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美国医学教育体系是西方医学教育体系的典范,研究其最新改革内容及改革趋势对我国医学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医学教育最新一轮改革的4个方面,即课程体系改革、临床见习改革、执业医师考试时间改变和人文课程改革,并探讨了以上改革内容对我国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的启示,以期为我国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血小板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促使肿瘤组织持续不断地招募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启动肿瘤特异性信号通路,促进组织损伤和异常修复反应,造成炎症微环境的恶性循环,为肿瘤组织创造有利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增强其不断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中医认为肿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因虚致痰、瘀、毒,痰、瘀、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故扶正解毒、活血化瘀为临床治疗肿瘤的根本治则治法。血小板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介导并增强肿瘤炎症微环境,进而增强肿瘤的增殖、侵袭与转移能力。基于扶正解毒法和活血化瘀法干预肿瘤炎症微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血小板与肿瘤细胞介导的炎症微环境对肿瘤进展的作用机制,癌毒的物质基础及其与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具体关系,扶正解毒和活血化瘀法干预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具体机制,均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新藤黄酸诱导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MTT试验检测新藤黄酸对B16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采用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新藤黄酸对B16细胞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新藤黄酸对B16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p-PI3K,Akt,p-Akt,p-mTOR,PTEN蛋白的变化以探讨新藤黄酸诱导B16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新藤黄酸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生长和增殖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随着新藤黄酸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Hoche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新藤黄酸处理的细胞中呈现明显的凋亡特征;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新藤黄酸作用B16细胞后,细胞发生明显凋亡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表明p-PI3K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Akt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而PI3K,Akt蛋白表达量基本不变,p-mTOR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PTEN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结论:新藤黄酸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范围内能够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4.
【】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中心药房针剂医嘱调配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在中心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针剂医嘱调剂调剂延迟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对比活动前、后针剂医嘱平均调剂速度。结论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中心药房针剂医嘱调剂效率,同时又能提升圈员的凝聚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5.
曹寅  李庆林  王亚丽  陈智玲 《安徽医药》2016,20(10):1977-1980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中心药房针剂医嘱调配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在中心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针剂医嘱调剂调剂延迟原因,提出对策并实施。结果 圈员的针剂医嘱调配延迟次数较活动前明显降低59.3%。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中心药房针剂医嘱调配效率,同时又能提升圈员的凝聚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6.
目前,经直肠腔内超声显像(TRUS)已经成为前列腺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疾病的检测.尤其是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使前列腺癌(PCA)的早期确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7.
葛根素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线粒体 途径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MPP+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PI单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胞浆Cyt C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酶活性;DNA ladder分析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结果:在12.5~50 μmol·L-1,葛根素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PP+诱导SH-SY5Y细胞发生凋亡,并阻滞细胞于G2/M期,预先加入不同剂量的葛根素可以逆转MPP+对SH-SY5Y细胞损伤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分析结果均显示葛根素能够抑制MPP+诱导SH-SY5Y细胞的Cyt C的释放.不同剂量的葛根素也能够抑制MPP+诱导SH-SY5Y细胞的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但对Caspase-8的活性影响不明显;DNA ladder分析也显示葛根素可以抑制MPP+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结论:葛根素可以提高MPP+诱导的SH-SY5Y损伤的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Caspase通路和干预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68.
摘 要 目的: 研究加工前、后的亳州牡丹皮水提物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作用比较。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昆明小鼠1个月,再采用链脲佐菌素(STZ)120 mg·kg-1进行腹腔注射,复制T2DM小鼠模型,然后,随机分配已建立成功的小鼠模型至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未加工丹皮给药组和已加工丹皮给药组,并以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对造模成功的小鼠以各丹皮水提物进行28 d的持续灌胃,再解剖取血,测定T2DM小鼠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已加工牡丹皮和未加工牡丹皮水提物均能显著的降低T2DM小鼠体内的GLU(P<0.01)、TC(P<0.01)、MDA(P<0.05),并能使T2DM小鼠体内的SOD显著升高(P<0.01)。结论:加工前、后的牡丹皮水提物均能显著降低T2DM小鼠的血糖值,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对血脂的代谢和抗氧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调节作用。已加工的牡丹皮外观上虽然更加美观,但是在药效上并未增强。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倒班、平均睡眠时间及其联合作用对钢铁工人肝功能异常的影响,为保护钢铁工人肝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以某钢铁公司6 907名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并收集信息。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进行分析。  结果  肝功能异常的检出率为18.0%,且男性高于女性(19.2% vs. 5.1%)。调整混杂因素后,倒班年限和肝功能异常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倒班和平均倒班频率>7夜/月患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分别增加1.24倍(OR=1.24, 95% CI: 1.04~1.49)和1.29倍(OR=1.29, 95% CI: 1.07~1.56)。以倒班状态分层,在倒班工人中平均睡眠时间较短(≤5 h/d)和较长(>7 h/d)患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分别增加1.19倍(OR=1.19, 95% CI: 1.01~1.43)和1.22倍(OR=1.22, 95% CI: 1.02~1.44)。且平均睡眠时间较长或较短均与倒班存在正向相乘的交互作用。根据平均睡眠时间分层后,平均睡眠时间>5~7 h/d的各倒班指标与肝功能异常的联系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倒班工作和睡眠时间较长或较短联合作用会增加钢铁工人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倒班工作对肝功能异常的独立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0.
正0引言木村病(Kimura病,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炎性疾病。1937年以来全球陆续报道有300多例[1],由于本病罕见容易误诊与漏诊。本文报告一例以额部小肿块为首发症状的KD。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因"左额部皮肤肿物5年"来院就诊,患者5年前发现左额部靠近发际线处有一大小0.5cm×0.6cm×0.2cm包块,无发烧、疼痛等不适,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