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葛根素的超滤适用性。方法:以丙二醇的浓度、温度、药液浓度、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四因素进行正交设计,成分含量为检测指标,测定超滤前后药液成分的浓度,计算透过率来观察葛根素溶液超滤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葛根素不被膜吸附,透过率高。超滤膜相对截留分子量因素对葛根素的吸附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葛根素在超滤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小,有较好的超滤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中药制药过程中超滤膜完整性评价手段,整理超滤膜完整性评价手段的文献,并结合中药制药过程中超滤技术应用特点进行发展趋势分析。直接、间接完整性检测法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评价,其中常用的气泡点法和扩散流法可对膜完整性进行快速评价,但无法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检测;替代挑战实验法多采用外源性探针,灵敏度高却存在污染。现有的膜完整性检测方法无法满足中药制药过程中无外源性添加污染、指标灵敏、在线监控的要求,经分析发现间接检查法是未来膜完整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寻找内源性探针对提升膜完整性的检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种快速检测热毒宁注射液中内毒素的新方法。方法根据细菌内毒素在溶液中团聚的光散射特征,建立内毒素浓度与团聚粒子平均粒径的线性方程对热毒宁注射液中的内毒素进行检查,并以鲎试剂法作验证。结果经方法学考察,线性关系良好,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的相对误差(RSD)均控制在1.0%左右,加样回收率达到100%以上及RSD为3.5%;分别测量3个批次热毒宁注射液的内毒素浓度均值为0.36 EU/m L,经鲎试剂法验证测得为0.39 EU/m L。结论与家兔法和鲎试剂法测定内毒素相比,本法检测热毒宁注射中内毒素快速简便,可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过敏介质5-羟色胺监控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致敏前后豚鼠血浆中5-羟色胺的量。色谱条件:Hedera ODS-2柱;柱温25℃;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25 mmol/L,内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5 mmol/L,庚烷磺酸钠3 mmol/L,p H 4.6)-乙腈(85∶15等度洗脱)。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致敏前后豚鼠血浆中Ig E的量。结果在发生过敏反应后,豚鼠体内Ig E和5-羟色胺的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5-羟色胺和Ig 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过敏性介质5-羟色胺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检测,以5-羟色胺监控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可行,且能提高检测速度,降低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消癌平注射液中钾离子去除工艺。方法以钾离子的去除和有效成分绿原酸的保留为指标,比较3种不同截留分子量的纳滤膜钾离子含有量,钾离子分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绿原酸分析采用HPLC。结果300~500 Da及600~800 Da纳滤膜钾离子去除可以控制在220μg/m L以下,300~500 Da纳滤膜绿原酸的损失低于7%,而600~800 Da纳滤膜绿原酸的损失接近20%。结论 300~500 Da纳滤膜可有效降低消癌平注射液中钾离子和保留大部分的绿原酸,其工艺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升麻中酚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水回流提取的方法,以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为指标,选择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水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为14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3h,升麻中的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分别为11.05、21.40、151.44mg/100g,不同基原和批号的升麻中咖啡酸、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差异明显。结论:升麻中酚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外科医生在为失去拇指或其它手指的病人恢复运动、感觉和外形兼备的功能重建方面,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特别是对拇指的缺失,过去曾有许多重建方法,包括残端提升法、手指或残指移位法、食指带拇指方法,皮指植骨法等。目前拇手指再造,除以上外还包括拇趾甲瓣和足趾游离移植与部分再造。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由Nicoladoni 1898年提出,  相似文献   
18.
细菌内毒素定量法研究活性炭与超滤法热原去除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细菌内毒素定量法研究活性炭及超滤法的热原去除工艺。方法 以动态浊度法测定不同浓度活性炭及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使用前后药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变化,观察其去除热原的效果。结果 在三七总苷溶液中外加内毒素制备三七总苷原液,测得0.03%,0.10%,0.30%3种浓度活性炭的细菌内毒素去除率分别为62.21%,76.21%,81.03%;50 000及100 000相对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的细菌内毒素去除效率均>91%。结论 该实验明确了不同浓度活性炭与其细菌内毒素去除效率的量化关系及超滤法去除细菌内毒素的效率,为注射剂生产工艺中去除热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优选含黄芩苷的注射剂中突发性污染的热原去除工艺。方法 采用动态浊度法和HPLC法检测不同浓度活性炭及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使用前后黄芩苷药液中细菌内毒素及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计算细菌内毒素去除率和黄芩苷回收率。结果 在热原突发污染情况下,测得0.10%,0.50%,1.00% 3种浓度活性炭对黄芩苷药液的细菌内毒素去除率分别为80.2%,91.7%和95.6%,同时黄芩苷回收率分别为90.8%,73.1%和51.3%;黄芩苷药液经5和10 kDa相对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的细菌内毒素去除效率均接近100%,黄芩苷回收率分别为52.6%和94.3%。结论 该实验明确了各种浓度活性炭都不能有效去除黄芩苷类药液的热原且对黄芩苷吸附率很高,而超滤法对黄芩苷药液热原的去除效果较好且成分回收率也很高,为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中去除热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芩苷与大黄酸的超滤适用性。方法:以温度、压力、浓度、超滤膜截留分子量4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分别以黄芩苷、大黄酸为检测指标,测定超滤前后药液成分的浓度,计算透过率,观察黄芩苷、大黄酸超滤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超滤过程中黄芩苷透过率高,药液浓度对透过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其余考察因素影响较小;大黄酸透过率高,各考察因素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黄芩苷、大黄酸超滤过程中浓度发生变化较小,适合超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