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51.
目的分析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smotic demyelination syndromes,OD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10-01—2017-12收住郑州大学一附院O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8例有低钠血症补钠史,另1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持续高钠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8/9)、精神异常(7/9)、延髓性麻痹(5/9)。病变累及脑桥6例,脑桥外病变8例,脑桥外病变主要累及双侧基底节区、丘脑、皮层灰白质交界区。MRI多表现为等或稍长T_1、长T_2信号。FLAIR像、DWI像高信号,ADC像根据时期不同可呈低或等信号,增强多无强化。9例患者均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基本痊愈2例,好转5例,无明显缓解1例,死亡1例。结论 ODS包括脑桥中央髓鞘溶解和脑桥外髓鞘溶解,患者多有血钠浓度快速波动史,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2.
李玉坤  李俊敏  谭宓  王彬  王燕 《临床荟萃》2006,21(14):1003-1007
目的测定河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1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匹配的对照组的腰椎及双侧股骨骨密度。结果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骨密度在第1腰椎,女性右侧股骨大转子、粗隆间及右侧股骨平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0.875±0.192)g/cm2vs(1.038±0.288)g/cm2,(0.579±0.979)g/cm2vs(0.637±0.109)g/cm2,(0.880±0.115)g/cm2vs(0.949±0.165)g/cm2,(0.767±0.100)g/cm2vs(0.823±0.137)g/cm2,均P<0.05;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与非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升高,分别为(8.38±2.50)mmol/L vs(5.20±0.27)mmol/L,(13.17±3.86)mmol/L vs(6.70±0.40)mmol/L,(7.29±1.12)%vs(5.94±0.16)%,均P<0.05;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病程(男性r=-0.603,P=0.043;女性r=-0.461,P=0.016)、HbA1c(男性r=-0.690,P=0.041;女性r=-0.436,P=0.021)呈负相关,与BMI(男性r=0.654,P=0.043;女性r=0.413,P=0.028)呈正相关,女性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还与年龄(r=-0.457,P=0.016)、绝经年限(r=-0.561,P=0.003)呈负相关,与雌激素(r=0.384,P=0.039)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骨质疏松;血糖控制不良、低BMI和病程长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3.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观察组加用参芪降糖颗粒。结果观察组早产、产后出血、妊高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呼吸紧促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参芪降糖颗粒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能够改善妊娠结局,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54.
尤昭玲教授用中医"安胎前移法"辅助治疗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不孕症患者,有效地提高了IVF-ET技术的成功率。从现代医学基础——子宫内膜容受性、中医病因病机——脾肾两虚、中医治则——健脾补肾3个方面,分析了"安胎前移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八味妇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118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八味妇炎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味妇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输卵管炎症性不孕症疗效显著,同时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56.
在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各大、中型医院越来越多地实行了网络化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和发展完善,使用微机化管理工作已由单个部门、单机使用向全院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57.
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莉  李俊敏 《河北医药》2009,31(5):619-620
医院的管理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决策过程。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医院效益。这一切都是通过信息的收集、汇总、加工、分析、处理、决策的不间断的循环实现的。随着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计算机已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化的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就好像一个现代化医院的成功运作离不开功能完整、美观舒适的建筑物,技术娴熟的医护人员,性能齐全、高精尖的医疗仪器设备,科学、高效的管理一样,它也离不开计算机的医院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58.
血管紧张素II受体I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Ⅰan-tagonism,AT1Ra)通过受体途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系统),具有肾保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糖尿病早期肾细胞异常增生造成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导致后期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1]。本实验应用大鼠糖尿病模型,通过给予AT1Ra缬沙坦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糖尿病大鼠肾细胞增殖及NF-κB的影响,以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动物模型及分组:选取体重230~250 g的雄性SD大鼠30只(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半乳糖性白内障房水和晶状体中Ca2+含量及晶状体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3只22d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白内障组和实验组;用D-半乳糖诱发半乳糖性白内障后,实验组在实验的d4结膜下注射150g·L-1牛磺酸;于实验的d8、d14取房水和晶状体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白内障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房水和晶状体中Ca2+含量明显升高,而晶状体Ca2+-ATP酶活性下降;实验组与白内障组相比,房水和晶状体中Ca2+含量明显降低,而晶状体Ca2+-ATP酶活性恢复至接近正常。结论牛磺酸能够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晶状体和房水Ca2+含量的增高并能提高晶状体囊膜Ca2+-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60.
宫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是一种罕见类型的宫颈恶性肿瘤,因其复发率高,易发生早期转移,具有高度侵袭性,故即使在早期经系统治疗,其预后也极差。宫颈LCNEC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宫颈癌无异,目前术前及术后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其主要的诊断方法。一部分宫颈LCNEC患者存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但该病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无关。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所宫颈LCNEC的预后较差,随访较其他类型宫颈癌更加频繁。宫颈LCNEC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通过回顾总结得到,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法。因其与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癌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所以其治疗方案主要参考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主要采用联合治疗方法,手术联合放化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因此有关宫颈LCNEC的诊治研究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