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原发性肝癌肿瘤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 :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 :( 1)边缘清楚型 ( 19例 ) ,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3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 ;( 2 )完整包膜型 ( 14例 ) ,包膜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多见 ;( 3)边缘不清型( 2 7例 ) ,2 4例肝动脉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7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 ;( 4 )混合型 ( 2 4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较好显示PHCC边缘形态特点及血供 ,对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介入治疗效果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2.
食道燕麦细胞癌较罕见,国内尚少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3岁。1982年2月因胸骨后疼痛伴进食梗阻,食道钡餐检查等均无异常发现。同年3月患者头晕、心悸、胸闷和全身无力,血压200/100,心率140,给予对症治疗。因吞咽困难加重于同年5月7日入我院。食道吞钡检查:见食道中段有6cm长狭窄区,该区管壁僵硬,粘膜破坏,狭窄区上段食管扩张,X线诊断为中段食道癌。6月17日行食道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FLT3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突变是与白血病发生相关的FLT3基因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本实验旨在探讨FLT3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突变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验于中国刑警学院法医教研室、沈阳医学院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选择1998-03/2005-10于中国医科大学及沈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58例作为实验组,经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确诊均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男37例,女21例,平均年龄19岁,均自愿参加。形态学分型中5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难治性贫血13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4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0例、转变中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1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9例。对照组为同期就诊非白血病患者及健康供者10例。①DNA提取:患者骨髓或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核细胞,传统酚/氯仿/异丙醇法提取DNA。②PCR引物设计:针对FLT3基因内部重复串联结构主要发生在11号外显子,在11号外显子近端和远端分别设计引物11F和11R,扩增产物为133bp。同时设计对照组β-actin引物actin F和actin R,扩增产物为305bp。③PCR扩增及电泳PCR:反应体系包括上、下游引物各0.2μmol/L,dNTPs 0.25mmol/L,Taq DNA聚合酶2.5U,模板DNA 200ng。反应条件为94℃变性3min后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取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④测序及Blast分析。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8例和对照组1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5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19例FLT3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2.78%。19例FLT3基因检测阳性患者,有5例出现FLT3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突变,阳性率为2.74%,其中慢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过度型3例。②测序及Blast比对分析显示,外显子11区均有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突变,各例的复制区域不同,长短不等(19~39bp)。③临床资料显示,5例伴有FLT3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突变的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有4例在短时期内(1~5个月)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结论: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存在有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突变。该突变可以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5.
呼吸运动周期中成人上呼吸道形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正常人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cirome,OSAS)患者在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学变化,比较正常人和OSAS患者间的差别。方法 经PSG确诊的OSAS患者共34人,年龄性别相近的正常成年人30人,以纤维内窥镜观察清醒平静呼吸时上呼吸道的形态变化,对受试者上呼吸道吸气和呼气时的形态分别拍照,利用计算机图像测量分析技术计算吸气和呼气之间上呼吸道形态学改变的幅度,比较正常人和OSAS患者间的差别。结果 正常人和OSAS患者,均表现为吸气时上呼吸道横截面积明显缩小,吸气中期达到最小,呼气开始则横截面积增大,呼气中期达到最大。OSAS患者在呼气和吸气间的改变幅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左右径的改变幅度大于前后径。软腭后区的改变幅度大于舌后区。结论 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存在周期性的变化,OSAS患者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正常对照者,这种较大的变化幅度是OSAS患者睡眠中发生上呼吸道阻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6.
张大宁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肾病学家,是现代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从事中医肾病学研究凡四十年。在长期、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了岐黄仲景以来古代先哲的理论与经验,系统提出了"肾虚血瘀论和补肾活血法"、"心-肾轴心系统学说"等新的理论,并首先将"中医肾病学"这门新兴的临床专业学科,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诊分层诊断的可行性,提高急诊医生对ACS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3—8月因胸痛及胸痛等同症状在我院急诊科就诊且资料完整患者288例,通过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将患者分为ACS组(192例)和非ACS组(96例),观察两组一般情况、确诊结果及临床转归情况,并分析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对ACS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两组性别、症状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 173例,非ACS组中确诊ACS 3例,ACS组初诊诊断符合率90.1%(173/192),非ACS组初诊诊断符合率96.9%(93/96)。急诊分层诊断流程及标准对ACS诊断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3.0%。ACS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非ACS组随访30 d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因胸痛及胸痛等同症状就诊的急诊患者行ACS分层诊断,可初步实现ACS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降低漏诊率,避免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68.
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方案是治疗中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标准方案。我们将CHOP方案中的阿霉素、长春新碱由静脉推注(静推)给药改为持续静脉滴注(静滴),观察其疗效和毒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镜下采用解剖位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4股半腱肌加股薄肌肌腱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情况。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lysholm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Lysholm评分从术前46~67分,平均(59.1±4.9)分升高到术后69~95分,平均(92.8±5.2)分,其手术前后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4股半腱肌加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稳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左心衰竭的疗效,分析治疗后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急性重度左心衰竭,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107例患者,根据是否生存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血压、心率、呼吸、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乳酸值。结果:本组107例患者,生存69例,死亡38例,死亡率达35.51%;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急性左心衰竭的死亡率更高,达50%。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机械通气开始时收缩压低[(108.58±29.38)mmHg vs(122.47±27.34)mmHg, P<0.05]、舒张压低[(61.83±23.16)mmHg vs(73.56±17.34)mmHg), P<0.05]、动脉血pH 值低(7.10±0.12 vs7.29±0.12, P<0.05)、PaO2低[(53.41±6.02)mmHg vs(59.41±4.02)mmHg, P<0.05],PaCO2高[(50.73±5.91)mmHg vs(40.73±5.91)mmHg, P<0.05]、乳酸值高[(3.97±3.76)mmol/L vs(2.26±1.17)mmol/L, 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重度左心衰竭患者死亡率高,死亡组患者的血压、动脉血pH 值、PaO2均低于生存组,PaCO2、乳酸值则高于生存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