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研究黄芩苷与大黄酸的超滤适用性。方法:以温度、压力、浓度、超滤膜截留分子量4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分别以黄芩苷、大黄酸为检测指标,测定超滤前后药液成分的浓度,计算透过率,观察黄芩苷、大黄酸超滤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超滤过程中黄芩苷透过率高,药液浓度对透过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余考察因素影响较小;大黄酸透过率高,各考察因素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黄芩苷、大黄酸超滤过程中浓度发生变化较小,适合超滤。  相似文献   
22.
目的:考察超滤技术去除苦参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效果。方法:采用10KDa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对苦参素注射液进行超滤,以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超滤前后苦参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样液超滤前细菌内毒素为8.0540EU/mL,超滤后为0.3024EU/mL,内毒素去除率为96.24%,其有效成分氧化苦参碱的透过率为96%。结论:超滤技术可以很好的去除苦参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有效成分损失少,可提高其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3.
李存玉  林亚娟  李明明  章莲  李硕  彭国平  支兴蕾 《中草药》2022,53(20):6431-6442
目的 基于成分存在状态定量计算模型,分析丹参注射液(Danshen Injection,DI)的醇沉工艺中酚酸类成分的传递规律。方法 以DI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为检测指标,基于纳滤传质数学模型,收集膜通量、截留率数据,拟合溶质传质系数,以分子态单体成分为参照,构建成分存在状态定量计算模型,进而分析中间体密度1.05、1.15、1.25 g/mL时,指标性成分醇沉至75%、85%的转移率与成分存在状态及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性,以期解明醇沉精制机制。结果 存在状态定量计算幂函数方程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99,DI中间体的密度为1.05~1.25 g/mL时,丹参素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分子态比例分别为1.14%~5.25%、66.70%~80.25%、10.51%~19.11%、1.13%~11.44%,对密度-分子态比例-醇沉转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醇沉体积分数由75%增加至85%,转移率下降比例排序为丹参素钠>丹酚酸B>迷迭香酸>原儿茶醛,成分存在状态为影响醇沉转移率的主导因素,且与成分相对分子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构建了DI中间体中酚酸类成分分子状态定量计算方法,初步阐明醇沉精制机制,有助于制剂醇沉工艺的标准化控制。  相似文献   
24.
目的基于三七总皂苷(PNS)存在状态,明确溶液环境对其分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成分透过率、溶液表面张力为指标,分析单因素乙醇、无机盐、表面活性剂和pH值对PNS存在状态的影响,进而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考察乙醇浓度、氯化钠浓度、溶液pH值对三七皂苷R1(R1)和人参皂苷Rb1(Rb1)超滤分离的影响,分析因素交互作用,明确影响规律。结果乙醇可以降低皂苷分子间作用力,pH值促进皂苷离子化,增加临界胶束浓度,PNS超滤透过率增加;无机盐的盐析作用降低临界胶束浓度,PNS透过率降低;表面活性剂类型与PNS超滤分离行为相关;通过响应面分析成分超滤透过行为,Rb1对考察因素的敏感度高于R1。结论明确了溶液环境因素对PNS超滤分离的影响规律,可以动态调节成分状态,实现皂苷类成分的目的性分离。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1-34)(PTH)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87例老年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PKP,治疗组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皮下注射20μg PTH一次。分别在术前、术后24 h、术后6个月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术前与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及骨碱性磷酸酶骨人交联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I型胶原N-端肽)肌酸酐(NTX/Cr)。结果术后24 h、6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BALP和NTX/Cr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TH联合PK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能增加患者骨密度,提高血清BALP和NTX/Cr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基于LC-MS/MS定性/定量分析生、炙甘草中水溶性成分.方法 采用LC-MS/MS正、负离子模式对生、炙甘草水溶性成分进行检测,并以Marker View软件分析甘草蜜炙前后的差异性成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梯度波长HPLC法对生、炙甘草8种主要差异性成分(4种黄酮及4种三萜皂苷)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 从中鉴定出30种水溶性差异性成分,其中包括12种黄酮类和18种皂苷类;其中黄酮类异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在蜜炙后平均含有量分别上升5.11%、25.94%,甘草苷、芹糖甘草苷含有量分别下降21.77%、18.43%,而4种三萜皂苷平均含有量在蜜炙后均出现下降,幅度在10.07%~16.69%.结论 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为炙甘草的炮制及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历版《中国药典》中对于泽泻药材来源记载的变化以及《中国植物志》与《中华本草》的记载,发现历版《中国药典》中的泽泻药材来源记载混乱,存在中文名与拉丁名不对应的问题。泽泻作为常用药材,市场流通量大,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经典名方中多个处方中存在泽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将会进一步增大泽泻药材的市场流通量。经典名方作为国家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其研究要求明确所用药材的基原,而《中国药典》中泽泻基原记载的混乱问题严重阻碍了经典名方的开发,为了规范泽泻药材基原以保障临床疗效并推动经典名方的发展,泽泻的基原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此外,泽泻基原的考订也可为《中国药典》中同样存在相似问题的决明子、荆芥、天南星、黄藤和筋骨草等药材提供考订思路,以期能加快《中国药典》中各药材的修订。该研究通过历代本草及地方志等文献对泽泻产地变迁情况分析,发现从魏晋时期至今,泽泻产地在不断迁移,最终形成了以四川为主产地的现状。将产量最大的川泽泻与道地药材建泽泻从植物、化学成分、基原及市场流通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是泽泻科泽泻属2个不同品种,现今川泽泻即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占据大部分市场,但是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Alisma orientale不符。通过考证分析,建议将泽泻A. plantago-aquatica与东方泽泻A. orientale均作为泽泻药材的来源。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优选三苷注射用粉针剂药液中热原去除的最佳方法. 方法 考察活性炭以及不同孔径超滤膜去除三苷药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效果,以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超滤前后的三苷药液中内毒素的含量,筛选出最佳去除三苷粉针中热原的工艺. 结果100KDa孔径的超滤膜可以很好的去除三苷粉针药液中的热原,且时三苷药液中有效成分的影响较小. 结论 三苷粉针中热原去除工艺的筛选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中药粉针剂生产工艺中热原去除应用的实践,从而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Jiawei 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JHD)HPLC指纹图谱,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并阐明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成分归属。方法 HPLC指纹图谱检测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Q-TOF/MS)方法对指纹图谱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对照品、化合物质谱信息结合文献报道鉴定其结构,进一步通过药材指纹图谱阐明共有峰的成分归属。结果 建立了JHD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10批样品相似度为0.920~0.990。在此基础上共鉴定出JHD中70个化学成分,包括28个黄酮类、23个三萜类、5个单萜苷类、5个有机酸类、5个姜辣素类及4个其他类化合物。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LC-Q-TOF/MS定性鉴别,能够体现JHD组分的整体特征,可为其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新生化颗粒被誉为"产后第一方",在妇科用药领域需求量大,而市场上制剂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临床疗效。为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新生化颗粒指纹图谱,为提高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方法。采用Agilent 5 HC-C_(18)(2)(4.6mm×250 mm,5μm)色谱柱进行检测,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210.0~400.0 nm的最大值,柱温为25℃。建立12批新生化颗粒优质产品的指纹图谱,确定了43个共有峰,并对其及江苏融昱药业10批普通产品、10批不同产家产品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制剂和各组方药味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光谱,及液质联用技术(HPLC-MS)进行比对,对共有峰进行了制剂-药材的来源归属和指认。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的新生化颗粒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新生化颗粒的质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