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褥疮是长时间卧床或昏迷瘫痪病人常见的并发症。褥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给日常护理带来很大困难。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及局部使用消炎药,但疗效甚微且刺激性大,因此寻求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药物成为了医务人员努力研究的方向。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于2000年9月至2003年11月应用褥疮散治疗褥疮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褥疮患者年龄最大85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64岁,病程7日~2年,其中褥疮I期炎性浸润期20例、褥疮Ⅱ期溃疡期34例、褥疮Ⅲ期有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6例。将以上60例…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探索双磷酸盐导致骨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人骨髓MS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帕米膦酸二钠,培养72 h后,MTT法测定490 nm光密度值,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培养1周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体外诱导MSC成骨分化,体系中加入1μg/mL帕米膦酸二钠,1周后PCR法测定细胞Runx-2表达水平,2周后组织化学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细胞总蛋白量为参照,观察MSC成骨分化的差异。结果 MTT结果显示,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帕米膦酸二钠抑制人骨髓MSC增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最低作用浓度为1μg/mL,72 h OD49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帕米膦酸二钠处理后,细胞仍均一表达CD44和CD73,不表达CD31和CD45。PCR及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帕米膦酸二钠无促进MSC成骨分化作用,也未提高成骨诱导体系促分化效果。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抑制MSC增殖,不促进其体外成骨能力,可能是长期使用双磷酸盐导致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MIA)可能的机制及老年患者的处置措施.方法 通过1例MIA伴感染的老年患者用药,结合文献检索,探索MIA的机制及应对措施.结果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升白细胞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仍发热;停用抗菌药物并加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3 d,患者粒细胞逐渐上升;第17日患者血常规基本正常.结论 MIA...  相似文献   
64.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可致病情复杂化,影响患者康复,增加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手术部位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可观,术后住院日延长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影响病床周转率,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了解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引起的经济损失现状,本文调查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对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者引起的损失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5.
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职业伤害,也是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规范使用锐器盒可有效预防锐器伤的发生。我国锐器盒的使用已很大程度普及,但锐器盒的规格有限,产品单一,仍有提升安全性能的设计空间。针对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对锐器盒进行了多项改进。笔者建议相关单位结合临床设计理念,开发和推广更为合理的安全型锐器盒应用于临床,与其他行为控制措施综合实施,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信息科处理问题的及时完成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遵循PDCA规则,分析信息科处理问题不及时完成的原因,拟定计划与对策并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针对导致信息科处理问题不能及时完成的各方面原因,制定并实施了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沟通制度及培训制度等相关对策。活动完成后信息科处理问题及时完成率由50.8%提高到80.58%,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信息科处理问题及时完成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67.
人类红细胞血型除ABO血型外,还分为MN血型、Rh血型等多达20多种血型系统。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Rh血型系统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MN血型是继ABO血型、Rh血型之后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一类重要血型。血型不合的血液输注,可危及患者生命,在临床应用中应加强重视。本文报道1例RhD阴性伴抗M抗体阳性产妇产后大出血的抢救情况,供各位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8.
美国护士资格考试(CGFNS)我国护理界以前只有极少数专家接触过,现在已被国内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士所知,这是我国护理领域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高度体现,同时也说明该考试在国际护理界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的影响,熟悉或通过该考试是了解西方护理模式的主要方法,更是中国护士实质性进入国际护理领域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些院校和许多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开展中英双语CGFNS课程,该课程帮助了一些中国护士通过考试,取得去美国作护士的初步资格,同时也使更多人通过这个课程,有机会浓缩性的全方位透视了美国护理。当今,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使护理教育领域提倡双语教学,CGFNS课程特定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是最适合采取双语教学的课程,因此,这一课程值得专业人士关注、探讨。  相似文献   
69.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类瘤疾病.我们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小儿颌西部血管瘤1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8个月至13岁.病变位于额都及舌尖都各1例,颊粘膜2例,面部及后都各电例.均为单个病灶,瘤体直径<2cm者名倒,2~5cm者5例,>5cm者3例.其中初治10例,因其它方法治疗后失败者2例.2治疗方法和结果2.是方法.平阳霉素8mg溶于0.9%氧化钠注射液10ml中,患处局部消毒后,用皮试针头对瘤体分点注射,每点住人约2~4ml,进外深度为外头的1/2~2/3.瘤体较大者、可分区轮流交替进行.一次剂…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检测降钙素原及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无锡市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60例为败血症组,入院后立即进行血培养;同期入院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42例为非感染组;同期出生健康新生儿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败血症组血培养结果进行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并检测3组新生儿的血降钙素原及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结果败血症组60例新生儿中18例血培养呈阳性,阳性率为30.0%。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株(72.31%),以表皮葡萄球菌(32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24.62%),以大肠埃希菌(8株)和肺炎克雷伯菌(4株)为主;真菌2株(3.08%)。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6.9%,对氨苄西林、红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在60.0%~100.0%之间。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对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在62.5%~100.0%之间,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耐药率较低。治疗前,败血症组降钙素原和CD64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降钙素原和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败血症组降钙素原与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下降,但CD64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较常见,且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一定抗性,治疗时应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败血症新生儿血降钙素原与血液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升高,且恢复期时CD64仍高于正常水平。如何降低败血症患儿CD64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