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临床资料 先证者男,42岁.自15岁起背部、臀部反复出现皮肤损害,以后发展至腹部、四肢和面部.最初局部皮肤红肿、硬结,逐渐变成脓肿,直至窦道形成,有脓血流出,夏季皮损加重.曾多次在当地卫生院行脓肿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但愈合缓慢,最终形成大小不等的瘢痕.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亢进等病史.患病以来,无发热及其他明显的全身症状.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表现,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文献回顾.方法 对4例经EGFRIs治疗后发生皮肤黏膜不良反应的患者及既往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56例亚洲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反应评定标准4.0版标准评估严重程度及...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6岁.因颈、胸部和手背斑疹6年加重1年,于2009年6月4日来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门诊.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颈部、双手背出现红斑.无自觉症状,随后红斑逐渐扩大,中间消退变平,边缘隆起.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31岁。主诉:外阴赘生物半年,近1周伴疼痛。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发现会阴一息肉状赘生物,无自觉症状,未诊治,皮损渐增大至鸡蛋大,近1周表面糜烂伴疼痛,于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史:均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系统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珍菊降压片所致光敏性药疹的临床特点,以引起人们对该药所致药疹的重视.方法 对38例服用珍菊降压片后发生皮疹患者的病史、皮损特点、光试验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服珍菊降压片时间最短为2周,最长为2年.皮损仅局限于暴光部位的36例,主要表现为水肿性红斑,少数患者有丘疹、丘疱疹;皮损同时累及非暴光部位的有2例,皮损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斑块、风团等多形性损害;16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了光试验,其中有7例对中波紫外线敏感,3例对长波紫外线和中波紫外线均敏感,另6例则为正常反应.所有患者在停用珍菊降压片后,口服烟酰胺和抗组胺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乳膏.皮损于1~3周内基本消退,仅2例患者在2月后仍有皮损.结论 珍菊降压片导致的光敏性药疹主要为光毒反应,表现为水肿性红斑,也可能存在光变态反应,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青少年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和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门诊978例年龄≤18岁浅部真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标本进行真菌学培养和鉴定。结果皮肤念珠菌病例居首位,共230例(23.52%),白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占73.91%;红色毛癣菌在致病菌中分离率最高,占34.15%。结论上海地区青少年浅部真菌病中,应重视以白念珠菌引起的皮肤念珠菌病的防治;同时红色毛癣菌引起的体股癣和手足癣仍是高发病例;头癣致病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性病患者中口腔性行为的人群分布情况和特征。方法调查男性性病患者的性行为方式、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患病情况。结果共490位男性性病患者中,有口腔性行为史者63.06%,其中年龄≥33岁、常住上海和受教育程度〈12年的已婚男士更容易发生口腔性行为。在有口腔性行为的患者中既往患淋病的比例是15.53%,显著高于无口腔性行为的患者。在口腔性行为和阴道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分别是1.94%和41.10%。结论上海地区男性性病患者中,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已婚上海常住男性更易发生口腔性行为,并且安全套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在阴道性行为中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8.
梅毒的患病率近年逐渐增多,由于其皮损表现及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容易与其他皮肤、生殖器疾病相混淆,因此易造成误诊。笔者遇到Ⅱ期梅毒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伊曲康唑联合蜡疗治疗高龄皮肤着色真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着色真菌病在我国并非罕见,随着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对于高龄、广泛、伴有瘢痕形成的着色真菌病病人的治疗经验较少。笔者报告1例用伊曲康唑(斯皮仁诺)联合局部蜡疗治疗高龄皮肤着色真菌病的体会,以供参考。1临床资料1.1临床表现患者女,82岁,农民。因左侧小腿皮疹逐渐增大9年前来就诊。患者9年前农作时不慎左小腿踝部受伤,对症处理未愈。以后皮损渐向周围扩展,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否认其他系统性疾病,包括结核病史。皮肤科检查:皮损从左小腿踝部向上,至整个左小腿的屈侧、内外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案,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生命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