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37篇
  4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种不同培养基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的适宜条件。 方法 用临床分离的阴道毛滴虫 ,按 9.0× 10 4 / ml的接种量转种至 3种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 ,p H值为 5 .6。 结果 经 3种培养基培养 ,96 h后阴道毛滴虫数量存在差异 ,其中以半胱氨酸 -肝 -胨 -麦芽糖培养基 培养基 )虫数较多 ,肝 -胨 -麦芽糖培养基 培养基 )次之 ,大豆 -肝 -胨 -麦芽糖培养基 培养基 )较少。培养基 与培养基 及培养基 相比较 ,滴虫存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P<0 .0 5 ) ,滴虫生长密度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P<0 .0 5 ) ,生长密度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 192 h、14 4 h和 96h,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 2 88h、2 16 h和 192 h。 结论 半胱氨酸 -肝 -胨 -麦芽糖培养基较适于阴道毛滴虫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32.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实验课的目的是在系统学习理论课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验证理论,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提高人才素质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课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者在实验课带教中有以下的体会及思索:  相似文献   
33.
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单在隆抗体(McAb),我们应用杂交瘤技术,通过对骨髓瘤细胞NS-1与用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试验及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建立了3株分泌抗猪囊尾蚴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1D4、4E11和4E12。其分泌的抗体具有很强的种的特异性,与细粒棘球蚴和肥颈绦虫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表明3株均属IgG1。经蛋白质转移电泳试验(Western blot)确定,与所获McAb发生特异反应的抗原是猪囊尾蚴头节囊壁(SCW)抗原分子量为25kDa和17kDa的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盐酸溴已新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溴已新注射液及痰热清注射液.溴已新注射液每日1~2次,每次0.4~0.8 mg/kg,静脉点滴;痰热清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0.3~0.5 ml/kg,每日观察临床疗效.治疗7d为1个周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溴已新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能够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胎盘凋亡与妊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凋亡在胎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看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常妊娠各期胎盘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处于不同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则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征等病理妊娠,危及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36.
针刺“养老”穴治疗痹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凡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统称为痹证。《素问·痹论篇》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指出了风寒湿之邪为本病的病因;《灵枢·周痹篇》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其痛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指出了周痹的病因是风寒湿邪及其疼痛的特点。本组病例均为风寒偏胜之  相似文献   
37.
慢性宫颈炎是子宫颈受到的多种伤害中的一种,它多表现为白带增多、粘稠,或呈脓性,甚至引起腰腹坠胀感,且在月经前、排便及性交时加重。而且,它还会引发诸如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肥大、宫颈囊肿等伴随的症状。在治疗前先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早期宫颈癌后按疗程采用依科YKS-1000型臭氧妇科治疗仪生产的臭氧水,在较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生物结构,使之失去生存能力,再利用微波的高热效应使蛋白质凝固的原理治疗慢性宫颈炎是一种较新的物理疗法,现将随访的1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弓形虫亲环蛋白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弓形虫亲环蛋白(Cyclophilin,Cy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佐剂组和PBS对照组,分别肌注pET-28a-TgCyP重组蛋白100μg/只、佐剂100 ul/只和PBS 100 ul/只,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各组分别取4只小鼠处死,取脾脏,检测CD4+、CD8+及细胞因子。同时,采用阿尔玛蓝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检测试剂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应答。其余小鼠腹腔攻击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500个,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 pET-28a-TgCyP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小鼠的CD4+T细胞(62.59±4.17)%、CD8+T细胞(8.53±0.46)%与PBS及佐剂对照组比较显著增殖(P<0.01),其脾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显著升高,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应答显著增强(P<0.01)。弓形虫攻击感染216 h后,实验组小鼠免疫保护率为33.3%,佐剂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小鼠均全部死亡。结论 pET-28a-TgCyP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HBV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在乙肝宫内传播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12例血清HBV DNA(-)、PBMC HBV DNA(+)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血清HBV DNA(+)和/或PBMC HBV DNA(+)的胎盘作为实验组,10例乙肝标志物均为阴性产妇的胎盘作为对照。采用SP法在连续切片上检测HBsAg和HBcAg在胎盘CD68细胞及各类细胞中的表达。结果8例新生儿血清HBV DNA(-)、PBMCsHBV DNA(+)胎盘绒毛间质5例CD68细胞HBsAg阳性,6例CD68细胞HBcAg阳性;毛细血管内5例CD68细胞HBsAg阳性,8例CD68细胞HBcAg阳性;滋养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未见HBsAg、HBcAg阳性信号;2例新生儿血清HBV DNA(+)、PBMCs HBV DNA(-)的胎盘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均有HBsAg、HBcAg的表达,而绒毛毛细血管内CD68细胞未见表达。2例新生儿血清和PBMC HBV DNA均阳性的的胎盘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CD68细胞和毛细血管内CD68细胞均有HBsAg、HBcAg的表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无表达。10例乙肝标志物全阴性产妇胎盘中均无阳性信号。结论HBV感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作为宫内传播的载体。  相似文献   
40.
目的:运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SAP)各20例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形态、性质以及冠脉重构特点,比较其异同。结果:软斑块和钙化斑块在两组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19.9、23.8,P值均为〈0.01);中间斑块和混合斑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0.38、1.68,P值均为〉0.05)。偏心性斑块、同心性斑块、血管正性重构和负性重构两组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4.86、4.86、6.12、6.12,P值均为〈0.05)。结论:运用64层螺旋CT可以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区分其性质,推测斑块稳定性,可以为冠心病的危险性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