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5篇
综合类   53篇
药学   153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立酒石酸伐尼克兰原料药和中间体中基因毒性杂质甲醛和乙二醛的检查方法。甲醛和乙二醛经2,4-二硝基苯肼衍生化,改善HPLC-UV检查的色谱保留和检测灵敏度。利用C8 (150 mm × 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水(50∶50)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分离,在紫外光波长380 n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的甲醛和乙二醛的含量。甲醛和乙二醛均在0.094 ~ 1.88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达0.047 μg/mL (19 μg/g)和0.094 μg/mL (38 μg/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0 ± 1.1)%和(99.4 ± 2.6)%。经过方法学验证,本方法适用于酒石酸伐尼克兰原料药及其中间体中的微量基因毒性杂质甲醛和乙二醛的含量测定。伐尼克兰原料药及其中间体成品中甲醛和乙二醛的含量检查结果均符合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的限度要求,而中间体粗品中乙二醛的含量易超出限度。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应用于酒石酸伐尼克兰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2.
斑马鱼具有体型小、易于饲养、繁殖成本低、繁殖率高等诸多优势,是药物代谢研究的新型模式生物。本文概述斑马鱼代谢模型的构建,介绍斑马鱼模型的基因与人类高度相似性以及其发达的酶系统、较低的基质效应等优点;总结斑马鱼模型在合成大麻素类、芬太尼类、哌嗪类、合成卡西酮类等各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中的应用;综述斑马鱼中体内常见的代谢反应包括Ⅰ相(氧化、N-脱甲基、O-脱乙基化、羟化和N-脱烷基)和Ⅱ相(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说明其代谢物种类与真实人体体液样本之间的差异主要和酶的种类有关,指出斑马鱼模型在研究新精神活性物质方面的巨大潜力和进一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3.
药物分析探究式教学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药品的质量观由“质量源于生产”开始向“质量源于设计”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药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培养具有现代药品质量观念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药物分析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药物分析》教材,介绍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为今后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生物效价结果表示的科学规范性。方法:从方法的适用性、报告值的规范性、有效数字修约等方面来进行论述。结果:(1)只有当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同时满足了系统适用性检验与样品适用性检验,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最终报告值。(2)报告值的表示应体现相应的精密度,一般采用所测效价值的相对置信区间来表示。(3)报告值表示需依据方法的变异度确定有效数字的位数,并遵循相关修约规则。结论:生物效价报告值表示的科学规范性探讨,对于效价测定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依普利酮浓度的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依普利酮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采用EDTANa_2作为稳定剂,并用预冰水浴冷却乙腈沉淀蛋白处理样品;以0.05%甲酸0.1%醋酸铵溶液-0.05%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采用Wondasil-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进行分离;多反应离子监测[M+H]^+离子通道分别为m/z 415.2→m/z 163.1(依普利酮)、m/z 433.2→m/z 337.4(依普利酮酸)和m/z 393.1→m/z 355.1(内标地塞米松)。结果:建立的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依普利酮质量浓度在10.00~2 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10.00 ng·mL^(-1),经方法验证符合生物样本分析的要求。12名受试者单次给药25、50、100 mg依普利酮后,C_(max)分别为(505.7±133.1)、(946.6±226.3)、(1 847±433)ng·mL^(-1),T_(max)分别为(1.3±0.5)、(1.3±0.8)、(1.6±0.8)h,t_(1/2)分别为(2.8±0.8)、(2.9±0.8)、(3.3±0.7)h,AUC_(0-24)分别为(2 310±728)、(4 889±1 808)、(9 691±2 733)ng·h·mL^(-1),AUC_(0-∞)分别为(2 395±749)、(5 051±1 789)、(9 788±2 751)ng·h·mL^(-1)。结论:建立的血浆中依普利酮LC-MS/MS测定法可用于依普利酮的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检测卡巴拉汀及其代谢物NAP226-90血药浓度。方法:血浆经甲基叔丁基醚-二氯甲烷提取预处理,用Phenomenex-curocil PFP(250 mm×4.6 mm,5μm)色谱柱,0.1%甲酸0.05%甲酸铵溶液-0.1%甲酸0.05%甲酸铵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ESI正离子化三重四极杆质谱MRM测定,检测反应离子对:卡巴拉汀m/z 251.0→206.0、NAP226-90 m/z 166.0→121.0、内标(美托洛尔)m/z 268.4→74.3。结果:卡巴拉汀及NAP226-90血药浓度在0.2~30 ng·mL-1范围内均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均为0.2 ng·mL-1,经方法学验证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结论:建立的LC-MS/MS方法可用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建立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樟脑与茴香醚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样品中是否存在异龙脑替代樟脑投料现象。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以萘为内标,测定樟脑与茴香醚的含量。结果樟脑在0.005917mg·mL-1~2.071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茴香醚在0.005973mg·mL-1~2.0905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樟脑103.0%,RSD=1.4%;茴香醚101.4%,RSD=1.1%。结论本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口服复方制剂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胶囊(每粒含盐酸二甲双胍250 mg,格列吡嗪2.5 mg)的人体血浆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人(男女各半)。Ⅰ组不同周期先后单剂量口服低剂量(1粒)和高剂量(3粒)试验制剂;Ⅱ组不同周期先后三交叉单剂量口服中剂量(2粒)试验制剂、格列吡嗪片(2.5 mg.片-1)参比制剂2片、盐酸二甲双胍胶囊(250 mg.粒-1)参比制剂2粒,并进行了中剂量试验制剂的多剂量试验。采集受试者的血浆样本,分别采用HPLC-UV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的浓度,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格列吡嗪的浓度。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复方用药时盐酸二甲双胍与格列吡嗪是否存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结果:受试者单剂量服用低、中、高剂量,及多剂量服用中剂量试验制剂达稳态后,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的Cmax分别为(718±122),(1179±308),(1494±174),(979±268)ng.mL-1;Tmax分别为(1.7±0.63),(3.4±0.94),(2.4±0.70),(3.9±1.4)h;AUC0-t分别(4519±606),(8646±2757),(10040±1501),(8965±2200)ng.h.mL-1;t1/2分别为(3.46±0.34),(4.74±0.80),(4.90±1.42),(4.99±0.58)h;格列吡嗪的Cmax分别为(294±63.4),(432±98.7),(641±76.5),(273±51.5)ng.mL-1;Tmax分别为(1.8±0.54),(1.9±0.78),(1.9±0.47),(4.0±2.0)h;AUC0-t分别为(1642±340),(2788±994),(3508±758),(2841±1003)ng.h.mL-1;t1/2分别为(4.04±0.53),(4.70±0.75),(3.88±0.77),(6.46±5.83)h。单剂量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胶囊(500 mg)的Cmax、Tmax、AUC0-t、t1/2分别为:(1179±308)ng.mL-1,(3.35±0.94)h,(8646±2757)ng.h.mL-1,(4.74±0.80)h;单剂量口服格列吡嗪片(5 mg)的Cmax、Tmax、AUC0-t、t1/2分别为:(485±88.9)ng.mL-1,(1.28±0.38)h,(2860±462)ng.h.mL-1,(4.38±0.89)h。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中剂量试验制剂时,测得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单剂量口服相应剂量的格列吡嗪片或盐酸二甲双胍胶囊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也分别无显著性差异。单剂量服用低、中、高剂量试验制剂后,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的Cmax与AUC0-t均随剂量正比例增大。结论: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复方给药具有线性药动学特征,均没有积蓄效应,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复方给药没有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9.
建立帕拉米韦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含0.1%三乙胺的0.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 6.0)-乙腈(93∶7);检测波长:210 nm。  相似文献   
80.
饮食对甲磺酸雷沙吉兰人体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开放、随机、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考察高脂餐对雷沙吉兰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12名健康受试者分别于空腹或高脂餐后,单次口服甲磺酸雷沙吉兰片1 mg,0~8 h间隔采集血样,0~24 h间隔采集尿样,采用LC-MS/MS法测定雷沙吉兰的血药与尿药浓度,DAS 2.1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雷沙吉兰在0.006 4~12.8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得空腹和高脂餐后口服甲磺酸雷沙吉兰片1 mg,雷沙吉兰的cmax分别为(3.93±1.55)和(1.58±0.75)ng/mL,tmax分别为(0.5±0.2)和(0.9±0.8)h,t1/2分别为(1.08±0.78)和(1.51±0.63)h,AUC0-8 h分别为(2.81±0.92)和(2.43±0.77)ng.h/mL,24 h内以雷沙吉兰形式经尿液分别排泄(0.20±0.12)%和(0.20±0.09)%。结果表明建立的LC-MS/MS法准确可靠,高脂饮食对雷沙吉兰的吸收速率有显著影响,但对吸收程度、尿排泄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