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背景:青少年抑郁症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会产生长期严重的痛苦,但这种致残状况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比较未经药物的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和匹配的对照者之间的大脑功能静息状态。方法 :使用3T磁共振扫描仪对15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16名对照者进行功能磁共振静息状态扫描。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来评估脑功能静息态。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儿童抑郁量表评分的均值(标准差)高于对照组(22.13[9.21]与9.37[5.65])。与对照组相比,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扣带回后部、左颞下回、右颞上回、右岛叶、右侧顶叶和右侧梭状回具有较高的ALFF;而在双侧楔叶、左枕叶和左内侧额叶表现出较低的ALFF。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与大脑多个区域的显著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42.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男童注意能力特征,探索注意能力与社交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就诊的ASD男童37例,采用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对男童症状进行评定,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由父母对男童进行评定,运用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中的社交发展和游戏部分,对ASD男童的自发性共同注意和社会特征进行评定。结果 ASD男童ABC量表的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和症状严重度与SDQ量表的情绪问题、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和总困难程度呈正相关(P<0.01);ADI-R社交发展和游戏部分的表情丰富程度、与同伴一起的想象性游戏、对其他儿童的兴趣、安慰他人、社会性主动提议和不恰当的面部表情得分和SDQ社会化行为因子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 ASD男童在目光对视、社交性微笑、与同伴一起想像性游戏、引导别人注意等自发性共同注意能力存在缺陷,早期发现有助于ASD儿童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43.
就神经认知评估及其神经影像特征两方面内容,对情感认知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4.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视觉P300和非匹配负波(MMN)的异常以及哌甲酯治疗前后P300和MMN的变化.方法 应用美国脑电生理仪,检测41例未服药ADHD患儿和(ADHD组)35例健康儿童(NC组)的P300和MMN,对ADHD患儿给予哌甲酯(10~16 mg.d-1,口服,平均12mg·d-1)治疗.治疗0.5a,对36例ADHD患儿进行随访,复查P300和MMN,按照国际脑电图学会标准,在检查前停服哌甲酯3~7d.结果 1.ADHD患儿P300-N2潜伏期和P3靶潜伏期[(275±21)ms、(340±20) ms]均长于NC组[(259±17) ms、(327±16) ms],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P300-P3靶波幅低于NC组[(3.0±1.8) μVvs (5.2±1.5) μV,P<0.05].2.与NC组比较,ADHD患儿MMN潜伏期后移[(199±20) mavs (180±23) ms,P<0.01],波幅降低[(3.2±1.5)μVvs(5.6±1.7) μV,P<0.01].3.经哌甲酯治疗0.5a,ADHD患儿随多动症状改善,P300-N2潜伏期[治疗前(275 +21) ms vs治疗后(261±19) ms,P<0.01]和P3靶潜伏期均缩短[治疗前(340 +20) ms,治疗后vs(329±19)ms,P<0.05],P3靶波幅升高[治疗前(3.0±1.8) μVvs治疗后(4.7±2.0)μV,P<0.01].结论 ADHD患儿视觉P300和MMN存在变异.经哌甲酯治疗后,ADHD患儿脑诱发电位有一定变化,提示ADHD患儿注意缺陷等症状可以通过哌甲酯治疗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45.
为探索解决儿童学习困难问题,采取综合干预的方法,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有改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改善较明显,综合干预的儿童学习困难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6.
<正> Tourette 氏综合征伴发精神障碍者文献报道极少。现将我院1982~1986年所见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例均为男性,年龄10~20岁平均15.12岁。病程1~6年,平均4年。发病年龄5~16岁,平均11.2岁。婚姻状况:未婚4例,已婚1例。农民2例,学生3例。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247.
34例躁狂症病人分卡马西平治疗组(18例)和碳酸锂对照组(16例),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表明,四周末卡马西平治愈率为38.9%,第2周末和第4周末量表评分减少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第4周末与第2周末减少无差异。第2周到第4同增加之痊愈例数碳酸锂组多于卡马西平组。卡马西平组第4周末情绪、自我评价、工作三项较其他因子分减少有差异,但两组间无差异,认为卡马西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躁狂药物。  相似文献   
24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存在注意力分散、冲突控制、情绪调节等问题,认知行为 治疗(CBT)能够通过改变负面认知、提供补偿技术进而改善患者功能。现针对国内外开展的 CBT 研究, 对其理论模型、疗效进展、发展演变和神经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