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红霉素在预防兔气管损伤后气管狭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红霉素治疗组,每组均行气管切开,阴性对照组气管切开后直接缝合气管,其余2组气管切开尼龙刷刮除气管黏膜后缝合气管.红霉素治疗组术前7d开始给予红霉素13.6mg/kg,每日灌胃至术后10 d,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0 d处死兔子,收集气管组织,HE染色检查气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测量气管狭窄率;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气管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气管组织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红霉素治疗组气管狭窄率为(35.11±4.50)%,阴性对照组气管狭窄率为(11.96±3.26)%,模型对照组气管狭窄率为(53.95±7.09)%,红霉素治疗组气管狭窄率低于模型对照组(t=13.98,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气管狭窄组织中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大量小血管生成,而红霉素治疗组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化细胞增殖、小血管生成均减少.红霉素治疗组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减少(t=4.55,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红霉素治疗组的工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结论 红霉素可能通过抗炎,下调TGF-β1、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减轻兔气管损伤后气管狭窄.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L-OHP)细胞株,检测该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 以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对象,采用药物浓度梯度递增诱导法建立人结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株HCT-116/L-OHP。CCK-8法检测L-OHP、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对亲本细胞和耐药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使用UDP-葡萄糖神经酰胺糖基转移酶(UGCG)siRNA转染HCT-116/L-OHP细胞,实时荧光定量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前后UGCG基因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mRNA及其编码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CT-116/L-OHP对L-OHP的耐药指数为10.5,与DDP有一定程度的交叉耐药,耐药指数为4.61,但对5-Fu无交叉耐药。耐药细胞HCT-116/L-OHP中UGCG、MDR1 mRNA和UGCG、P-糖蛋白(P-gp, MDR1编码的蛋白)表达均增加,相比HCT-116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GCG siRNA成功抑制HCT-116/L-OHP细胞中UGCG的表达,各干扰组MDR1 mRNA、P-gp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UGCG基因通过调控MDR1/P-gp的表达参与人结肠癌奥沙利铂的耐药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黄芪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黄芪对RAU患者失衡表达转录因子T-bet/GATA-3的调节作用.方法:健康对照组25例,RAU患者65例随机分为RAU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观察治疗后1年溃疡复发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和GATA-3蛋白表达.结果:黄芪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25%(P<0.01).血清IL-4含量,对照组(25.45±3.69)pg/ml,显著低于RAU常规治疗组(42.32±4.47)pg/ml,(P<0.01),治疗组(32.35±5.2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FN-γ含量,对照组(24.53±2.69)pg/ml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17.57±0.68)pg/ml(P<0.01),黄芪治疗组(21.60±3.03)gp/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蛋白表达,健康对照组(0.75±0.17),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0.21±0.09)(P<0.01),黄芪治疗组(0.56±0.23),显著高于常规治疗RAU组(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ATA-3蛋白表达,健康对照组(1.06±0.2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82±0.17)(P<0.01),黄芪治疗组(1.04±0.27),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芪通过调节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平衡表达,纠正RAU患者Th1/Th2细胞亚群失衡的免疫异常,有效治疗RAU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1月间151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5例患者,对照组76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进行一般护理,比较2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耳鸣患者的远期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护理干预对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患者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5.
46.
资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 ,总面积 12 5 1平方公里 ,全县有 5乡 5镇 5个国营林场 ,78个行政村 ,总人口 11万余人。由于大量人员外出经商打工 ,常年在县人口不足 9万 ,是个人少地广、经济落后的山区小县。改革开放后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突出表现为三难。一是乡镇卫生院生存难。由于乡镇财政困难 ,财政补偿难以到位 ,乡镇卫生院人多事少 ,设备闲置 ,卫生资源得不到发挥。经济状况入不敷出 ,连职工基本工资福利都难以保障 ,人心涣散 ,业务凋零 ,医院不仅难以发展 ,有些甚至维…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联合延续护理在神经外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0例神经外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多学科协作联合延续护理组(MC组)和延续护理组(CC组)各350例,MC组实施多学科协作联合延续护理措施,CC组采用延续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MC组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CC组(P0.05),MC组护理后SA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C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联合延续护理可提高神经外科肿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8.
牛磺酸抗急性缺血再灌流性肾损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牛磺酸(Tau)在大鼠缺血再灌流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急性缺血再灌流肾损伤模型。实验分三级;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流(IR)组、牛磺酸抗缺血再港流(Tau-IR)组。结果:肾缺血再灌流24th时,IR组血肌酐(Cr)较对照组和Tau-IR组显著升高(P<0.05&P<0.01),而对照组与Tau-IR组Cr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组织中LPO含量三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电镜检查对照组肾组织超微结构正常,Tau-IR组肾组织轻度变性,而IR组肾组织呈变性和坏死改变。结论:牛磺酸具有抗大鼠缺血再灌流性肾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2005-01-19,攀枝花市发生罕见的中毒死鸡嘴里喷火事件,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要求攀枝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查明中毒原因,为防止在人群中发生中毒事件提供预防科学依据。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为磷化锌引起的家禽中毒事件。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基本情况攀枝花市东区长寿路彭某,在  相似文献   
50.
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肌缺氧缺血[1]、脑梗塞[2]均具有保护作用。但对于新生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本研究在已建立的新生大白鼠窒息后脑损伤的模型基础上[3],进一步研究丹参注射液对窒息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一、7~10日龄健康Wistar新生大白鼠25只,雌雄不拘,体重0.023士0.OO7kg,由沪州医学院实验动物科提供。随机分成对照组(n=7)、窒息组(n=12)和丹参组(n=6)。三组动物体重无显著性差别(P>O.05)。二、窒息前进行如下处理:丹参组分别在窒息前lh、5min按10ml/kg腹腔注射复方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