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9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内、外科综合治疗手段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31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进行了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其中鼻内窥镜手术 2 4例 ,柯 -陆氏手术 7例 ,术前后进行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真菌治疗。结果 :术后均随访 1年以上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采用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无复发 ,3例采用柯-陆氏手术治疗的患者复发行二次手术后恢复。结论 :本研究表明鼻内窥镜外科手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结合内科用药对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应用夹板固定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有效,简便的鼻中隔固定方法。方法 对照研究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夹板固定组和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组各48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愈合经过。结果 夹板固定患者较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使用夹板固定的方法优于常规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耳鸣的病因、病理机制极其复杂,因此,针对病因进行优化治疗非常重要[1].本研究拟在甲磺酸倍他斯汀(敏使朗)治疗神经性耳鸣的基础上,观察用药前、后患者主观症状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loacoustic emissions,TEOAE)的变化,比较单剂量和倍量药物应用对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重视,体检工作量既大又集中,客户体检环节多,医务人员与体检客户之间接触时间短暂,缺乏足够的有效沟通,加之部分客户对体检知识的一知半解,容易导致医务人员与客户之间产生矛盾,引起投诉。体检的投诉事件往往是“小事”,  相似文献   
15.
<正> 1991.1~1998.5按Gall和Scheele提出的脾外伤分级标准对28例Ⅲ~Ⅳ级(称为重度)外伤性脾破裂施行原位保脾术,术后连续检测其免疫功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平板运动试验ΔST/ΔHR最大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运动中ΔST/ΔHR最大斜率异常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ΔST/ΔHR最大斜率异常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8.0%、86.0%、80.66%,而ST段压低则分别为80.0%、84.0%、81.33%.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后引起ΔST/ΔHR异常反应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进行了头颈部的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 ,并与传统的冰冻切片进行了对比。一、材料和方法1.冰冻切片的制作 :11具正常成年人尸 ,男 8例女 3例 ,年龄 40~ 6 0岁。尸体用 10 %的甲醛经动脉灌注固定后 ,浸泡于防腐液中 ,使用时用手锯自颈根部锯断 ,置 - 40℃低温冰箱中 ,冰冻 48h以上 ,在木工带锯下分别制作水平面、冠状面、矢状面冰冻切片 6、4、2套。水平面标本以听眦线为基线 ,向下层层锯切 ,层厚为 10mm ,共计 15层。冠状面与水平面垂直 ,自下颌角开始 ,自前向后 ,层厚为 10mm ,共计 9层。矢状面先自正中剖开 ,向两侧锯…  相似文献   
18.
患儿女 ,14岁 ,6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上腹不适 ,有饱胀感 ,进食后尤甚 ,伴恶心 ,偶感腰部胀痛 ,近 1个月来出现发热 ,体温最高达 3 9℃。院外以伤寒治疗无效。查体 :上腹部偏右侧扪及大小约 15cm× 15cm包块 ,边界不清 ,活动度差 ,无触痛 ,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正常。化验检查未见异常。X线平片 :右腰大肌外侧见从上到下梭形密度增高影 ,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 ,腰大肌受压内移。考虑 :右腹膜后占位。CT检查 :右腹膜后可见大小约 2 0cm× 12cm× 10cm的肿块 ,密度不均 ,以软组织密度 (+ 40Hu)为主 ,可见散在低密度灶 ,其内…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1983- 0 1~2 0 0 3- 12术前诊断小肠肿瘤2 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1~70岁。术后病理诊断证实2 5例,空肠肿瘤15例,回肠肿瘤10例,误诊1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7例,良性肿瘤8例。平滑肌肉瘤9例,腺癌5例,恶性淋巴瘤3例,息肉4例,血管瘤4例。本组均长期反复的消化道出血(鲜血便或黑便)、贫血、头晕。其中突发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11例,中腹部可活动,腹部肿块6例,腹痛,多为间歇性隐痛、无规律性、偶有急性绞痛8例。1.2 方法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纤维结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内窥镜超声、CT、B超和全消化道…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42岁 ,因右上腹疼痛 2个月来院就诊。查体 :右上腹肋下可触及一大小约 3cm包块 ,质中等 ,较深 ,压痛明显 ,位置固定。上腹部可见两条手术疤痕 ,右下腹麦氏切口。体温3 7.0℃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18次 /min ,血压 14 .63 / 9.3 1kPa。血常规 :白细胞 10 .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68。X线检查 :心肺无异常发现。CT检查 :肝左叶外侧段后缘一不规则高密度影 ,其CT值为 2 40 0~ 80 0Hu ,大小 5 .6cm× 3 .0cm ,周围见密度减低区。印象 :腹腔内金属异物存留 (位于肝左叶外侧段 ,方叶、门静脉、胃小弯之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