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3篇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61.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不同时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自愿受试者14例,急性发病未经任何治疗的16例轻到中度哮喘病人和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而处于哮喘缓解期的35例病人的外周静脉血15 ml进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随后行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0%和PEF%。分离纯化静脉血嗜酸细胞,提取总RNA。RT-PCR同时扩增特异性片段 VDUP1和内参β-Actin。取10μl反应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用Gel-Pro软件分析凝胶成像,测定VDUP1和β-Actin灰度值,求VDUP1/β-Actin比值,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VDUP1表达的变化,分析VDUP1/β-Actin比值与诱导痰嗜酸细胞、FEV1.0%、PEF%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未经治疗的哮喘病人嗜酸细胞(0.314±0.242)与正常人比较(0.532± 0.279)显著降低,而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处于缓解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VDUP1/β-Actin比值(0.612±0.38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急性发作未经治疗哮喘组嗜酸细胞VDUP1表达与FEV1.0%(r=0.587,P=0.046)和PEF%(r=0.563. P=0.033)呈正相关,而与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436,P=0.049)。结论嗜酸细胞VDUP1的表达与哮喘嗜酸细胞活化相关,并影响哮喘病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62.
严重开放性肢体创伤常见于高能量损伤,累及多种组织结构,损伤程度重,可能影响肢体成活甚至危及生命,对肢体功能有严重影响。对于此类创伤,无论是伤情评估、治疗决策,还是救治的实施,都面临巨大挑战,对急救的时限要求高,对救治团队技术水平和医疗机构综合救治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需具备较强的伤情判断与监测、损伤控制、生命支持、组织修复重建以及并发症防治的能力[1]。此类患者受伤后通常被送往就近的基层医院进行急救,有不少患者经多次转诊才到达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进一步处理,往往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而有的患者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接受规范治疗,丧失了保肢机会或后遗严重的肢体残疾[2]。  相似文献   
563.
目的 分析早期磨削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深Ⅱ度烧伤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老年深Ⅱ度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3)。对照组予以早期磨削痂联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予以早期磨削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创面愈合率、创面细菌感染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32/33)较对照组(75.00%,24/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28<0.05)。治疗7 d、14 d后,研究组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14 d后,研究组创面细菌感染率(3.03%,1/33)较对照组(25.00%,8/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深Ⅱ度烧伤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早期磨削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可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564.
目的 研究圣草酚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16只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NAFLD模型组和圣草酚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每组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使用高脂饲料诱导NAFLD模型。在预处理4周后,采取腹腔注射方式(0.01 mL/g)进行给药,每日1次,连续6周。测定小鼠体重、肝脏质量,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测定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及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使用0.5 mmol/L油酸诱导HepG2细胞建立体外NAFLD模型,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NAFLD模型组和圣草酚低、中、高浓度组(50、100、150μmol/L);给药组在诱导模型的同时加入圣草酚,培养24 h。观察细胞中脂质沉积情况,检测细胞中TG、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水平和Nrf2、HO-1蛋...  相似文献   
565.
目的 调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年龄≥40岁常住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年龄≥40岁常住居民,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测及问卷调查,确定COPD患病情况。比较不同调查因素的COPD患病率,对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共抽取红原县年龄≥40岁常住居民456例,436例质控合格,其中53例确诊COPD,COPD总患病率为12.16%。调查对象不同性别、民族、年龄、吸烟状况、吸烟年限、文化程度、取暖方式、肺结核病史、BMI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民族、年龄、吸烟状况、取暖方式、文化程度和肺结核病史(P均<0.05)。结论 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年龄≥40岁常住居民COPD患病率为12.16%,高于全国患病率;民族、年龄、吸烟状况、取暖方式、文化程度和肺结核病史是红原县COPD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66.
试析附子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附子的临床运用,从性味功效、适应证、配伍、用量、煎服法、毒性反应及处理、禁忌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附子的治疗靶向是阴证、寒证,且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都很明显,因而善用、广用附子前提是精辨阴阳,洞察寒热,深层次的学术思想则是养生疗疾推崇阳气的重要作用。附子所含乌头硷,就其致心律失常作用而言,是有毒成分;就其镇痛等作用而言,则是有效成分。人体生理和病理上的差异(体质和证候),可影响对乌头硷的耐受性,而不同的剂量和煎煮法,可影响乌头硷的含量,进而改变附子的毒性和治疗作用。因而附子的用量、煎煮法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