指导下,在疾病缓解期受孕,加强母儿监护,适时结束分娩,重视产褥期监护及重视患者避孕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产科特点、结束分娩的时机及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至2011年共16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根据治疗方法分成2组,第一组2001至2005年共7例,均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第二组2006至2011年共9例,均积极纠正凝血功能(输入冷沉淀、血浆、纤维蛋白原),同时积极剖宫产结束分娩(包括死胎2例)。结果第一组7例产妇死亡4例(57.2%),新生儿存活3例(42.8%)。第二组产妇死亡1例(11.1%),新生儿存活7例(66.7%)。结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常发生于妊娠晚期,其发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凝血功能异常是导致产后出血是最常见原因,而产后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孕妇死亡的重要因素。积极综合治疗,尤其快速纠正凝血功能,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人工肝辅助支持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128例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早期采用低压(A组)和正压(B组)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手术治疗的救治效果,并与传统路径正压液体复苏(C组)的救治效果相比较。结果 A组死亡12例(12/64,18.75%),B组死亡12例(12/45,26.67%),C组死亡7例(7/19,36.84%);3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6.825,P=0.037)。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C组(掊2=8.974,P=0.01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最短(t=10.619,P=0.000)。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能降低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并能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