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全身皮肤反复丘疹、斑块、鳞屑伴微痒10年,再发并加重10天,于2009年8月1日就诊于外院,住院期间行HIV初筛阳性,后经CDC确诊为艾滋病,于2009年8月18日转入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  相似文献   
9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云南红河州人。双足溃疡、结痂伴麻木5年。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皮肤麻木,洗脚时冷热水不能分清,随后左足跟外伤后出现花生大小溃疡,未引起足够重视,溃疡逐渐扩大加深成约核桃大小,部分结痂;后左足及右足拇趾内侧缘轻微外伤后亦出现类似皮损,双足麻木感逐渐加重,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非特异性溃疡""皮肤感染"等,给予局部药膏外涂、青霉素等  相似文献   
93.
2003年我院门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来我院诊治的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状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应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2003年2305例可疑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UU和MH的检测,并测定其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检出830例支原体阳性者,检出率为36.01%,其中UU、MH及UU、MH混合感染者分别占90.84%、1.33%及7.83%.UU对交沙霉素最敏感,其次为米诺环素及多西环素,MH对交沙霉素最敏感,其次为多西环素、克林霉素及米诺环素,UU合并MH感染者对9种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昆明地区UU、MH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已发生了较大的变迁,UU合并MH混合感染者已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94.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传染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能选择性结合CD4分子并侵入表达CD4的宿主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及免疫紊乱,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特别是表皮中树突状细胞(即郎格罕细胞)减少,抗原递呈功能受损,是导致皮肤黏膜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HIV者普遍存在皮肤黏膜损害(90%可出现皮肤损害),许多HIV^+/AIDS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皮肤损害可作为HIV^+/AIDS诊断的重要线索,也是免疫状况观察的重要指标。HIV^+/AIDS相关皮肤黏膜损害可分为感染性皮肤病、肿瘤性皮肤病和炎症性皮肤病,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5.
患者男,1岁零8个月。发现腹股沟疣状赘生物伴瘙痒2月。患儿母亲于就诊前2个月发现患儿右腹股沟区有数个米粒大小疣状丘疹,随之皮损迅速增大, 数目增多,部分皮损逐渐融合成条带状赘生物,皮损呈红褐色,无破溃及出血, 自觉瘙痒。在当地医院就诊,曾诊断为痣及皮肤肿瘤等,未治疗。发疹前无外伤史,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及体质量下降。患  相似文献   
96.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临床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艾滋病期以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直接致死原因。及早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改变艾滋病的自然病程,使患者长期存活,并可有效降低HIV在人群中的传播。尽早发现患者HIV感染并开始HAART是避免其死亡和疾病传播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浅部致病真菌的实验室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度、病种分布及病原学,为临床更好诊治浅部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真菌镜检及培养结果统计和分析。结果 12 796例拟诊病例通过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结果分析,确诊浅部真菌感染3 524例,其中足癣833例(23.63%),手癣663例(18.81%),体癣517例(14.67%),股癣221例(6.27%),甲真菌病583例(16.54%),头癣457例(12.97%),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250例(7.09%)。真菌直接镜检阳性3 381例,培养阳性1 755例,鉴定结果红色毛癣菌989株(56.35%),糠秕孢子菌558株(31.79%),酵母菌199株(11.34%),其他真菌9株(0.52%)。结论体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是昆明地区浅部真菌病主要病种,红色毛癣菌、糠秕孢子菌、酵母菌是主要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98.
患者女,16岁,下唇、上颚糜烂,舌部皲裂2个月。皮疹表现为下唇黏膜多发糜烂、溃疡,表面覆有少量不易擦除的白膜,触之较软,无软骨样硬度;上腭椭圆形红色糜烂面;舌面多处斑块、裂隙,触之较硬,有少量不易擦除的白膜覆盖;皮损区域均无明显触痛;生殖器黏膜未见明显异常。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示:TPPA(+), 1∶1 280; TRUST(+), 1∶64。刮取上腭、下唇、舌部皮损组织液行梅毒暗视野检查,均查见梅毒螺旋体。HIV抗体检测(-)和HSV抗体检测(-)。真菌镜检(-),真菌培养(-)。诊断:二期梅毒。予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双侧臀肌注射,1次/周,连续注射3周”驱梅治疗。3个月后复查口腔黏膜皮损已基本愈合。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紫草、肉桂、清明花、白钩藤、两面针、云南红豆杉、青牛胆、傣百解、定心藤、黑皮跌打、断肠草、茶、花椒等50种中药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用K-B纸片法筛选50种中药提取物对淋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用肉汤倍比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出有抗菌活性的中药提取物对以上几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在1mg/ml浓度下,紫草素、桂皮醛表现出抗菌活性,其他提取物无抗菌活性。紫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7.81μg/ml,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的MIC均为15.63μg/ml,对淋球菌MIC为1 mg/ml。桂皮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160μg/ml,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0μg/ml,对淋球菌、新型隐球菌无抗菌作用。结论紫草素和桂皮醛具有体外抗菌活性,为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发生及复发与外生殖器局部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11月—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尖锐湿疣的100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治疗前后外生殖器疣体处和非疣体处局部表面微生物进行革兰染色后于油镜下观察其菌群密集度、菌种多样性及优势菌特点。结果 尖锐湿疣局部表面微生物密集度增加及G+杆菌为优势菌,而非皮损局部表面微生物密集度较低(P<0.05,OR<1)。结论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复发与外生殖器局部微生态有显著相关性,对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局部表面微生物进行干预或可成为预防男性尖锐湿疣复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