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索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同质-差异-协同”审方体系的构建,打造多院区同质化审方与差异化监管相兼容的智能化审方平台。方法:结合某院现有信息化基础条件及各院区临床诊疗特点,提出一院多区“同质-差异-协同”审方体系的构建思路,并通过知识图谱库的构建、同质化审核规则的制定、差异化监管需求的兼容、闭环式审核功能的协同实施及智能决策模块的探索实践5个步骤,形成了基于“一院多区”架构下同步联动、个性兼容的审方体系。结果:系统正式运行半年后,各院区的合理用药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系统弹框率从最初的19.35%下降到11.68%,而拒绝修改并提交的问题处方比率则由9.14%减少到4.75%;与系统上线前相比,平均处方合理率明显提升(84.23%vs.95.25%)。结论:一院多区“同质-差异-协同”审方体系的构建,充分考虑了公立医院改革整编的架构特点,为后续“区域化审方中心”的建设奠定同质化技术基础,也为其他大型医疗机构同类型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后脑皮层组织血栓素A2 (TXA2 )、前列环素 (PGI2 )代谢改变及及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CPG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次声作用 1次、7次、14次及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CPG治疗 5组。采用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次声压力仓。用 8Hz、12 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 ,每次作用 2h。采用蛋白定量和放免法行脑TXA2 、PGI2 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2 (TXB2 )及 6 酮 PGF1α( 6 酮 )含量测定。结果  7次与 14次组 ,TXB2 含量有显著意义升高 (P <0 .0 1) ,6 酮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TXA2 /PGI2 值呈递增趋势 ;治疗组 ,TXB2 及 6 酮含量与TXA2 /PGI2 值恢复致正常水平。结论 次声可以通过引起脑TXA2 、PGI2 代谢改变造成脑损害 ,是次声导致脑损害的关键因素之一。MCPG可能通过影响脑TXA2 、PGI2 代谢改变而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3.
本文通过对25例混合性中风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和血管成像,了解其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形态和改变。1 材料与方法本组混合性中风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1~72岁,平均61岁。在入院7天内所有病例均行第一次螺旋CT检查,部分病人行2次或2次以上螺旋CT扫描检查,2次间隔最多不超过1个月,采用SiemensPlus4Power螺旋CT扫描机行CT平扫并CT血管造影(CTA)扫描。CT平扫条件120kV,280mA,T1:1s,层厚10mm,间隔10mm,CTA扫描条件120kV,240mA…  相似文献   
94.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血管病变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成像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夹层动脉瘤及血管瘤。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一种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本上可替代血管造影或DSA。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spiral CT portolography,SCTP)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9例肝脏疾病行SCTP检查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MIP和SSD。结果 选择合适扫描检查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门静脉血管成像图像,SCTP可较好显示肝硬化门静脉血管大小形态变化、侧支循环血管开放情况及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脂肪肝等肝内病变对门静脉推移,压迫和浸润情况。结论 SCTP是一种有效微创伤性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对了解肝内病变与门静脉的关系及门静脉大小形态改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6.
提高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促进肺结核登记报告,提高病人发现率?方法 根据新发涂阳登记率,采用分层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确定6个县作为调查点?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宣教,并在采取措施前后对健康人群?肺结核病人及综合医院进行调查?对比?结果 通过采取措施,有症状主动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者,由干预前的29%增加到干预后的270%;综合医院收住肺结核由030%下降到014%,漏报率由282%下降到159%?1995年新发涂阳登记率为1345/10万,较干预前1994年的1194/10万有明显提高(P<0.01)?采取干预措施后的4年(1994~1997)登记的新发涂阳病人,比干预前的4年(1990~1993)增加434%(2940/2050)?结论 加强宣教,强调依法归口管理?综合医院建立胸透登记?转诊,可以有效地提高新发涂阳病人发现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盆段结石与灌肠排石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经直肠或阴道检查输尿管盆段结石 ,并用温盐水灌肠。结果  73例患者 ,经直肠检查 6 4例 ,经阴道检查 9例 ,其中输尿管盆段结石 6 7例 ,输尿管盆段肿瘤 6例。 6 7例输尿管盆段结石均行灌肠排石疗法 ,9例灌肠后结石当日排出 ,47例输尿管盆段结石疼痛立即缓解 ,周内结石排出 ,11例排石失败行手术取石。结论 :经直肠或阴道检查输尿管盆段结石 ,方法简单 ,定位准确 ,是诊断输尿管盆段病变的可靠途径。灌肠疗法对输尿管盆段结石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 9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年龄 1 3~ 57岁 ,平均年龄 35 5岁。经腹超声检查发现肾结石、输尿管腹段结石 69例 ,输尿管出口处结石 7例。肾积水及输尿管腹段扩张找不出结石 2 0例 (男 1 5例 ,女 5例 ) ,左侧输尿管盆段结石 6例 ,右侧输尿管盆段结石 1 4例。均经手术或碎石、中药治疗后排出体外证实。仪器 :使用美国ATL HDIESP全数字化彩超 ,腹部探头频率 3 5MHz ,5 0MHz ;直肠探头频率 5 0~9 0MHz ,探头直径 1 6cm ,长度 1 0 7cm。患者适度充盈膀胱 ,取仰卧位 ,先经腹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  相似文献   
99.
病毒性心肌炎 (VMC )主要是由柯萨奇B组病毒侵犯心脏所致 ,并以心肌炎性坏死和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变化。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而致的心肌损害 ,是VMC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1] 。而多种细胞因子则是VMC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介质 ,我们建立了VMC小鼠模型 ,并观察其血清中ICAM 1、TNF α及IL 2的水平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动物 选取 4~ 6周龄雄性BALB/c小鼠 ,体重 14±2g,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 2 病毒 柯萨奇B3 病毒 (CVB3 )、Nancy株 ,由上海医科大学卫生部病…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在小肝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直径≤3cm小肝癌行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 (1)CT平扫,18例病灶呈低密度,7例病灶呈等密度。肝动脉期,25例病灶强化呈高密度,强化类型分为均匀一致性,斑点状及环状强化。门静脉期25例病灶均呈低密度。(2)门静脉血管MIP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小肝癌病灶与肝内门静脉血管关系,肝内门静脉血管分支于病灶处稀少,部分中断或被轻度推移,肿瘤内无门静脉分支血管。结论 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是诊断和评价小肝癌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小肝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可较好显示病灶与门静脉的关系,为其外科手术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