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53篇
预防医学   6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9篇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2011年人口资料由广州市卫生局提供。死因监测资料来自2011年广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对2011年广州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1年广州市居民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44262例,粗死亡率为544.47/10万,标化率为336.45/10万,男性死亡率为612.50/10万,标化率为431.12/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4.66/10万,标化率为248.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6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33.44/10万、101.82/10万、100.68/10万、73.70/10万、31.54/10万、26.53/10万;期望寿命为80.83岁,去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后,预期寿命可分别增加3.81、2.78和2.73岁;以减寿年数(P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6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分别为107716.00、81414.00、81106.50、61978.50、26523.00、22232.50年。结论慢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广州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水平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索偏侧咀嚼对紧咬牙运动时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右侧偏侧咀嚼患者各7例,在紧咬牙运动时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数据。结果7例左侧偏侧咀嚼患者中有4例出现海马旁回的激活,而右侧偏侧咀嚼患者均未见海马旁回的激活。结论发现了左侧偏侧咀嚼患者紧咬牙运动可激活与人类学习记忆能力有重要关系的海马旁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3.
初步探讨利用fMRI技术研究口腔内冷热刺激的中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口腔内不同温度刺激的大脑皮层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名.采用自制水传递装置及采用口腔温度刺激过程(温度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本实验温、冷、热刺激左侧口腔黏膜,获得大脑激活区有显著不同,在23℃水刺激口腔时,双侧额上回BA8和额中回BA6、右侧中央前回BA6、顶叶BA40和颞上回BA38可见激活.4℃水刺激时,右侧脑干、岛叶、额上回BA5、额下回BA47、颞下回BA19,左舌回BA18可见激活.56℃水刺激时,双侧额下回BA45、中央前回和岛叶、右舌回、左颞上回可见激活.结论:冷热水刺激激活了不同大脑皮层不同区域,fMRI技术可用于探讨口腔温度感觉的中枢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 9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方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5.
陈萌  李爱平  李科  秦雪梅 《中草药》2017,48(13):2653-2659
目的建立防己黄芪汤(FHD)HPLC-UV/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归属和指认复方中主要特征峰。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Venusil MP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 nm,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10℃,空气体积流量为3 L/min;进样量10μL;体积流量为1 m L/min。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8版)》对10批FHD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并对共有峰进行药材归属及成分指认。结果建立了FHD指纹图谱;10批FHD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在FHD HPLC-UV指纹图谱中标定了20个共有峰,其中3、6~8号峰来自防己,1、2、4、5、9、12、13、16、20号峰来自黄芪,10、11、13、14、15、17~19号峰来自甘草。在FHD HPLC-ELSD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6个共有峰,其中1’~3’号峰来自防己,4’、7’、9’、11’、13’、15’、16’号峰来自黄芪,5’~8’、10’、12’、14’号峰来自甘草。通过进样对照品、复方以及在复方中加对照品的方式指认出复方中9个成分,分别为9/4’号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11/6’号峰(甘草苷)、13/7’号峰(芒柄花苷)、15号峰(甘草素)、16/9’号峰(毛蕊异黄酮)、20/15’号峰(芒柄花素),11’号峰(黄芪甲苷)、13’号峰(黄芪皂苷II)、16’号峰(黄芪皂苷I)。结论首次建立了FHD HPLC-UV/ELSD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该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重复性好,可用于表征FHD中化学成分信息,为FHD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构建并鉴定靶向果蝇同源蛋白3(tribbles-related protein 3,Trb3)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靶基因的沉默效应.方法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Trb3序列,设计、合成3对互补并特异性编码其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克隆...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基于LC-MS细胞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 CAG)保护多柔比星(doxorubicin, DOX)诱导小鼠足细胞(mouse podocyte clone 5,MPC5)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永生型MPC5,分为空白对照组、DOX诱导MPC5细胞损伤模型组、CAG治疗组。MTT法检测MPC5的存活率;Western blot分析各组MPC5中关键蛋白Nephrin、Podocin的表达;结晶紫法检测MPC5黏附性;通过LC-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潜在药效标志物和关键代谢通路,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 各浓度CAG均能有效改善DOX损伤存活率;12.5 μg·mL-1的CAG能增加MPC5关键蛋白Nephrin、Podocin的表达,可显著改善DOX损伤MPC5黏附性;细胞代谢组学结果显示,DOX损伤的MPC5内共发现22种差异代谢物发生显著性变化,给予CAG干预后,细胞内20种差异代谢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这些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嘧啶代谢通路。结论 CAG对DOX诱导的MPC5损伤有改善作用,表现在能改善MPC5结构、活性和黏附性,其具体机制可能与甘油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嘧啶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8.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机制。方法:应用3T MR扫描仪对6例脑卒中患者失语后及康复后分别进行两次图片命名任务的BOLD fMRI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方案,利用SPM5软件的总体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GLM)进行后处理产生激活脑区图像。并对所有患者在发病后与康复后的脑内激活分布、大小、强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失语后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部分出现激活,其中3例右侧Broca’s镜像区出现激活。而在康复后所有患者的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相关脑区激活增多,激活强度增加,其中左侧Broca’s区均出现激活,右侧Broca’s镜像区激活减弱。结论:失语后优势半球丧失功能的语言区移至对侧镜像区和优势半球未受累语言区的功能重组这两种机制都参与了语言功能恢复的过程,近期以右侧半球为主,远期左侧半球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fMRI诊断视觉持续注意状态减少假阳性激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认知中选择性注意对感知处理过程的影响,重点观察不同视觉注意状态对视觉中枢的影响.方法 应用3.0T MR仪对9名正常志愿者进行脑功能成像数据采集,应用经典组块设计视觉刺激,通过单纯改变注视点颜色刺激并要求被试实时记录变化情况,来改变被试注意状态.采用SPM5软件对激活区进行个体及组分析处理,对图像处理中不同平滑值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激活位置、范围进行对比,观察正常人视觉中枢激活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持续注意状态下视皮层以外区域脑激活显著减少,并在受试者间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 持续注意状态可显著减少视皮层之外的假阳性激活,因此建议在fMRI试验的不同任务中,控制受试者注意状态,正确分析所获得结果中可能存在的混淆因素.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MRI对脑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脑静脉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 17例常规MR均可显示引流静脉,其中8例可显示髓静脉汇入引流静脉;6例增强扫描及7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均可清晰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呈现特征性的"海蛇头"征.结论 脑静脉血管瘤的MRI表现极具特征性,增强扫描或SWI较常规MRI能更加清晰地显示脑静脉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